揿针疗法对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2018-12-28瑶董浩旭黄冬梅胡复艳
王 青 陈 瑶董浩旭 黄冬梅 胡复艳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中医针灸科,武汉 43008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武汉 4300303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统计学系,武汉 430070
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阶段,过去也称更年期,是指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减直至彻底衰退的过渡时期,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常开始于39~51岁,平均持续4年,多发生在45~55岁[1]。女性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性激素水平波动明显,加之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围绝经期妇女容易出现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失眠、情绪障碍、阴道干涩等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PMS),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2]发现,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抑郁症发生率是绝经前的2~14倍。本研究采用揿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的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45~56岁,平均年龄(50.1±4.71)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58±1.07)年。对照组,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9.5±4.32)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90±1.01)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患者的焦虑程度[3],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抑郁程度[3],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至重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45~55岁;②月经不规则或末次月经在1年以内;③卵泡刺激素(FSH)>40 U/L;④SAS标准分≥50分或SDS标准分≥50分;⑤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3个月内曾接受激素或针刺治疗者;②有自杀倾向,伴有其他精神疾病者;③对治疗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症者;④合并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宣传,嘱其清淡饮食,健康作息,改善生活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30126)口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1片/次,2/d;第2个疗程1片/次,1/d;第3个疗程0.5片/次,1/d。观察组患者给予揿针治疗,采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揿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66),取穴安眠、关元、内关、肝俞、交感、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安眠、交感、内关等穴位选用0.20 mm×2.50 mm揿针,关元、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选用0.25 mm×2.50 mm揿针;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揿针垂直刺入皮肤,按压粘附固定,嘱患者每日按压埋针穴位4~6次,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得气标准。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相关神经递质水平,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情况;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及KI评分变化情况,采用改良Kupperman index(KI)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最近一个月内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KI分值越高,代表围绝经期症状越严重;③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例如肝功能异常、睡眠障碍、口干、恶心呕吐及皮疹等,比较用药安全性。KI下降率=[(治疗前KI-治疗后KI)/治疗前KI]×100%。根据KI下降率判定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临床疗效:KI下降率>80%为治愈,50%~80%为显效,20~49%为有效,<2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NE、5-HT、GABA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E、5-HT、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E水平均明显升高,5-HT及GAB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SAS、SDS和K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AS、SDS和K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SAS、SDS和K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3。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E、5-HT、GABA水平比较[n=30,M(P25,P75)]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和KI评分比较(n=30,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0,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干,2例患者出现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埋针处淤青,2例患者发生针眼局部红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增快,越来越多的人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这种焦虑和抑郁状态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4]。研究[5]发现,围绝经女性在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学上的变化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近期消极生活事件、抑郁史、以及围绝经期的躯体症状为三大重要预测因子,各种原因导致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可高达30~40%。
现代医学认为,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使HPO轴功能紊乱,引起下丘脑内源性鸦片肽的活力下降,对去甲肾上腺素的进展性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去甲肾上腺素上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同时雌激素降低也可导致血管舒缩失常,因此,围绝经期女性常常伴有潮热汗出等血管舒张症状[6]。而中枢和周围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NE、5-HT、GABA、多巴胺(DA)等的浓度变化则是PMS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和精神症状发生的物质基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的西药,由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2种成分组成的复合制剂,2种成分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而多巴胺可起到抑制焦虑和抑郁的作用。同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还能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围绝经期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妇人经断前后”,此时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失去生殖功能,机体阴衰阳盛,阴阳失调,容易出现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当以调理冲任为本,调脏腑,和气血,尤其应注重肝、脾、肾三脏[7]。本研究揿针疗法所选穴位:关元,属任脉,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培元固本,补肾调经;肾俞,肾经背俞穴,调补肾气,通利腰脊;三阴交,调理冲任;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下合穴,调理脾胃,培补后天,健脾养心;肝俞,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交感穴,滋阴清热,益心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镇静安神。诸穴合用,共奏调理冲任、平衡阴阳之功。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应用揿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可显著升高血清NE水平,降低血清5-HT及GABA水平,改善SAS、SDS和K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采用揿针疗法对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及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截止发稿日,尚未完成治疗后1年的随访,因此本研究结果尚未包括随访结果,无法评估围绝经期对焦虑和抑郁的干预是否能减少患者PMS的发病率,以及是否能提高绝经后的生活质量,尚需后期进一步随访研究。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影响PMS发生的机制及治疗方案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综上所述,针对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采用揿针疗法治疗,可有效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焦虑、抑郁和围绝经期症状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