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课堂 专业引领 为西部教育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2018-12-27冯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服务阿勒泰课堂教学

摘要: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五所初中学校全方位的教学视导,在对本地区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成绩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以专业的研究视角和敏锐的改革意识,捕捉问题,查摆原因,进而为阿勒泰地区初中教育教学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阿勒泰;教学视导;课堂教学;专业指导;精准服务

中图分类号:G52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0-0065-06

按照黑龙江省驻新疆阿勒泰地区援疆指挥部的总体部署,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应阿勒泰地区行署教育局的邀请,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组建了由纪委书记孟海帆为领队,教研中心副主任冯莉、理科研培部副主任许宏宇为副领队,15个学科优秀初中教研员为成员的视导专家团队,于2017年11月6—16日赴阿勒泰地区进行了教学视导。

本次教学视导聚焦阿勒泰地区五所初级中学(富蕴县初级中学、富蕴县库特尔双语寄宿制中学、青河县完全中学、福海县初级中学和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和15个学科,重点围绕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策略与模式、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师生关系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搜集信息,全面了解了5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议课、访谈与问卷、查阅档案资料等途径,了解现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分学科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专业指导,提出了相关纠偏策略和发展建议。

视导前期,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全面部署,科学规划,精心遴选专家团队,精心设计视导方案,前期的顶层设计保障了视导工作的有序推进;视导过程中,视导组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彰显专业精神,以敏锐的视角和高度的责任感,针对教师发展及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题培训和专业指导;视导结束后,视导组成员运用数据分析和常模对比,根据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分析结果,对阿勒泰地区初中教育教学做出了科学而全面的诊断,为阿勒泰三县五校未来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最后共撰写了3个县15个学科的视导报告、3个县及阿勒泰地区的总体视导报告,总计64份,近20万字。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赴新疆阿勒泰地区总体调研视导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主要成绩和特色经验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布局调整、教学设备配备、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双语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做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了阿勒泰地区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

三县教育局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创建教育强县、建设教育强区等方面举措务实,成效凸显;各中学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重视学校品牌建设、挖掘核心优势,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强化教学管理,扎实开展活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在阿勒泰地区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和整体指导下,各县教育局与所属学校紧密配合,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在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显现出诸多亮点,为新疆的长治久安、民族融合、和谐共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课程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阿勒泰地区大多数学校总体上能够按照国家统一制订课程计划,开齐学科配齐教师,按时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基本不存在砍科削节或没有教师上课的情况。虽然存在教师兼任学科(如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比较多、备课负担比较重的情況,但这些教师事业心强,工作热情高,能认真进行教学,努力达到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教学常规的规范与管理

各校均将常规教学管理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中,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教研制度。五所学校都从细节入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如强化集体备课、理论学习、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测试与期中期末考试、公开教学与听课、计划与总结等关键环节,研制教师工作手册,明确业务工作职责及流程,作为教师规范教学行为的依据和指南,并监督落实到位。各教研组每学期有教研计划,每名教师都有专业成长记录手册,其中包含:教研活动记录表、学期计划和学期总结,并且都有检查记录。各学校都制定了“推门听课”制度,有听后评课研讨,教师有较细致的听评课记录。集体备课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过程翔实,记录完整。如青河县完全中学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活动的核心内容。每节课都由组内教师集体讨论后形成教案,教案须经二次备课后方能进课堂。

3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各校均积极关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成果,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并日益践行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大部分教师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强烈的学习意识和专业发展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教学基本功扎实,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每位教师都能较好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撰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学科思想;能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广泛应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课堂都有小组合作研究的场面,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孩子们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营造良好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标志着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格局正在形成。

阿勒泰地区的初级中学的硬件条件已经超出内地城镇学校,都有一个或多个录播教室,教室信息化设备和软件配置能够满足需要。所有学校的班级都配备有比较完备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增大课堂容量、补充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校本教研的形式与内容

各教育局都能通过系列化的制度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常态化,规范有序的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和有效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执行力,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管理保障。

各校都能积极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教研方式:每所中学都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富蕴县中学“青蓝工程”制度化,由骨干教师负责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名师引领助推青年教师步入教学正轨;青河县完全中学民汉教师结对子成立了15个教研组,按年级和学科成立备课组,以教研组督导、备课组共享的方式提升集体备课质量。福海县积极探索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捆绑联盟教研方式,定期组织跨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效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上传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各校都能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富蕴县库尔特乡双语寄宿制中学全面施行“生态课堂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努力构建和谐、民主、主体鲜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福海县两所学校倡导教师灵活运用所在学校的教学模式,基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是福海县初级中学的“卓越532”教学模式,还是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的233教学模式,都对教学目标、学习方式等教学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对指导教师规范地开展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5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

所有学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把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学校及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彰显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三级课程结构。福海县初级中学以研究型学习为突破口,积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涉及青少年犯罪、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课程;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以师生为主体开发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版画》《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变为装点学校所有教学楼的艺术作品,尽显民族特色与风采,更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6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阿勒泰地区各学校均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每所学校均有不同数量的结合课堂教学或学校实际的研究课题,通过不同层级的课题研究牵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学校的发展。各个学科都能以骨干教师为主,开展基于课堂教学改进的小课题研究,并且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以展示课、研讨课等形式跟进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小课题的牵动而扎实有效,形成了教学、教研与科研一体化的局面。

视导的五所学校中,有两所是寄宿制学校(富蕴县库尔特乡双语寄宿制学校和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两所学校都能认真研究寄宿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住校学生状态,从学校管理、学生心理、业余生活等多个角度确立研究课题,如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政治组,年轻教师占很大比例,她们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之外,着力研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策略,完成了自治区课题《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研究》和《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及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对策研究》。

7教师发展的培训与提高

各学校都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校内通过专题培训、典型带动、读书研修、主题竞赛等方式历练教师队伍,使广大教师在业务素质上有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和欣慰。各学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规划,如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有翔实的青年(45岁以下)成长培养规划;青河县完全中学实施“一帮一”结对子的“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从听评课中看到了老教师的经验丰富,青年教师的积极追赶,实现了教师的共同成长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对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8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创新

各学校都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因其常态化、个性化、稳定化的特色,已成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辅助和补充,满足了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彰显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达成了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富蕴县中学营造了“弟子规墙壁、千字文长廊、民族团结展板、翰墨书香走廊、地域浮雕路灯”的文化氛围,让良好的校园文化熏染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品格。青河县完全中学在“多元发展”的理念以及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成立了舞之翼社团、墨韵文学社、篮球、足球、冬不拉、版画、素墨痕美术以及书法等66个社团,不仅形式新颖,内容实用,而且受众面广,体现出很强的普惠性和实效性。福海寄宿学校开设书法美术特长班,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传承了民族文化,学校呈现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多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大课间的时间,体现了动感课间的意义和魅力。学生们在校园特色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培养了高雅情趣,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本次视导的大部分学校,在主干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考试科目方面,尚能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开齐开全课程。但是个别学校在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课时安排不足、教师数量短缺、兼职教师较多、教师专业不对口、专业程度不高、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均衡等现象,也缺少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总体感觉,部分学校对全面育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对课程计划的执行与落实还够不到位;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行动不够到位,对学科教学的思想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不夠到位。

1核心素养的顶层理念与学校办学的应试教育之间的差距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勾画了体现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民族特质的未来中国公民形象,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新常态。但大多数学校都对课程改革最新成果关注不够,很多教师甚至不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甚至连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都不清楚,更没有在课堂中很好地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尤其体现在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部编本”教科书,主要包括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学科,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我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充分的认可和赞同,从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在听课及课后研讨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些教师课堂上依旧以做题为主,让学生在教材上找答案、划答案,留有很明显的教“教材”的痕迹,没有体现新编三科教材的育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性、教育性等主动意识和行为策略还要很大的欠缺。课堂上普遍缺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文化内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指导。这些差距,偏离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转变,给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精神。

2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与学科教材的自主设计之间的差距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学科教材只是课程的载体。视导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停留于表面文字上,对课程标准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挖掘不够。部分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习惯于按照教材既定顺序开展教学,有个别教师只是按照课本表面内容顺序走一遍,没有做好教材整合的研究。总体看到两种倾向:一是以“教材为本”,不管《课标》怎么规定,凡是教材上出现的都视为知识点而进行“地毯式”的扫荡;二是以“练习为本”,把教材内容讲授完成后,马上利用各种资料,进行各种题型的“精讲多练”。教师普遍不能自主设计、重新组织、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学习研读不够,部分教师对本学科价值领会不深,对教材编写意图理解不透。

3课程改革的核心主旨与课堂教学的教师行为之间的差距

一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三维目标基本上只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和学习品质等方面少有关注。个别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用“一言堂”代替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对学习过程与方法指导不到位,存在学科育人目标落得不实等问题,以及应试教育痕迹很普遍的现象。

二是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缺乏内在关联。普遍存在照本宣科,过渡依赖教科书讲授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缺少创新活力。有的教师忽视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资料的作用,对于教材的编写逻辑及内在联系理解不深,挖掘不透,把握不准。课堂教学结构松散,缺乏主线贯穿,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欠佳。部分教师或受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的局限,不能紧扣目标展开与深入,对学科核心概念、关键原理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到位,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地。

三是教学过程以灌输为核心的倾向严重。多数教师讲得过多,包办或过多干扰了学生思维,很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提出的问题缺少思维含量,内容大多是识记类、理解类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层面的分析类、推断类、评价类问题少;提问效度不高,缺少层次性、阶梯性、深刻性和指向性;课堂预设程序按部就班推进,少有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学生缺乏主动质疑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师忽视对学生质疑精神、求实精神的培养。

四是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中心现象普遍。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具有基本认知,但教学实践策略尚处于懵懂不清的阶段,更没有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师生之间互动多为问答式,甚至以简单的齐读、齐答代替;教学预设过度,教师对学生不相信、不放手,学生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没有生生的交流与互动。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少对学习的好奇和渴望,课堂教学与学生期待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是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形式化的状态。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形式化、模式化等倾向严重:或因为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当,或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导致学生合作不主动,导致场面“冷清”;或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导致学生的合作不充分;或因为存在组内“权威”“搭车”现象,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角色落实不到位。教师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还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缺乏实质性的互教互学,距离真正意义的合作还有一定的差距。

六是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仅止于简单操作。多数学校配备了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绝大多数教师的使用只停留在简单的功能上,对白板技术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意义理解不深,没有很好地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动态演示、多方互动等教学功能。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水平欠佳,科学性不强;有的教师将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搬到大屏幕上呈现,少部分是在网上下载后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使用,而真正结合教学内容使用自主开发和具有动态演示功能的课件资源明显不足,对教学资源的挖掘还有很大的空间,从而表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

4学校发展的制度建设与教学常规的精细要求之间的差距

各个学校都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将其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但还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的现象。如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对学生指导不到位,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有的学校对教师作业批改频率、批改质量要求不到位,错批、漏批、不批现象比较多;个别学校对教师教案的书写要求不严格,教学目标、重难点确立和表述不够准确,没有呈现完整的教案;对学生学习指导用书的使用缺乏系统科学的要求和指导。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教师的集体备课还缺乏实效性。部分教案内容空泛,教案书写过于简单,缺少个案补充,忽略了教案在教学实施和教师成长中的工具性;教师的教学反思还不够深入有效,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没有被凸显出来。

5区域教研的机构匮乏与校本教研的方式单一之间的差距

目前,阿勒泰地区缺少自上而下完善的教研体制,除了阿勒泰地区有为数不多的高水平的专职教研员外,整体看三个县的教研室均设在教育局,缺少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学科配备齐全、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专职教研员队伍,难以对县域内的学校长远发展做出科学规划,难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地进行跟踪指导,难以对课堂教学研究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一是缺少全县的整体规划。各县经常处于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沟通不足、缺乏共同研究的状态。如福海县在县教育局的统筹下,探索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捆绑联盟教研方式,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有效推广,没有形成可以学习推广的借鉴经验。

二是缺乏恰当的评估机制。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不够得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本教研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居多,实效性、针对性、积极性不足。

三是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各校的校本教研缺少明确的主题,内容随意零散,形式刻板单一,组织结构松散等不良状态。尽管每一所学校都有校本教研制度,但学科教师大多参与的是多学科集体听课备课,有的学校部分学科没有集体备课,或以教学研讨课替代集体備课。

6科研培训的范围局限与教师发展的迫切需求之间的差距

很多教师都有着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强烈渴求通过专业培训、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方式,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但由于地域偏远,信息闭塞、经费紧张,五所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缺少长远的规划和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教师外出参加国培、省培等学习的机会很少,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新课改、新教材、新精神的领会。

三、改进措施及发展建议

视导期间,正值我们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十九大胜利落幕之际。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按照这一重大命题,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此次视导结束,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及所属学校在十九大召开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上,面对新疆思想意识多元多样,文化意识交融交锋的特殊形势,应进一步强化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和价值观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的价值追求、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适应时代要求、涵养国家情怀的新一代新疆学生和未来公民。

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建议阿勒泰教育局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要求各学校“遵循育人规律、体现核心价值、彰显学校特色”的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认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要高度重视音体美、理化生、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课等课程的开设,加大非考试学科的师资补充力度,完善相关场地器材配备,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求,为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是重视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建议阿勒泰地区根据新疆地域的人文和环境特色,开发具有阿勒泰特色的民族艺术、地方历史、特色文化、物產资源、民俗民风、乡土地理等地方课程。各学校要重塑学校的办学理念,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整合有效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需求,基于本校课程资源和教师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国家课程与地域性、民族性的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既增加学校文化的厚重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是深度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认真领会新版部编语文、政治、历史学科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思想内涵,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爱国情怀,把国家安全、法制观念、稳定新疆、民族团结等思想意识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尤其是学科育人的全过程中。

2以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准把握“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是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继续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蕴含着学科的课程价值,是学科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教材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价值取向的文本体现,课程标准在目标和理念上对学科教学有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因为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体系”就是一个素养体系,要掌握知识技能,要经历过程、掌握方法,要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知识目标重点强调学科核心概念,针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关注学生应具有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让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

三是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各学科教师要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把握学科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突破过去以“双基”教学为单一目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并掌握学科方法,促进人格健全与发展,最终要突出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精神成长。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与成长,彰显教育的“知识、技能、人格、文化”的四大元素,以达成三维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只有转变价值取向,才可能从根本上打破“知识学得越多越好,知识掌握得越扎实越好”的传统教学理念。所有的学科,虽然内容领域不同,但都应该设计符合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人格完整、人性完善的教育目的。

3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根本,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设计

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有灵魂,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才能释放思维张力和生命活力,形成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养的教与学的机制。

一是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科思想。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科思想,深入学科本质。在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从注重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转变,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转化成适合不同年龄孩子能学、爱学的内容,增强感染力、吸引力,提高育人效果。尤其是深度研究新版部编三科教材中融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国化最新成果。

二是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追踪新课程思想和理念,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以学生问题解决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是完善小组合作的有效机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发挥“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但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更新、提高的过程,其课堂结构应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个体得到修正,获得新认识,在个人独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4以优化教学的常规管理为突破口,拓宽校本教研的行动路径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的细节和精度。各学校要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注重研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细节因素,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标准的要求、导课的素材与运用、问题设计与理答、教学设计的层次性、重点难突破的办法、课堂教学环节等因素,组织学科组制定统一的研究办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精细要求、有效规范,如落实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集体备课要有互动记录,二次备课、教案修改、同伴互助要促成教学相长;要制定可遵循的办法和措施,突出优秀学科组、教研组长的带头引领作用;要注意作业批改的规范性、批注的细致性、运用的实效性等。

二是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汉语教师与双语教师合作学习,拓宽渠道,博采众长;利用示范课、录像课、网络教研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结对帮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课改沙龙等多种方式,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购买和订阅必要的学习资料或相关的学术期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是加强不同层面教师岗位练兵。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比赛,提高不同层面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民汉教师共上一堂课、新老教师开展“同课异构”、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以中青年教师常态化公开课和同课异构为主体,辅之以教案评比和科研成果展示等途径;采取知识竞赛、说课、录像课评比,教学案例展评的方式,以赛代训,发现典型;通过选拔学科带头人,组建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发挥校内外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和专业提升。

四是重视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在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制度,督促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指导教师善于捕捉教学的闪光点、及时寻觅教学的失误点、有效凸显教学的发展点、勤于记录教学的疑惑点,真正将写好教学反思作为自己教学的内驱力,最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教学技能不断提升。

5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组建专兼职的研培队伍

一是建全区级兼职教研队伍。建议在阿勒泰地区统一部署下,在学科优秀教师中实行公开选聘,选拔各县优秀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发挥专门教研机构的引领作用。健全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体制,既按需聘用、注重质量,又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保障区域教师教研和培训,有一支成熟稳定的兼职教研员队伍的专业支持。

二是建立完善县域教研制度。针对大多数县尚未有教研机构和专职教研员的现状,建议由县教育局或教研室牵头,制定跨校、跨学段的聯片教研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研讨,或参加专题性培训,定期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区域校本教研。对目前已有的跨校捆绑式教研的县域,要优化教研工作内容,使捆绑式教研方式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系列化。

三是创建区域名师工作室。建议由阿勒泰地区骨干名师牵头,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区域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价值。以名师为引领,吸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成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按照建设“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的要求,名师工作室要根据当下学科教学现状,关注普通教师的教学诉求,基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立足课堂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以田野实践研究为主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及时在教育教学中检验、实践、推广研究成果,为引导广大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服务。

6以拓展丰富课程资源为核心,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

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定期开展电子白板多轮培训,不断挖掘白板的教学功能和优势,促使全体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熟练操作。提高教学课件PPT设计制作技巧,注重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内涵,增加更多功能的使用,比如聚光灯、幕布等功能。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意识。

二是建立网络教研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打造县、校多级联动的共建共享平台,建立学科的资源库,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课程资源包;建立网上名师工作室,通过QQ、微信等加入兄弟省市教师群开展网上教研和培训,解决边远地区外出学习难题。以网络为依托开展专业培训,形成知识互惠,实现资源共享;掌握信息技术前沿教学软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议在国家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观摩“一师一优课”中的优秀课例、在人教社等专业网站下载有关教学资源等。

三是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组织教师学习翻转课堂、智慧教室、慕课等新的信息技术,加强微课、微视频、微讲座等制作技术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融合的内容提炼,提高融合的思想认识,明确融合的思路,找到融合的办法,坚持以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品质。

四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异地授课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大容量、跨时空、即时性等特点,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学校教师编制和在岗教师数量前提下,以援疆省份名优教师,或者紧缺薄弱学科的异地教师为主体,借助学校良好的网络基础,为阿勒泰地区的学生提供即时授课,从而破解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开设不足,质量不高,非专业教师授课,一个教师教多门课等难题,满足优质教育资源的补充和跨区域交流,实现不同地区间的教育优势互补。城市教师按照阿勒泰地区学校的课程计划和时间安排上课,承担基于网络的异地教学任务,以此形成各学校课程都有教师教,都有本专业的教师教的良好局面。

7以教育科研和专业培训为载体,打造教师合作研究的共同体

一是落实学科或地域特色课题。学校要持续有内涵地发展,必须加强科研带教研,突出小课题在教学研究中的指针作用,组织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和自身优势,新老教师搭配组成课题组,基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体现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内涵(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人文科学的生活化),基于新疆民族特色(新疆的地域环境,民族特色)或学校特点(寄宿制学校的优势),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校本子课题研究。

要将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关注研究问题的提炼和成果的梳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如阿勒泰地区两所寄宿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校住宿的便利条件,进行“兵教兵”的互助学习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可以针对寄宿制学生因缺失家庭关爱、室友相处不好、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间难以相处等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这是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必然要求。

二是加强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建议当地教育部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为教师们创造更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尤其要加强非专业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补充学习,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县域内各学校要组织“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创造条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或让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区域教研活动,观摩先进地区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三轮驱动策略,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引领带动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打造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青年教师引进、城乡教师流动、内地教师支援新疆等方式,改善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改变教师发展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同时,通过遴选学科带头人组建名师工作室,或以网络为平台,加强区域间学习共同体的协作,为教师提供一个跨区域自我发展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县域外教师合作,实现不同地区间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互补和质性飞跃。

以上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视导组对阿勒泰地区初中教学视导的整体反馈。整个团队以专业精神并带着教育情怀全身心投入视导工作中,形成了各自学科独立的视导报告。希望能够有助于阿勒泰地区初中学校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责任编辑:蒋琰)

猜你喜欢

精准服务阿勒泰课堂教学
印象·阿勒泰
精准发力人才培养服务县域跨境电商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谈文化馆“精准服务”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阿勒泰水电站“以阀代井”研究
阿勒泰考古之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