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

2018-12-27张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张蕾

摘要: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各个企业需要收集的项目包含但不局限于技术层面,与技术等级相同的即为专业技术人员。而高职院校作为直接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国家院校,其教育质量可关联影响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效果。因此,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首先论述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继而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成型路径展开细致的研究,以期供产业内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0-0059-03

引言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以培养产业内专业人才为主的核心教育结构,因其具有特殊的人才教育特征,因此我国在近期内正逐渐开始重视改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就是改良计划中比较核心的教育概念。目前,国内有关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正被逐步完善,这些政策观念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均能得到验证。而面对国家所要求的教育改良政策,各个高校也应对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这类概念加以深刻认知,并针对政策要求,逐步探索实现协同育人的相关策略。而本文就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途径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从教育改良和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研究方向明显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策略的必要性1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育人方略

在全球技术升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作为强有力的竞争手段,国家必然会在升级自身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对生产力以及生产技术的优化升级。但升级不能仅依靠政策作为宏观指导,国家更需要培养产业内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便成为了国家产业升级中极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而各个企业需要吸收哪类人才,则需要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状态去判断[1]。因此,产教融合这种学校与企业保持密切交流的教育模式,就能够做到以企业为主,由企业设定人才成长方向,进而减少在校学生进入到企业中的“适应”时间,并通过减少过渡时间来直接提升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速率。

2国内产业经济结构产生变动,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新“技术”

在当前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信息化技术已不再是辅助类的技术,未来阶段内,信息技术将不断完成与其他产业的技术融合,甚至成为未来技术的核心主导。针对此,高职院校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特征来调整人才培养的细节。但高职院校对产业的认知比较片面,这时如若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则可以利用企业的前瞻性优势提升人才培养成果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因此,在国内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下,使用产教结合策略具有必要性。

3高职院校需要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关系到教学质量,但课程体系的更新需要建立在高职院校拥有新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在调研期间,教育管理团队需要依照校内的专业选项,到真实的就业环境中归纳教改素材。而这时若高职院校对外拥有稳定的校企合作规程,那么调研工作就能直接在合作企业内部开展,或由企业人员直接为职院输送可用的教改思路。同时,由企业优先提供的产业信息一般都处在行业最前端,也就是通俗所讲的“一手资料”。因此,当高职院校能够稳定这一信息来源渠道时,实际上就相当于同产业保持着信息关联关系。并且,当院校可以通过一手消息及时更新教学体系时,对应的教育成果便必然会随之提升。而校企合作的项目内容中还包含“校方需要第一批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这一约定。故对于企业而言,辅助高职院校完善课程体系也具有提升自身人才竞争力的实际作用。企业实现高层次人才内部建设后,企业的科研工作、技术创新工作就能在人员质量提升的状态下得到对应提升[2]。

二、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障碍因素分析

1产教融合并未实现完善的制度保护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属于多方协作的教育形式,且合作方多为高职院校和国家企业。这两者虽然能够通过一定的利益关联而保持长期的合作态度,但双方毕竟在经营方式和日常工作中存在极大的状态差异,故一旦在双方开展融合工作时并未有完善且严肃的制度对工作内容加以保障时,就会出现权力越级、承诺未能预期内兑现等不良现象。而当前在国内环境中正运行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拥有完善的责任制度、监管制度的项目并不多见。故多数合作形态虽然表面稳定,但实际上其内部的矛盾因素一触即发。

国内企业的经营形态多为自由形态,即企业管理者常在市场形势的变动下而转变战术,因此企业的行事风格本就具有不确定性。而完善的制度具有强制性,能够从根本上牵制企业的这种“不确定”作风。同时,制度也可以强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责任”,也就是说合作期间,企业具有调节高职院校教学结构的权力。当院校在合作期间并未听取企业意见,以致企业无法在预期内完成专业人才吸引计划时,企业有权利以制度作为保护条件,维护自身的合作利益[3]。因此,从制度的作用中我们便可看出,制度不完善不但會降低合作质量,还会影响在制度中的学生,令学生既难以接受与时代发展速率吻合的教育,也无法通过人才筛选制度在高质量的工作岗位中完成就业。

2政府并未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完全性的推动举措

政府是国家管理结构中最权威、层级最高的官方活动体,因此无论是在小层级中展开的教改活动,还是在国家产业范围内实施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国家政府的推动力都能够起到重大的正面推进作用。而当前的社会实际是,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校企协作、鼓励校企协作,并简单指明协作方向。但政府并未根据产业实际,对具体的协作要点、协作速率进行深层次的规划。因此,多数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发展产教融合时,都没有相对官方和正确的案例或政策作为参考。故默契度不高便成为了当前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中长存的融合问题。

同时,校企合作涉及到一些较深层次的合作项目,例如人才输送、关联改革等。这些合作项目所牵动的不仅仅是合作关系,还关乎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因此,本质上国家应该针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一概念完善相关立法或社会德育监管的条文。但实际上我国政府仍未实现对应的立法,因此国内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仍然有极长的发展之路和归正之路需要走。

3国内有意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明显不足

产业转型升级的依托为市场经济,而当前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结构已经完善分层,不仅是产业与产业之间,即使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企业,也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了对主营业务的划分。国内多数的高层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对于中国而言,一个企业拓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只会令主营业务失去必要的精力支撑。故在此背景下,选择与高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的企业便屈指可数。虽然在国家持续的激励政策推动下,已经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直接从高职院校内培养未来人才这一计划的可取之处。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背后所隐含的大量资源支出行为,仍旧将一些具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企业排除在了产教融合的范围外。

因此,一些以利益为主的企业投资方认为,与其为高职院校投放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在长期内才能收获可用的技能人才,不如直接在企业内部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于是,这些重视短期利益收入的企业便逐步放弃了产教融合。

三、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1转变专业建设思路,率先实现与地方产业的共通相融

实现产教融合不能仅靠国家推动和企业主动,高职院校也应该适当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与当前国内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融合。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更加清晰地对产教融合教育形态产生认知,而这种直接写入到教育形态中的专业改良方式,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成本支出”方面的畏难点。具体的转变方向可以将“地方”作为核心,即高职院校应该对校方周围的发展中企业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企业的主营业务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地方企业的综合发展形态,将内部的课程结构作以对应性的调整。而后再由校内的教育管理人员依照教育结构拟出一份相对完善的协同育人发展计划,以该计划为核心拓展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4]。可选的专业建设思路分为两类:其一是以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为主,加入地方特色的专业科目;其二是直接将教学结构设定为通用+特色+应需专业的三合一模式。具体的课程结构则要以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当地企业的发展特色为主。

2校方需强化专业教学队伍建设,开通“企业教育”特别渠道

实现产教融合体系的建设后,高职院校应创立“双师”教育结构。即在校园环境中,保留专业教师参与教学的既有模式,同时也要在现有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合作的企业方在固定学习阶段内,选派专门的企业人才来校进行宣讲。重点在于为高职院校内的未来人才提供较为直接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以及自我提升的方式。在经验教育这一模块中,高职院校内的专业教师虽然能够提供专业的理论教学,但在经验方面却远不及实际参与工作的企业人员。针对此,高校也应该与合作企业共同商议,要求将专业教师定期输送至企业内部,接受更加专业的经验“进修”。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更加贴合地方产业发展特征,从而间接带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3发展协同教育应建立网络资源库,促进资源融合

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均已实现信息化教学,而国内多数的发展中企业也都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来处理常规工作。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便可以在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建立专属于企业和学校的共通信息网。在网络资源库中,由双方实时上传各自的人才培养计划,由系统内置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负责分层和分类,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与企业就都能够在统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记录可用的培养经验,从而减少在下一个人才培养阶段中输出的研究成本。同时,网络资源库内部除经验类资料外,也应该收入一些专业教学资料和企业的实际业务开展进程资料。如此一来,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就可以调取数据库中的经验资料,将其稍加编制后融入到实践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中。这种应用方式具有两点优势:其一是可以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专业性特征,提前让学生熟悉正规的业务流程;其二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具实际化的行为方向。学生虽然专业技能未成型,但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他们对于某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正规的处理流程基本不会存在过大的形式差异。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学生在实践阶段所形成的活动状态,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够共同建立网络资源库后,产教融合的基本形式和教学资源来源就能够得以有效保障。

4建立实训场地,推动企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上文中也提到,企业要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不能仅将视线放置在校园范围内。对此,企业可以在职业院校范围内出资建设人才培训中心,要求与高职院校共用该技术培训中心。这样一来,企业在拓展人才资源时,便也能使用专业的培训基地来保证培训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内若有专攻管理专业的教师,校方也可以将这些教师设定为“辅助人员”,负责在必要场合中帮助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等工作。

5应用现代学徒制度,充分落实协同育人方针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两年校内学习和一年对外实习是最基本的结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这一点,与企业商讨构建学徒合作关系。首先,由企业负责筛选与专业相符的員工作为教导者,而校方则依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整体成绩,为每一名学生挑选更加适合其专业成长的“师傅”。在实习阶段内,学生的实习状况完全由企业内的教育者管理,教育者需要保证能够在实习期结束后培养出一个具有完善实践能力的学生,而学生也必须要保证在实习期结束后,能够达到校方所布置的学业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双方所预期的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便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但直接在企业内参与实践涉及到职业道德相关问题,当代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责任感和职业精神方面并不能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因此,在学生统一参与实习前,应由企业的优秀员工、责任员工前往学校,通过讲课、讲座等形式为学生输送正确的工作观念。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保证高职院校为其输送的人才能够具有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而随着企业内部技术人员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必然会实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

结束语

综上,本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对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对产教融合现状及解决办法的描述,能够推进国内产教融合事业再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文,徐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5.

[2]王万川,刘晓明,黄兴海,钱俊.产教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以扬州软件信息产业为例[J].职业时空,2016,12(5):5—7.

[3]何正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农牧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4):327—329.

[4]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rojects that each company needs to collect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technical level. Professional technicians correspond with the technical level.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national institutions directly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ctual effect of 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refor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conduct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specific shaping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ers in the industry.

Key words: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責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