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国内局势的“安倍化”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2018-12-27杨伯江

世界知识 2018年24期
关键词:修宪中日关系内阁

杨伯江

目前日本国内局势总体稳定,但平稳中有变化。9月20日,执政的自民党现任总裁、首相安倍晋三在总裁选举中成功连任。在日本现行制度下,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就是行政领导人。这样,从2018年9月20日起算,若无重大意外,安倍的首相任期将持续到2021年9月。安倍政权基础稳固。但是,总裁选举中,安倍领先其唯一竞争对手石破茂的票数并没有预想的多。部分原因是这次选举修改了规则,地方票比重增加,但更重要的是自民党内气氛有了一些微妙变化。同样,10月2日安倍改组内阁及调整自民党高层人事,在选举、修宪等相关要职上任用亲信,民调显示45.2%的受访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明显超过持肯定态度的31.0%。新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也没有达到预期。通常内阁改组后支持率会有所上升,但安倍内阁支持率较选举、改组前反而有所下降,为46.5%,不支持率达到38.2%。

这些数字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主流民意,会对安倍今后三年的执政产生直接影响。数据进一步显示,相比当前民众最关心的民生、社保、景气对策等问题,修宪等政治议题远远靠后,大致排在第六到第八的位置。根据最新民调,有36.4%的调查对象支持修宪,而反对者达到48.7%。安倍是带着要继承他外祖父岸信介的遗志、打破“宪法不可修改”这一“禁区”的历史使命感上台的,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一种执念,很难放弃。自1955年自由党、民主党合并成立自由民主党以来,制定“自主宪法”就成了自民党的一大政治目标。目前国会众参两院赞成修宪势力均超过修宪所必需的2/3席位,明年7月参议院将定期改选,而面对主流民意,安倍推进修宪的节奏把握实际处于两难:若执意在选举前发起修宪动议,就可能导致在选举中严重丢分,自民党失去议席简单过半数的地位;若不发起动议,又等于把修宪的前景完全交给选举结果,丧失主动权。但无论安倍准备踩着哪种节奏走,他背离主流民意、任内成功实现修宪的可能性目前来看恐怕超不过50%。

2019、2020两年日本国家政治议程排得满满当当,这也将为参与执政的公明党、甚至自民党内“稳健修宪派”抵制安倍的冒进式修宪路线提供周旋的空间。2019年6月日本将在大阪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前有统一地方选举,之后有参议院定期选举。明年安倍内阁还面临把消费税从8%提高到10%的重要敏感日程。消费税增税已经被逐年推迟了几次,原因之一就在于增税历来是日本现任内阁的“票房毒药”,谁都不愿沾手。增税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落地,这将对政局和内阁支持率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此外还有天皇皇位继承问题。平成天皇预计4月份“生前退位”,10月将举行新天皇即位大典。2020年,日本将举办东京奥运会。

2017年年中开始,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企稳向好。今年实现了总理互访,改善关系、强化合作步伐加快。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双方就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共识;10月安倍访华期间,双方共达成64项协议。其中52项是民间协议,重点涉及第三方市场合作内容;12项是政府间协议,包括新的货币互换协定,其规模是2002年那次的10倍,达到约300亿美元。但是要看到,中日间矛盾分歧点依然故旧,中日关系向好发展的基础必须及时、着力夯实。“后总理互访阶段”的中日关系,若要行稳致远,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几方面要素不可或缺。

首先,中日关系应努力扩大积极面,抑制消极面。既需要进行战略对话,更需要加强务实合作。务实合作是这次安倍访华的一个主要成果,当然是在之前李克强总理访日成果的基础上达成的,需要不折不扣抓紧落实。中日关系问题很多,不进则退,必须抓紧推动两国业已达成的协议落地,夯实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推动中日相互需求的持续增长,增进共同利益。中日关系的本轮改善是以所谓“特朗普冲击”“金正恩冲击”为契机的,但改善的基本动力来自于两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持续扩大的内生性合作需求。中日关系的改善與发展不能寄托在外因上,应深入挖掘合作的内生性需求,实现关系的自律性增长。

其次,协调处理两国关于地区秩序、合作构想的关系。面对全球大变局,亚太主要国家各有关于地区合作与未来秩序的想法,日本要赶在明年6月G20峰会前在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有所建树。日本版“印太战略”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出发点、目标等截然不同,但在实施的地域、领域、合作重点等方面存在重叠,日本官方最近改口,变“战略”为“构想”,强调其开放性、经济属性。日本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政策立场也有变化,在“速度”与“标准”之间开始向前者倾斜。中日战略对话出现重要契机。

2018年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抵达北京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当晚,安倍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并致辞。

第三,有效管控分歧和摩擦。很多举措值得尝试探索。2018年6月中日正式启动了东海海空联络机制,虽然相较于国际标准仍比较初步,但相信下一步会有新的进一步举措。

第四,强化民间交往,改善民意基础。这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对于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目前双方特别是日方存在官热民冷、企热社冷现象。从日本官方能感受到热度,但社会、媒体反应较为平淡。日企在海外与中国公司开展合作,盈利了但不愿在国内张扬。2018年10月北京东京论坛召开之前发布的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已回升到40%以上,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仍在低位徘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正面牢固的民意基础是中日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修宪中日关系内阁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