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作者意识─李玉
2018-12-27冯祺琦
摘 要:作为第六代新锐女导演的佼佼者─李玉,一直以来被認为是“女性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其影片一直被认为“新女性主义电影”,本文从她的人生经历和电影分析入手,意在指出其影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影片,她影片中展现的更多的是她的独特的人性感悟和强烈的作者意识。
关键词:李玉;电影;感悟;意识
作者简介:冯祺琦,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
非学院派出身,没有学过任何拍摄理论与技巧的李玉,拍摄影片全靠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凡的捕捉与体验,还有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李玉导演的电影作品,从《今年夏天》到《二次曝光》,每一部影片都是对这个时代社会现实状况的挖掘,每一部影片都有男性的缺场,每一部影片的主角都是女性,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又恰恰是李玉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感悟。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李玉曾经说过,电影就像是她手中的画笔,她把她心目中的世界全部用电影这只画笔画下来,电影是她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从中她能够认清自我。李玉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举国上下,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科技外交,都在逐渐变得强大。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变化。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一员,李玉是这一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她信赖自己的生命体验,她心里储存着很多东西很多画面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她对拍出来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想通过尝试拍电影,用每一帧镜头记录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一、多元救赎的失败
纵观李玉的五部电影,我们会发现,其影片的主角都是女性。如:《今年夏天》里的小林和小群、《红颜》里的小云、《苹果》里范冰冰饰演的刘苹果、《观音山》里的张艾嘉饰演的母亲形象及《二次曝光》里范冰冰饰演的宋其。由女性出发,带动整个剧情,讲述李玉想要讲述的故事。因为李玉非科班出身,这也成为了 她一个优点,她不受理论与技巧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由发挥。就像未涉世的小孩儿,不计较后果,好奇、大胆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呈现给世人。
五部影片讲述了五个不同的故事,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五个故事主人公都在尽力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依托,克服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尽管最后都失败了。例如,《今年夏天》中的小林和小群,她们成为同性恋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小林是因为跟男人分手,男人拿走了房子,还随时随地监控她的行为,男性的背叛和无能导致她投入小群的怀抱。但女同性恋的身份是不堪一击的,在强大的的男权社会中,只能以失败告终。小群的前女友君君在和代表男权的警察搏斗时,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在她把希望寄托在小群身上时,小群除了勉强给她提供住处外,别无他法。君君还是惨兮兮地败在了男性主体权力面前。《红颜》里的小云在初中时怀孕了,包括她妈妈在内,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父权制社会的代言人,都另眼相看,无法接受她的行为。小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十年后她阴差阳错地认识了一个叫小勇的10岁小男孩,也就是她自己的亲儿子,小云把小勇作为精神的依靠,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因为小勇毕竟是个小孩子,他不能为她提供任何抗拒这个社会的实在力量,只能逃离。《苹果》里的刘苹果本来以为可以母凭子贵,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为男权社会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交易筹码,最后受不了自己丈夫与老板的摆布和交易,抱着自己的孩子离家出走。《观音山》里的母亲,在痛失爱子后,无法自拔,本以为可以借助信仰完成救赎,最终还是以母亲自杀而宣告失败。《从二次曝光》里的宋其是一位童年受过创伤的女性,一直被困在童年的阴影里,而导演李玉并没有关注她内心世界的病态及痛苦,而是给了她一个温暖的美梦,毕竟梦是虚幻的,解决不了她真实的痛苦。
其实,这些困境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都会遇到,影片里采取的措施或对策也是我们经常采取的,但这些对策却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困境。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见过体验过,但我们并没有像李玉那样大胆、真实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李玉和我们大众的不同。毕竟李玉也处于男权社会的包裹中,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也无法完全摆脱这种束缚,真正给大众指出一条出路,只能尽她最大的努力,把这些现实展现出来。李玉并没有刻意偏袒谁,但作为女导演,她首先是一位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要比男性导演拥有更多的、更丰富的女性生命体验,因此她在讲述故事时会自然地把女性放在第一位,把女性拔高一个高度。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她是一位“女性主义”代表人。
二、男性的缺失
李玉的五部影片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以女性为中心展开叙事,但她们所发生的困境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缺场的男性。比如《今年夏天》里小群的父亲是缺场的,但影片没有给出解释,君君的父亲也是缺场的,因为父亲暴力荒唐,甚至性侵女儿,导致女儿弑父。《红颜》里的小云父亲去世不在场,男朋友也在事发后逃离。《观音山》里的母亲也是丈夫去世,儿子车祸去世不在场。《二次曝光》里的宋其生父遇到海难后一直没有出场。这可能跟导演李玉的家庭情况有关。在她印象里,父亲常年出差,和母亲感情不好,可能父亲已经有了情人,所以父亲这个概念对她来说从小就是模糊的。李玉在接受凤凰卫视 《大写人物》采访时就表示,《万物生长》里,有一段话其实就是说她自己的,柳青跟秋水第一次在家里的时候坐在那里说:“我父母从小就离婚了,所以从小到大,都是我一个人拿完所有的主意,所以我长大以后我就觉得,好多人都说要找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朋友,我绝对不能找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朋友,绝对不行。”李玉说她当时听到柳青说这话的时候,特别打动她,因为那个词是她写的。其实李玉因为从小缺乏父亲的呵护,导致她的性格上的内向孤僻,缺乏安全感,从小就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所以她的孤独感总是特别敏锐,正是这样她总能拍出让人出乎意料的东西,有的让人伤感、有的凄凉、有的痛苦忧伤。她拍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跟她自己经历相似或者一样的画面,因为人生体验太深刻,所以有时候会无意识地 就加进影片中。所以说,家庭因素对李玉电影的影响特别大。由于电影中对男性形象的阐释少之又少,而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又是积极主动的形象。所以大家都认为李玉是新女性主义电影导演的代表之一,其实李玉导演并没有刻意去这样做。
三、社会现状的挖掘及原因探索
李玉影片里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人物,导演没有随大流去拍迎合大众口味的纯粹赚票房的电影,相反,她转向了人们逃避的社会现状上。首先是因为,现在85后、90后的年轻观众在快节奏的生活影响下,都有点焦虑、急躁,没有耐心,都喜欢欣赏放松的、短时的、刺激的、开心的影片,要么是小清新的,要么是江湖道义的。但在李玉看来,这些东西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真正让大家看到的应该是每个人面对的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个体生命的伟大与龌龊,痛苦与欢乐,顽强与脆弱,崇高与卑微。所以她想影响这一代的年轻人。
其次,和她的个性有关。因为父母亲关系不好,母亲又喜欢强制李玉按她预设的轨道生活工作,可能是逆反心理吧,所以李玉更加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不受拘束的表达自己,跟别人反着来。李玉人生的两次重大转折,对平常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第一次是她没有做好任何后续准备就辞去了济南电视台新闻主播的岗位,到央视新开办的《生活空间》当编导;第二次是2001年跳到电影圈当导演。李玉曾经说,她在她妈给她选好的工作岗位上,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作为台里的女主播,当时是很稳定的,房子也都分配好了,所有的东西稳定到,让她感觉人生能一眼看到头了,没有任何挑战与刺激,所以李玉铁了心要辞职。她觉得导演、编导们不管拍什么都有意思,即使是拍刷马桶都拍的很有意义。她是一个热爱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一个人,所以按部就班的生活一点也不吸引她。辞职做编导后,她先拍纪录片,《姐姐》是她拍的第一步纪录片,之后就慢慢开始拍电影。虽然她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但她却安分的拍电影。从纪录片到拍电影,她的朴实纯粹的艺术观念始终贯穿其中。李玉觉得,现在中国人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不是物质生活问题而是精神问题。物质生活发展变化太快,如果精神跟不上的话,会出问题的。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物质生活优越的人自杀或者抑郁,其实是需要观察敏锐的人去表现反映的。在李玉看来,现实中并没有特别多写实的作品反映她所体悟到的这些。当时第六代导演中很大一部分是关注到80年代的,但李玉认为他们只是怀旧,并没有关照当下。所以她希望自己拍出的影片能把人带入当下自身内心的思考与反思。人生有太多未知,体验是远远没有枯萎完结的时候。李玉就是为了不知道而拍,电影中各种关系交织成很复杂的困境,或者一部片子拍完后都找不到问题出路,她拍出来只是为了给大家开扇门,因为人毕竟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现实中遇到很多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李玉觉得有一些女人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会走很远,不管是她做一些事还是作出 某个决定,不管方向对不对,会让人感觉到她的脚步没停。李玉说自己拍电影也是要往前走的,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她的决定。她的电影是凭本性拍出来的。所以说,李玉的电影大多是为了引导观众,真正让大家看到的是每个人面对的近乎真实生活和社会。
四、结语
尽管这五部电影作品均呈现了女性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但好像无法命名为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女性的自觉之路,无论从现实和电影所营造的梦境之中,都依然遥远而模糊。李玉一直被别人定义为“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导演,但事实上她只是个大胆创新、敢于挑战平凡、敢于做自己的一位女性导演。
参考文献:
[1][英]拉曼﹒塞拉尔 彼得﹒威德森 彼得﹒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徐叢丛 .女性意识、性权力与两性和解_李玉导演及其作品的中国式性别场[J].北京社会科学。2017(11).
[4]李莉.“打扰”的艺术─导演李玉专访[J].当代电影,2014(05).
[5]熊震.论李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J].电影文学.2014(13).
[6]朱洁.红颜的世界_新生代导演李玉电影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4).
[7]田卉群.瓶中恶魔:不在场的男性─李玉电影的精神分析[J].当代电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