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方法分析
2018-12-27贾晓菲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方法分析,通过对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部分内容的不同点来进行分析,其内容包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五部分,从而主要解决大学新生学习的困难。
关键词:中学物理;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3.200
1 前言
在中学数学大大约束了物理本身,所以中学物理只能描述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有关变量问题,无法将问题展开进行深入的研讨;而大学物理是在高等数学微积分和导数的知识上进行物理高层次的学习,使其站在更高的台阶上,让物理学更有普遍的意义以及更加广泛的适用[1]。所以中学物理所采取的题海战术式学习方法,在大学中并不能适用。大学物理学习时,注重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问题的分析,所以采用理解分析的学习方法;而中学往往一个星期只学习一个概念,里面基本也就是学习一两个概念和公式,从而可以看出中学时学习内容少,时间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而在大学时,由于学习内容多时间紧,老师一节课会上好几个知识点的内容,讲解不是很详细,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学习的内容,从而需要学生在课后温习和课前预习。
2 力学部分
大学力学引入了几个新的知识点:变力作用下的质点运动学基本问题、质心运动定理、变力做功、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律、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和刚体的静动等[2]。大学力学相对于中学力学在内容上不仅有部分的增加而且在其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扩展,比如:“力学做功”在中学时学习的恒力做功,而大学学习的是变力做功,从而带入了高等数学的微积分。
3 热学部分
在中学时,热学的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但是基本不涉及计算,只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知道”。而在大学时,热学以及热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它不仅理论知识点的内容很多,而且计算也占有很大的地位,从而不仅仅需要“了解,知道”,更要更深层次的学习。大学热学是在中学热学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和内容的加深,比如制冷过程,中学时只是提到了制冷机的基本原理,但没有具体的讲到,而在大学时讲到循环过程提到了正循环和逆循环,其中制冷装置的原理就是逆循环的过程,不但讲到了循环过程而且还讲到了制冷系数的计算等。
4 光学部分
波动光学的内容在普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是比较少的,只是在选修中有这么一条: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干涉、衍射以及偏振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中学和大学光学的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学主要讲的是几何光学,大学的重点在于波动光学,对“光的干涉和衍射”在课本中的理论分析中占重大部分。中学时,主要对其知识要求是“了解,知道”,而大学时则是“理解、掌握”[3]。大学光学相对于中学光学的内容在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中学时主要学习几何光学,主要要求会画光的反射、折射的示意图以及简单的计算,而大学就需要在其上有了更深的知识扩展如双折射等,大学主要讲的是波动光学,中学只是简单的原理学习,而大学就需要计算和实验的双重的学习。
5 电磁学部分
在中学时,物理一共分为12个模板,两个是必修,其余是个是选修,且在物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大学时,《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的书中,电磁学一种有九章内容,其中静电场有两章内容,分别是:静电场和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主要讲述的是经典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高斯定理、电势及梯度、带点体系的静电能、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和电容器、静电场电介质、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恒定电流一章中介绍了电流的恒定条件和导电规律、电源及其电动势、简单电路。磁学部分有三章内容,分别是:恒定磁场、电磁感应、暂态过程和磁介质,后面三章分别讲交流电、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电磁学的单位制[4]。大学电磁学相对于中学电磁学在其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复,而且在此基础上也增加了不少的内容如:毕奥-萨伐尔定律、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等。除此之外,中学时学习的概念和大学时学习的概念有部分的区别,大学的计算多而且要求高等数学的运用要熟练。
6 近代部分
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近代部分都涉及到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在狭义相对论部分,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都涉及到其基本原理、時间间隔的相对性、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及质能关系,只是高中物理对知识点的讲解比较简单,而大学物理讲解比较详细。在量子物理部分,都涉及到光的波粒二象性、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概率波和不确定关系、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关系、原子的结构模型[5]。除此之外,大学物理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薛定谔方程。在此部分,虽然有内容的重复性,但大学物理的讲解更深入具体。
7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五部分阐述了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内容不同,从而简单的提出大学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和以后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伍春燕.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的过渡与升华—浅谈大学物理的学习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1):123-125.
[2]夏志广,尹国盛等.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力学部分的衔接研究[J].物理通报,2011(09):163-1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28-239.
[5]康缈,郑海务,王志刚等.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近代物理部分[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126-128.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09218)
作者简介:贾晓菲(1984-),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