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清代新疆建省以后之官制演变
2018-12-27赵亚锋蔺志娟
赵亚锋 蔺志娟
摘要:新疆省的建立是新疆历史上一件大事,建省以后在官员设置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尤以四道的设置最为突出。建省以后设府、厅、州、县,增补流官,以郡县制代替了军府制和伯克制,为新疆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大促进了新疆和内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关键词:新疆建省;四道;影响;演变
一、清代新疆省的建立以及官制的变化
历代封建王朝都以官僚政治为标榜,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是利用各级官僚机构、不同层次的官员来进行统治和管理的。清政府统一新疆以后,根据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军府制,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事务,但后来军府制的形式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光绪十年,清王朝令刘锦棠为新疆巡抚,新疆正式建省。建省以后,设府、厅、州、县,增补流官,改以甘肃迪化州及镇西、哈密、吐鲁番三厅隶之。”[1]
新疆建省后,逐渐与内地实行统一的行省制度,这就大大改变了封建割据势力的统治格局。建省以后,清政府在地方官吏的设置上也发生了变化。设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分巡道,其中分巡道的设置又分为四道,四道的设置在新疆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举措。
总体上来说,新疆建省后,其治理情况变化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把原有由陕甘总督管属的乌鲁木齐以东的东部地区归新疆巡抚管辖;其次,在军政管理方面,建省前实行军府制,伊犁将军为最高长官,逐步取消伯克制,并限制扎萨克制统治的权利。“需要指出的是,新疆建省后官制的演变,为清政府在蒙古、东北等地方行政建置的演变提供了参考依据。”[2]这些变化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综上所述,新疆省的建立以及新疆官制的演变是一大历史转折。
二、新疆建省以后四道的设置及其作用
(一)建省过程中四道的设置及演变
1.镇迪道的设置及演变
新疆建省和建置四道是治邊政策作用的结果。自1884年建省后,新疆的军府制开始向郡县制转变,全疆分属四道,分别是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和伊塔道。这四道的设置在新疆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镇迪道的设置,分巡加整饬兵备衔,兼提法使衔,道员一人,并管驿传,驻省城,设道府大使一人,兼按察使司司狱。[3]镇迪道由此以隶属甘肃改隶新疆,成为省会所在地的巡道,在新疆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以来镇迪道不仅有道员的一般职责,还加强了考核的权利。[4]
“由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两司成了督抚的幕僚机构,道也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行政机构,因此道的职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5]“道员有的兼任河务,有的兼任水利,有的兼任学政,有的兼任茶马屯田,有的兼任分巡事宜,考核官吏,课话农桑,举贤任能”。[6]建省的完成,现代新疆政区随即形成,行政机构发生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政区的形成。与前面相比较,镇迪道的辖境已经初步形成。
2.阿克苏道及喀什噶尔道的设置及演变
阿克苏道自设置以后,有道员一人,驻扎阿克苏城,分巡兼水利、屯政,管理蒙部,稽查卡伦,加带兵备衔,辖有温州府(领二县),焉蓍府(领县三),库车直隶州(领县一),乌什直隶厅。[7]
喀什噶尔道,道员一人,驻扎喀什噶尔城,分巡监管水利、屯垦、通商事务,管理布鲁特,稽查卡伦,加带兵备衔,其属设库大使一人,辖有:疏勒府(领县二)、莎车府(领厅一、州一、县二)、和阗直隶州(领县二)、英吉沙尔直隶厅[8]。喀什噶尔道,全称为分巡喀什噶尔兵备道,是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设置的,辖二府、一直隶厅、一直隶州。
在建省过程中,为了加强吏治,加强按察使飭,兼管全疆刑名驿传事务。[9]
南疆两道“距省较远,其下辖所有案件都有管巡道转达,也就是由该管巡道管理”。道员兼任按察使的职位,提高了道员的行政管理地位,从这方面来说是符合新疆建省的,也是符合加强地方行政管理要求的。
此外,喀什噶尔和阿克苏道的设立,形成了喀什噶尔和阿克苏两大军事、政治中心,为巩固我国疆土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对南疆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们使得当地人民直接接受政府的管理,促进了地区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人口、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这一地区逐步步入繁荣轨道。
3.伊塔道的设置及演变
伊塔道,道员一人,驻宁远城,分巡兼管水利、屯田事务,稽查卡伦,加整饬兵备衔,其属设库大使一人。管辖范围有:“伊犁府(领县二)、塔尔巴哈台直隶厅、精河直隶厅”。[10]伊塔道的设置时间最晚,为光绪四年(1888年)所设,分巡伊塔兵备道一员,这是因为伊犁将军的建置被清王朝一直保留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州县的建置。陕甘总督谭鐘麟、新疆巡抚刘锦棠曾多次上书要求增设郡县,但欲增郡县,须设监司。[11]清政府在伊犁设伊塔道,开始实行州县制度,伊塔道的设立标志着新疆成功完成建省工作。
(二)四道设置及演变的作用
首先,新疆四道的设置于地方行政制度而言作用巨大,自此新疆由军府制变为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清代以来对西北边疆的统治,一直采用因俗而治以及间接统治的方法,如军府制之下的多元行政体制。”[12]但是军府制度在统治后期弊端横生,主要是由于缺乏监督体制。
其次,行政机构的改变促成了地方政区的形成,使得新疆大体上形成了以四道为中心的地方行政机构。[13]新疆政区的形成是地理因素以及地方行政建置相互作用的结果,巩固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地方政区格局。再者来说,西北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也需要有地方行政建置和政区的设置,因此四道的设置对政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最后,四道的设置有利于边疆与内地实现更进一步的统一,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融洽。四道的设置不仅使新疆内部地方行政制度划一,并且与内地各省行政制度划一。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统治阶级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边疆的稳定,有利于防御外敌的入侵,促进了边疆的稳定,促进了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总体上来说四道的设置是利国利疆的重要环节。
三、四道的设置给新疆地区带来的影响
(一)在政治方面,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新疆地区由原来的军府制和伯克制转变成为了郡县制。同时还对新疆地区的政区规划起到了影响,使得新疆地区形成了以四道为中心的地方行政区划。这样一来四道的设置毅然成为了地方行政建置发展的结果,对新疆地区以后的政区沿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在行政职能上,四道的设置提高了道员的行政管理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新疆地区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需要,弥补了军府制时期缺乏行政监管的缺陷,进一步改善了新疆地区的地方管理制度,有助于加强新疆地区的政权建设。
(三)在治理职能方面,建省以前,因俗而治,根据各民族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制度,如八旗制与郡县制并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必定会带来弊端。针对这一情况建省后设置了四道,对此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监察制度,完善了管理不善的问题,在治理方法上有所改变,在行政效率上有所提高。
(四)在文化交流方面,建省以前分而治之的局面限制了回汉人民的交流,不利于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省后四道的设置,使新疆地区的行政规划与内地相统一,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拓宽了视角,加强了个族人民尤其是新疆人民与内地的联系,为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进了外来资源,进一步推动了新疆地区的文化建设。
(五)在商业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各道兼职管理各种事务,所以四道的设置在为新疆的对外事务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有利于该地区商业的发展。所以,四道的设置对新疆地区也是极为有利的。
四、结语
新疆建省以后分巡道以及四道的设置,在新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新疆的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加强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的联系,从整体上为新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四道的设置,分巡兼管水利屯垦之事,稽查卡伦,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以及新疆地方政區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新疆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因此新疆建省以及四道的设置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重大事件。
参考文献:
[1][3]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M].紫禁城出版社出版,363,363,368,368.
[2][4][9]吴轶群.清代新疆镇迪道与地方行政制度之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术,2007:6,7.
[5][6][11]吴轶群.清代新疆镇迪道与地方行政制度之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术,2007:5,7.
[7][8]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M].紫禁城出版社出版,364,364.
[10]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M].紫禁城出版社出版,364,364,364.
[12][13]三州辑略.卷2.职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