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在三个阶段层级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8-12-27黄辉
黄辉
【摘要】以乙醇为例,展现了乙醇三个阶段的层级发展,体现了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关注不同阶段层级发展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乙醇教学 三个阶段层级发展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61-01
新課程设置了不同模块,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选择的课程资源。同一知识点可能在不同教学模块出现,但是其作用和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我们体现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体现不同模块螺旋上升的层次要求。现以“乙醇”为例,谈谈其在高中化学三个阶段的层级发展。
一、乙醇三个阶段的层级发展要求
第一阶段,必修2中“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性质”在教材的呈现内容有:与金属钠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和催化氧化);本节第二课时介绍乙酸时呈现了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
此阶段教学,要注意乙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少关注有机化学的逻辑体系,更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阶段,选修5中“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化学性质”在教材的呈现内容有:与金属钠反应;氧化反应(催化氧化、与重铬酸钾反应);消去反应、与氢溴酸取代反应。
此阶段教学,从乙醇的学习上升到醇类的学习,更关注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第一阶段的关注应用过渡到关注有机物结构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哲学思想。
第三阶段,高考复习的教学。该阶段的学习,是要将乙醇更好的融合在有机化学体系,构建有机化学与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间的桥梁,此阶段的学习更关注的是不同模块知识间的融合度。
二、乙醇三个阶段层级发展的教学实践案例
1.重视从日常生活入手的必修2中乙醇的教学
环节1 从乙醇用途了解其性质
【任务1】乙醇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用途?反映了乙醇的哪些性质?
环节2实验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
【任务2】实验1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2模拟交警检查酒驾;实验3乙醇与钠的反应。
环节3 从性质认识其结构
【任务3】比较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其原因。从乙醇与乙烷的性质对比表格中分析其性质差别的原因。
环节4根据乙醇的学习,总结认识有机物的思路和方法。
乙醇在必修模块的侧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中的探究立足于实验,以增强学生对乙醇的感性认识为主要目标。在学生发现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发现乙醇与乙烷性质的巨大差异时,就会初步体会到乙醇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从而逐渐发展对有机物机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2.重视有机类别的选修5中乙醇的教学
环节1 认识醇类
【任务1】醇的定义及分类。
【任务2】根据教材中的表①、表②、表③中相对分子质量与沸点数据,探究其中规律。
环节2醇类结构与化学性质
【任务3】结合乙醇的性质及断键方式,探究醇类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
【任务4】观看视频探究乙醇、溴化钠与浓硫酸加热制取溴乙烷,如何检验溴乙烷的生成?
环节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醇类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认识
乙醇在选修模块中是以增强学生对乙醇的理性认识为主要目标,课堂探究立足于结构,更加关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突出化学学科“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特点和学科思想,引领学生从化学原理入手进一步揭开醇的性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哲学思想。
3.重视知识融合的高考复习时乙醇的教学
环节1 感知氢键
【任务1】乙醇的相对分子量比氯乙烷要小,沸点为什么比氯乙烷的要高?
环节2乙醇与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任务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位置的断键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任务3】请将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通过关系图网络化。 环节3燃料电池
【任务4】惰性电极,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写出乙醇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电极方程式。
环节4高考真题剖析
乙醇在高三复习的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它与有机化学体系的融合度,课堂中学生通过乙醇断键方式的复习,进而将众多有机物构建网络,让学生明白乙醇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实现内化。同时电化学的引入,很好的实现了不同知识模块的融合,体现了复习教学的高度与广度。而高考真题的剖析,是进一步落实考纲,突出主干,重视化学思想,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三、总结
从乙醇这三个阶段的层级发展,不难看出乙醇在教材中的“螺旋式”构建,而像乙醇这样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所以我们应该是从整体角度把握一系列的课,要根据不同阶段层级发展的教学目标,有规划的系统教学,构建一个适用于学生本阶段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案,使各阶段教学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学习中得到充分提升,而这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羊赞梅,李明喜.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不同阶段层级发展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13(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