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阅读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27罗琼
罗琼
摘 要: 针对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阅读教学的误解,如忽视学生参与阅读过程等教学问题,作者运用英国教育家Christine Nuttall的交互阅读模式(Interactive model)理论阐述了该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及应用。
关键词: 交互阅读模式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如今一些小学生英语阅读情绪不高、阅读能力不强与教师阅读教学理念的关系密切。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前提是教师要抓住教学理念的核心概念。经调查发现,一些老师缺乏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是造成英语阅读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交互阅读模式理论
交互阅读模式是英国教育家Christine Nuttall在20世纪末提出的阅读教学理念,是在20世纪初强调“完型”理念的格式塔理论之后产生的,对阅读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格式塔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从该事物整体中产生的性质即所谓格式塔质”。将它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是先注重文章的整体理解再进行局部或具体的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Christine Nuttall的交互阅读模式在此基础上跳出文本分析的视角,从读者和作者的角度解析阅读过程,是指读者通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交互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策略以达到准确快速的和文本互动与作者互动的目的。
在教学上遵循这种阅读规律形成了交互阅读模式,即先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预测文本整体内容,然后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检测读者的预测和作者的实际含义是否相符,不断互动循环、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参与阅读活动,不断将图式和作者图式接近,逐渐达到和作者意图一致的自主阅读目的。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
科学的阅读课除了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外,还应建立在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之上。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阅读分两级:一级目标是学生能看图或看物识字,看图读故事(阅读能力);二级目标是学生能认读单词、指令、贺卡信息、借助图能读简单故事和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和策略)。通过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小学低段阅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读单句和简单问答对话为载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段开始从这种单一的语言形式过渡到短文的阅读,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阅读能力外还有按意群阅读获取信息的阅读策略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的阅读目标
2016年王蔷和陈则航提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结合当下中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可从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对学生阅读习惯提出合理的建议;阅读体验则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三个要素。新版PEP教材明显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的文本数量,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英语,还可以获得科学常识。
三、交互阅读案例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Read and write”一课为例,按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步骤分析如何利用交互阅读模式处理文本、设计活动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一)分析文本
这是一篇有关自然科学现象变化规律的文章,文章借吴亦凡之口,讲述小鸭子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升降而发生长短变化的自然现象。虽然小学生都知道影子的存在,部分学生知道影子的长短和光有关系,但是影子长短和太阳升降的具体联系恐怕用中文都很少有学生说得清楚,学生和作者相关知识的图式和语言都有信息差。依据交互阅读模式,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和知识背景做适当的铺垫。
(二)设计阅读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阅读前环节的活动设计
在交互阅读模式教学中,阅读过程大致是预测(激活已有图式)-略读(掌握大意)-再预测(细节预测)-精细地读。学生首先应感知到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中心意思是有关影子的变化,内容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何让学生迅速领略文章大意呢?难度较大的文章如果要求学生仅仅略读恐怕很难立刻掌握大意,且在上课之初给学生出难题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手段进行文本预测。根据阅读材料(图片、题目)对文本内容推测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体验交流、看图说话、歌曲、猜一猜和表演等。在此课的阅读前阶段,可以在看插图和自由对话中回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共鸣,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适当解决影响阅读的关键单词,达到学生领略文本大意的目的。下面我们按照交互阅读模式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看看和教知识点的阅读教学在过程和效果方面有何不同:
(1)Free talk: Talk about your changes (1min)
T: How tall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 Are you growing taller? Are you smarter…Oh! You are growing taller and taller, smarter and smarter. Your arms are growing longer and longer...
設计意图:自由对话激发学生对变化的感知。利用旧知表达变化,复习形容词比较级的运用,既做好语言知识的铺垫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动有趣,容易产生共鸣。
(2)Talk about the changes from winter to spring. (2mins)出示图片比较冬天到春天的变化.
Tips: 看冬天的图片,出示The sky is clean and the sun is bright. 然后出示春天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它们的比较级。
设计意图:从自我的变化过渡到自然界的变化,慢慢接近文本主题,再次熟练运用两个比较级的连用,无形中解决文本的关键语言知识点。
(3)Set an authentic context. Its time for a spring trip. Wu Yifan and his family are going on a trip, too. He told a story to Robin.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o are in the story?
通过观察插图找出故事关键人物要比读文本找出更直接、鲜明,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接下来提问:Is it morning or afternoon, how do you know?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太阳go down得出答案,同时可以通过手势解决文本关键生词lower and lower,很快猜出词义,轻松自然。然后,询问:What is the black part behind the duck?让学生发现主题词shadow。Shadow是文本的中心词,是影响文章关键意思的生词,通过观察小鸭子的图片,学生很容易拾得其含义。本环节最后通过看视频引发对自然现象的思考:Watch a video about the shadow and think: What makes the shadow sometimes longer, sometimes shorter?
在这个环节,学生虽然没有直接接触文本,但通过观察插图、动画和讨论,在头脑中已经构建一幅预设的故事图,此时迫不及待地想验证预测是否正确,产生阅读动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直主动走进作者,与作者互动,为图式和语言的交互作前期铺垫。
2.阅读中环节的活动设计
第二环节阅读中主要解决文本的深层次理解问题。从整体感知到细节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阅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通过阅读学语言,获得信息和享受阅读的乐趣。
(1)Skim the text and complete the title.
(2)Scan the text to get why the shadow changes. Do you agree with the old tree?
(3)Careful reading and find the words with er. Guess the meaning of “gets, become, grow...”and practice to use them.
(4)Careful reading and finish the blanks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old tree and little duck.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抓住中心意思,给文章取题目,再读文本找出角色的关系,初步理解作者安排大树角色的写作意图。三读文本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猜词语,了解故事细节。四读文本完成对话填空(小组活动)。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接近原文意思,完成验证和再预测的交替循环过程,对文章有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3.阅读后环节的活动设计
阅读后环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关键语言知识的输出、作者态度的猜测和个人感受的发表。在此环节学生第五次讀文本,运用文本中的自然知识画图帮助理解记忆。
(1)Group work: Give comments on the old tree.
(2)Read again and draw the picture of change of shadow.
(3)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groups.
交互阅读模式遵循读者在阅读中学习的阅读规律,把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获取信息,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整个阅读过程以“意义”为中心,逐步设计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结构、作者意图,而不是语言形式的堆砌和舍本逐末地把语言知识点的教授放在中心位置,丢掉西瓜捡芝麻,分散文本整体,扭曲阅读课的本意。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Nuttall: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03:1-19.
[2]邹秋萍,周琳.京沪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对比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1):47-50.
[3]史航.“格式塔”式阅读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