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导入法

2018-12-27范立颖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导入数学课堂

范立颖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导;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一定要给一节课开一个好头,面对一节新课,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过去的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在《我的创作经验》中说过:“最难是开始,就像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却又得花好长时间去找寻.”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若在教学伊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活动;若学生开始便对该节课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会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导入或多或少决定着教学质量.由于数学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特征本身的局限性,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不同,因此,教师要选择的导入方法也各有千秋.

一、开门见山数学课堂导入法

教师在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情直接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这是数学课堂经常使用的导入教学手段,该课堂导入方法适用于难度系数不大且无法与旧知识建立联系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能够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能够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三垂线定理”先把定理内容罗列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带着问题思考并给出定理条件和结论.教师直接抛出所学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所学的内容是什么,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数学史课堂导入法

数学故事是具有趣味性的导入法.数学史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该节的知识点与所讲故事的密切联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首先可以由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徽标“赵爽的弦图”引入,给出《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之后向学生抛出中国古代的证明思路,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根据赴宴时地上的瓷砖,发现这个定理的经过,并且给出《几何原本》中的证明,激起学生对数学家的崇拜感.

三、启发式数学课堂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学生不能应用已有知识水平解决该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该问题必须要用到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求索的好习惯.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往前行;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要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选择;要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即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求索.“学而时习之”,我们必须善于学习,我们要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发展.

例如,在“正弦定理”的教学中,要说明P点的坐标(rcosα,rsinα).直接从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入手,很容易得出结论,由于三角函数属于抽象概念无法直接感受,从而不是很容易理解.若教师从特殊角、端点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样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从特殊到一般,是学生由浅至深获得知识.

四、通过相似知识点,类比移植课堂导入法

它是通过与其他相似的知识点类比和借用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本节内容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运用原有的思维方式更快的理解新知识.并且能够辨别与相似知识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师可以用线线平行的知识和定义作为导入,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通过学习以前的旧知识,并且与新知识内容联结起来.在进行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很好理解该节的重难点.教师在选择类比移植的课堂导入时选用的知识点要贴切,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更好的记忆和理解

五、演示教具导入法

一些无法直观理解的知识,运用教具便能转化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而且还能降低知识的抽象程度,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讲“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上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能力,积极的课堂参与是一首将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舞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或实际生活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不一定必须使用本学科的相关资料,也可巧妙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导入,能使学生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科之间的配合和学段之间的衔接得到了加强.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相互联系并非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现象.

课堂导入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技能的掌握,在课堂引人注意凸显思想性、时代性、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且准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导入不能局限于死板古老的案例,有时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情可能才是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

【参考文献】

[1]汪家玲.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25-28.

[2]王文萍.淺谈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69.

猜你喜欢

导入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