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
2018-12-27樊祎
樊祎
【摘要】创设与导入课堂情境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因其可取得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的教学效果,因而,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如何有效创设和导入课堂情境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课堂情境;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
课堂情境是指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多种感官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或情境进行有效创设和导入,从而对学生的感性認识和直接经验进行丰富,促进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充分调动,以此达到对课堂效率进行提高的目的.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具有较多的数学理论知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具有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较弱认知能力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中,很难进行自我思维学习,若能通过创设和导入有效的课堂情境将该科目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和易理解,将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行激发,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教学魅力.
一、创设和导入课堂情境以焕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个体主动对事物进行探索和求知,均是源于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孩子们初步成长的阶段便是小学,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上,但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为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爱好,在教学中创设和导入有效的课堂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其学习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课堂情境进行有效创设与导入,如“有一天,慢羊羊烙了一张美味的大饼,他打算将这个大饼分给喜洋洋吃.他先将饼的四分之一分给了聪明的喜洋洋,然后把饼的八分之二分给可爱的美羊羊,将饼的十六分之四分给懒羊羊,最后将饼的三十二分之八给沸羊羊,但是,对于这个分饼结果,懒羊羊却不开心,他觉得自己分少了.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的饼分少了吗?要怎么样才能和懒羊羊说清楚呢?”在教学中,通过这种有关动画片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增加,从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有效激发.
二、创设和导入课堂情境以引发学生视觉感受为推动
视觉引导要比语言具有更为直接的吸引力,其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通过将小学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以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促使其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其感受到视觉效果的魅力,从而在学习中乐此不疲.
在讲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通过梯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组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然后让同学们猜猜组成的形状都是什么小动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用了几个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组成,这三种形状都有什么特点和结构,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在讲解“轴对称”知识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昆虫的图片,如七星瓢虫和蝴蝶等,通过提问“这是什么昆虫?”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来,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这两种昆虫的共同点了吗,谁能给我讲一讲呢?”这样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对生活经验进行调动后,有些学生可以发现昆虫的两边是一样的,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对称的有关概念引出来,这样便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让其感受到视觉图片的魅力,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
三、创设和导入课堂情境以联系生活实践为推动
当学生接触到与实际生活中有关的知识,其学习好奇心和兴趣都会被激发,而小学数学就可以反映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引出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在教授“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提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想买一双好看的溜冰鞋,但是妈妈说你得自己存钱买,假如一双溜冰鞋是200元,你每个月存10元,要存多久才能存够这么多钱呢?如果每个月存20元,你要存多久呢?每个月存50元,又要存多久呢?”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都有兴趣,通过提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与导入有效的课堂情境,就应该以焕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引发学生视觉感受、联系生活实践等合理的创设和导入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促使其对知识的内涵进行把握,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强化,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