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8-12-27吴林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处理探究数学

吴林福

【摘要】数学探究学习是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一个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关键词】数学;探究;处理

探究式学习是强调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学习的一个学习过程.[1]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是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一个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书本和生活中的问题,产生问题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一次“再发现”.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一种“研究”的感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探究性教学中应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重结果、轻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教学或“接受式”教学,学生只知问题的答案,不知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求异、批判意识被压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被严重阻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过程,但并不能忽视结果.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计:

1.试验验证: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剪刀等,动手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实验①:先将三角形纸片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图3),最后得到(图4)所示的结果.

实验②:将三角形纸片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

2.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初中学生,由于他们认识上的特点,对一些较精确的数学语言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出结论.

二、探究性教学中应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

重应用基础知识、轻探究,这种观念陈旧落后,需要改变,而重探究、轻应用基础知识,也是一种片面观念.例如,上面我们虽然用剪拼、折纸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在剪拼和折纸的时候都会产生误差,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更为严谨的方法进行探究,教学设计如下:

1.回忆旧知识:想一想:在以往的知识中遇到哪些与180度有关的量呢?学生回忆,师总结知识点(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两角互为邻补角,它们的和为180度.③平角为180度)等,你能想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方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出(利用平行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可以证明).

3.探究新知:教师引导给出辅助线概念(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作辅助线).

4.师生互动:抓住关键、解决问题(证明讨论的结果).

5.总结归纳:归纳出添加辅助线的思路(构造平角或构造同旁内角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探究性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前提,要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证明方法.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有独到的作用.我们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不能一概否定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应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以实现两者的整合.

三、探究性教学中应处理好开放与有序关系

探究性教学需要营造一种探究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深入探究情境,对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评价和论证,最后获得结论.如,通过上面探究过程的完成及探究结果的呈现,此时可以进一步设计探究层次.

1.开放课堂:组织学生探究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2.展示探究结果: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这种开放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精神放松的情境下积极思考,通过小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控制好探究的有序性,加强课堂管理,设计好探究方案,及时进行动态调控,使探究有目的、有目标、有组织、有规则,围绕一个主题,有序地进行.

四、探究性教学中应处理好主體与主导的关系

探究性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把每名学生都看作是问题的发现者.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要使学生不但有兴趣学,而且还会学,善于学.只有同时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才能协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应增强学法指导意识,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过渡到会学.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习题,以旧引新,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自学奠定基础,使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实现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石大维,李成玉.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会论文集(上册)[C].2008:49-51.

猜你喜欢

处理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的处理
声乐演唱中艺术与情感的深入处理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