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民族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12-27李联辉高阳王富伟雷婷
李联辉 高阳 王富伟 雷婷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包括金属切削过程、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等内容。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除理论教学外,该课程教学体系还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学业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方案能较大幅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受“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JY090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支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43-01
一、引言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民族类普通高等院校。我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大多来自民族地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主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使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化改革和探索,找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在兴趣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内容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采用教学录像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时,例如讲授刀具标注角度这一内容,将图形、文字、动画有机结合,加大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浓度,使学生对刀具标注角度有更加直观的视觉认识。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主线贯穿教学法等。结合教学的内容、特色以及学生的主观感受,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实验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需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置实验,如车刀几何角度测量、透明机床模型分析、误差统计分析和夹具观测与设计等。以往开设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实验设备去综合地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能自主地搭建实验平台,包括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选择测量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才能使学生既复习和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又根本性地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在实验教学中要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例如,在夹具观测与设计中,首先给定一个虚拟的具象零件,开展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订及论证,进而初步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然后针对某道关键性工序,结合实验室已有的工装夹具,进行专用夹具的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关键路径。现有课程体系中,课程设计仅有两周的学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是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提前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将课程设计内容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再在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
4.学业评价体系
本课程以往的考试模式大多沿用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70%和3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组成,更多地注重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对实践环节的检验不够充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之间互相抄袭作业的现象。因此,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是将课堂学习、课堂问题回答、课堂师生互动、课后作业、实验作业等全周期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并对每一项内容施加以合适的权重,最后得到学生平时成绩的综合测度结论。
三、结语
通过改进目前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学业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而构建了面向民族高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新工科建设穩步推进的背景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最终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彦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13):38-40.
[2]纪宏璠,于艳华,陈晓希.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探索民族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10):55-58.
作者简介:
李联辉(1986-),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