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王选创新实验班,重构中学技术课程
2018-12-27何斌贾志勇
何斌 贾志勇
【基金项目】本成果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2013年重点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学技术课程体系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DHA1302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11-01
当今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强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一、学生素养距离创新人才指标的差距
我校学生的素养与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求知欲、探索欲较弱。
2.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理解力、分析力、敏锐性等指标的得分较低。
3.学生的创新人格亟待完善:学生不敢于质疑,不会独立思考,不会创新、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知道与他人如何合作等。
4.学生的创新行为及成果较少:只会做题、不会研究、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二、中学技术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明确细化,在认真实施国家课标和北京市技术学科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注重课程的选择性、综合性、个性化和信息化,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完善创新人格,激发创新行为。
2.课程结构多元化
我们构建并实施了覆盖“必修+选修+竞赛+活动”的“四位一体”可选择性强的多元课程结构,它的特点是纵向延伸、横向交叉,是多层次、系统化、开放式、个性化的,不同学习兴趣和不同创新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3.课程内容注重初高中与大学系统化、现代化和多学科整合化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注重初高中不同年级技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如:初高中都讲工程制图,初中倾向于空间思维培养,而高中倾向于工程思维培养。
此外,注重中学技术课程与大学工科课程内容的衔接。如我们开设的《信息安全》、《电路仿真基础》等特色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前沿科技,开设了《3D打印》、《激光切割》等课程,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多学科整合解决综合现实问题是提高创新人才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应用多学科知识的技术设计项目,既深化了学生对科学课程、节能环保的理解,还能手脑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中学技术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堂教学项目式
项目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制作项目为载体,以“创设情境-学习构建-实践体验-评价延伸”为基本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经历设计制作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在“做”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实践环境开放式
我们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制度,每天中午都安排教师在实验室为学生自发前来进行创新制作提供帮助,从时间和空间上保障学生有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多种开放的實践环境来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而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我们成立了学生技术创新社团——“爱迪生”学社,聘请专家在课外进行高端辅导。我们面向全校组织发明创新月活动,掀起在课外“爱技术、学创新”的高潮。
(三)灵活学习在线式
我们运用360老师网平台在6个班级的必修、选修和研学课中实施了在线学习,教师录制微课程100余节,实现了简单知识概念课前学习,课上进行高层次的设计讨论和制作,提高思维力度,实现翻转课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双导师制
培养早期创新人才必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和接触社会。所谓双导师,即由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组成,校内老师负责学生日常跟踪培养,校外专家负责带领学生利用休息日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实践基地等进行专题学习,学生享受在科学家工程师身边成长的乐趣,学习他们“质疑、灵活、敏锐、合作”等创新精神。
(五)学习评价过程制
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实践和创新,单一的笔试并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课程更需要考察学生在发现问题、方案设计、程序编写、绘制图纸、模型制作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
(六)“突出人文”是将以王选精神为代表的人文精神融入技术课程,摒弃在技术课只教技术的狭隘观念,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项目实践、主题班会、双导师式学习、参观王选精神陈列馆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学习、发扬、继承王选院士“爱国敬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甘于奉献、执着钻研、不怕困难、谦虚合作”的人格。
四、中学技术校本课程体系的应用效果
通过实施该课程体系,我们发现,学生的后测中在“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探索欲”两个指标上提升了39%。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与他人合作”三个指标上提升了41%。在“想象力”、“分析力”、“敏锐性”、“变通性”等指标上提升了27%。2014年以来,学生形成了小发明200余项,获得专利14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94人次,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3枚银牌,被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免试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