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式教学在计算机公共课中的应用
2018-12-27曾宪文
曾宪文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课之一,是培养互联网+环境下符合社会需求、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学生的情况,教学环节的构成,提出分层式的教学模式,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分层式 互联网+ 主动学习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134-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互联网发展的不断延续,物联网发展对于社会、家庭等全方面的介入,计算机及相关能力越来越重要,计算机能力、计算机思维是衡量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继续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既没有跟上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挥高校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现有模式下计算机公共课的现状和特点
虽然在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和环境,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着,从传统的板书,到多媒体教学,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到微课,等形式多样的变化。但在许多地方,仍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大多数仍采用大班的教学模式,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1.学生情况复杂
由于是大班,学生多,在分班过程中采用的是几个班合成一个大班,没有区分学生的情况,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区域、家庭、高中及以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学生的情况复杂。
2.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由于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并且教学与实验分开,教师受教学进度等的限制,学生在理论课听,在实验课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并且学生人数多,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的同学却在统一的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学习,学习方式单一。
3.教师教学方式受限
在大班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原先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也无法改变。随着网络的发展,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我们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学限制,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二、分层式教学的特点
在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层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学生进校,首先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以及学生的专业相近状况,进行分班。
1.教学目标明确,提高教学驱动效率
当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后,由于学生的基础相似,专业相似,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高度统一,教学目的明确,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手段和进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改变由于面面俱到而导致的学生差异性放大效果。
2.学习目的清晰,学习方法百花齐放
由于采用分层式的班级制度,教师不再是懂的要讲,不懂的也提,教师的授课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目的清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学习的创造性、知识范畴的延展性上发挥有目的的引导作用,通过实验过程中的个性表现、创造性学习;课外计算机与专业的相关性知识拓展,让学生愿学,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3.考核时间全覆盖,考核手段多样化
在常规考核方式下,由于学生人数多,往往平时成绩的考核存在瑕疵,教师不能非常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平时表现,而学生往往注重期末考核,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在分层式教学模式的环境下,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关注面收窄的情况下,选择教学突破面,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加强知识延伸,提高教学创造性上,加强考核,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在引导学习兴趣,补充知识短板,提高创造性学习上,加强考核,将考核时间全覆盖,在学生讨论,学生文案设计,计算机与本专业结合的新动态阅读等多方面进行多种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式,在授课环节,教师关注面可以集中到对学生最有利的方面,随着教学的进展,可以机动灵活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但在如何分层,保证分层的有效性,是分成式教学的前提,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构成,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掌握计算机在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有活力、多样的教学环境,是分成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不能为改而改,应有持续性。对于分成式教学的改革,我们不能为了应付,只是从形式上看上去改了,由于分层式教学需要课程固有的知识,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而由于计算机公共课涵盖了全校的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容易造成教師为改而改 ,流于形式。 所以应当有持久战的准备,分层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有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光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2]张铁红,闫文丽.基于计算机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3]庄科君,贺宝勋. 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