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分层式教学
2018-12-27李倩倩
李倩倩
【摘要】本文基于分层式教学思路,着重研究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层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区分差异性与层次性,因材施教制定各自教学目标,按照A、B、C三个层次分别实施教学,采用有差异的课后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致力于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素养的建立。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層式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111-01
1.关于分层式教学理论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化考虑,在高等数学施教过程中,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法目前愈发滞后于当前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必须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子群体,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固定课堂内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1]。
1.1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式教学理论基于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储备、个人综合能力以及发展潜力趋势考虑,将学生人为分成不同子群体,并因材施教,区别教学。各层次学生自群体必须处在教师的分层式教学框架下,以此均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基于上述基本思想的分组教学即为分层教学理论,其基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测试分类以及学习书面成绩而分成不同类别的子群体,教师根据不同自群体按照分层式教学理论进行施教[1-3]。
1.2 分层式教学优点
分层教学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1)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学生分别制定,发挥因材施教的优点。
(2)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学生进行调整,逐层递进的教学内容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最优化学习效果。
(3)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不同层次类别学生进行最终考核。不但能够发挥授课老师的教学引导作用,也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主体学习角色。
2.分层式教学的措施
根据分层学教学依据标准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A层次类别主要针对学习效率最低的学生,主要特征为学习主动性差,课后练习习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勉强完成。B层次类别主要针对学习效率一般的学生,主要特征为学习主动性尚可,课后练习习题只需在老师的简单提示下即可独立完成。C层次类别主要针对学习效率高的学生,主要特征为学习主动性好,主动积极,能够独立 高效完成各类作业,同时可以带动A层、B层的同学积极上进。分层式教学主要以小班教学为主,以分层式教学为辅,由此看出,分层类别的准确性对分层式教学的效果有直接作用,在分层的同时,要充分兼顾学生的个人意愿,要沟通到位,和谐高效。
2.1 教学目标分层
不同层次类别学生学习目标,主要根据各自对高等数学的认知水平而定,授课老师需要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教学大纲与目标,将分层次教学目标贯穿高等数学的整个过程。教学目标按以下类别区分:①识记②掌握③简单应用④复杂应用。分层式教学目标基于不同类别学生而不同:分类A学生要求达到①②要求;分类B学生要求①②③要求;分类C学生要求①②③④要求。拿具体教学过程来讲,关于“函数导数”授课过程中,要求A层次类别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公式解决基本的简单计算问题;要求B层次类别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与计算课题;要求C层次类别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计算与应用课题。
2.2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A、B层次类别学生需要掌握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定义与概念,比如微积分、极限以及导数定义等。C层次类别学生要求较高,不但要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还要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建模以及优化问题。
拿高等数学中的导数知识点来讲,A层次类别学生仅仅需要掌握导数的数学定义即可,而对于B层次类别学生,还需要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与内涵,能够基于此解决相关交叉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对于电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学”是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高等数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能够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问:当存在电势差,电子定向运动时就产生电流,若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为Q=Qt,求在t0时刻的电流强度。
解:从t0变到t0+△t这一极短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净电量为:
△Q=Q(t0+△t)-Q(t0)
△t时间段的平均电流强度为: = ,令△t→0,则在t0时刻的电流强度为:i(t0)= = =Q′(t0)
因此,瞬时电流强度是电量通过导体表面的电荷Q(t)的导数。
对于C层次同学的教学内容要相对于A、B层次的内容要加深,相应地增加一些内容和知识。
2.3 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式教学的效果评价标准也根据对象而定,需要兼顾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数学学科综合性强,在对各自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需要兼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两方面要求,不断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潜力。对于C层次类别学生,评价标准要着重关注复杂数学问题建模与优化;对于B层次类别学生,评价标准侧重高等数学较难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简单数学问题建模与优化;对于A层次类别学生,评价标准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2-3]。
3.总结
分层式教学优点显著,同时实施难度也大,对授课老师本身的数学素养要求较高,同时其备课工作量与授课难度大大增加,需要授课老师具备极高的职业责任心以及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基于不同层次对象学生群体,合理应用“分层式教学”可以更加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调动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效率,能够高效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学效果。本文仅仅从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式教学思路做了一个简单的总计,实际实施起来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唯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方能逐渐完善分层式教学理论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乔庆荣.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135-136.
[2]梁文明,訚金童.论美国柔性教育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云南大学学报,2002,(3):16-20.
[3]刘程熙.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