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选择与“不变”的坚持
2018-12-27黄稚芮李月李承虎
黄稚芮 李月 李承虎
【摘要】变与不变既是哲学问题,也是方法论。本文通过“变”的选择与“不变的”坚持,提出在坚持“不变”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灵活的方法和途径,能够通向曲径通幽的境地。
【关键词】变与不变 选择 坚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20-01
人的一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但人这一生中也有些东西却是不能变化、不会变化,或者无法变化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变与不变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当不变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处于相对的稳定、平衡、静止状态;当变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则处于运动、量变到质变乃至发展状态;变与不变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把“变”与“不变”有机统一起来,认识与把握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因此,万物皆变,不变之中蕴含着变,变化之中又包含着不变,这是世界万物的规律。
人们在谈论中国哲学时,不难想到孔子和老子,一位是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主流思想的儒家学派创始人而另一位是博大精深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讲究“入世”积极为世界做贡献,为顺应世界而改变;道家思想讲究“出世”,不为世界发展所动,静看万物变化。“变”与“不变”两种哲学思想体系犹如火车的双轨,使中华民族从文明古国一路前行,历经数千年而不坠。一个民族如果重视“不变”,就会争千秋而不一定要争一时,很多人不仅考虑今生的功名利禄,还想要千古留名,写进历史;然而,如果一个民族重视变化哲学,就不会因为不变而形成鲜明的宗教性格,而是会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也会努力求其今生今世的成就和利益。幸运的是,正是因为兼顾了变化哲学和不变哲学,两者相互搭配而持盈保泰,延续了中华民族的长期持续发展。
变化哲学与不变哲学,这是个战略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和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不变”的是我们的理念、目标和原则,“变化”的是我们的方法、途径。
一、“我真的可以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做,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以便在竞争中适应新的挑战,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
古今中外,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求变”而踏上成功之路的例子:求变,李白从一个顽皮的男孩变成一名伟大的诗人;求变,失去双臂的杨孟衡从失意、绝望中走出来,成为自强不息成功者;求变,使得圆通快递公司化解曾经遭遇倒闭的危机,面对机器人替代人力、包装盒能共享等科技创新,圆通公司迅速转换机制,以赢得市场竞争能力;求变,让花花公子格力雅在受到想邀请的女孩跳舞未果的打击之后,改变自己,完全放弃了从前的生活,废寝忘食发明了“格式试剂”,成为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改变,需要人的勇气和智慧;改变,是从心底坦露出的誓言。正是人的思想改变,才让自己获得了成功。都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啊,人总是在欺骗自己,让自己慢慢坠落下去。不求变,最后,如果是世界来让你改变的话,那就说明都晚了。清朝末期,清政府在最后的一刻在做挣扎,出台了“维新变法”,可是这只是有识之士提出的改变,统治者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从自身内部做出改变,短短的“维新变法”只持续了100天,以失败告终。最后,终于,清政府感到了危机,被迫出台了“清末新政”。然而,这一切,都晚了。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再早几年,不是清政府被逼到无路可走时,才出台的话,那么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求变,需要有于世同进的眼光和长久发展的远见;求变,需要改变思想,改变对前途度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美国的南北战争,可以称得上是美国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可这之前林肯总统一直都是妥协的态度,到后来一改过去的态度,对南方的地主们开始反击,如果不是林肯总统的主动变化,那么,美国可能又会重新走上分裂的道路。
改变,是来自心底的改变,需要做出选择。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时刻都伴有一个个自我成长和创造的机会,每个成长机会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关键是看你怎么选,改变自己,向着理想的未来前进吧!
二、不变的唯有目标、方向、信念
何谓不变?在暴风雨中屹立就是不变;在风雨中迎难而上就是不变;不管生活得多么艰辛从不改变自己的信仰就是不变。犹如大雁翱翔于风雨之间,不变自己的目标;骆驼前行于沙暴之间,不变自己的方向;礁石屹立于海浪之间,不变自己的信念。世上总有这么一群人无论前途多么艰辛,不管命运多么曲折,始终不改变自己的目标、方向、信念,始终用他们乐观坚定的态度去面对、去迎战。
军事思想家孙膑,“仇毒手剔髌骨,佯狂装痴岂偷生”,因为己身遭厄运再不能挺刃而起,隐忍适应,终于在马陵道上痛痛快快雪洗了千古奇冤。南宋名将岳飞,在外是金兵的入侵,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在内是朝廷中“主降派”的可恶嘴脸,内外凶险的环境下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他忘不了自己后背上那四个苍劲有力的“精忠报国”,他不会改变自己的目标、方向和信念。
然而有些人却与这些高尚的坚定者背道而驰,他们同墙头草一般,由着风向改变自己。《金银岛》里的高个儿西尔弗那样顺风使舵:当海盗猖狂之时,他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倒向海盗一边,而当海盗近乎被全歼时他又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为自己开脱。蔡瑁、张允也是同类之人,他们的城,他们的乡,甚至他们自己还未被占领时,不求保卫家乡,而是倒向曹操一边,去充当可耻的卖国贼。
或许,随波逐流者享尽荣华富贵,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在今日社会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仍有不少,他们最终注定如同一株墙头的草,一尾随波的鱼,一片顺风的叶遭人鄙弃。
风雨之中不变自己的目标、方向、信念者,方能名垂青史。
三、变与不变
我们生存着,我们改变着。有时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成长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惑与烦恼,觉得自己失去了童真,有时甚至连我们自己都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认为自己改变的太多,失去的太多……但是只要我们前行的目标、信念还在,我们就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就有了定型的根,就不会因为“圆”而失去自己的方向,从而变得困惑迷茫!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时代下不忘当年长征路,以“长征精神”来要求自己,并不断为“长征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来适应当今的变化形式,走好当今时代的长征路。
在坚持“不变”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途径,我们就不会拘泥于一城一池之得失,局部的环境变化就不会影响整个全局,也不会为一两次的挫折而乱了自己的心智,反而可能还会享受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参考文献:
[1]李国仓.大学理念的“变”与“不变”[J].现代大学教育,2015,(5):47-54,112.
作者简介:
黄稚芮(2011-),女,汉族,云南昆明人,高中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