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传播及其影响力研究
2018-12-27房建兰
房建兰
【摘要】技工院校是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质量。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即将成年的年龄段,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实际影响力,有助于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可程度,为设计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技工院校 影响力 传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14-02
1.引言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即将成年的年龄段,他们富有朝气、充满青春活力,已经形成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当前,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快速融入的情况下,技工院校学生也日益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技工院校学生强化社会主义信仰,摒弃功利化、享乐化的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国家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传播,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形成理性、科学的价值观,是推动他们全面发展,成长为优秀技能人才的必然举措。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技工院校中究竟具有多大的影响力,是判断其传播效力,明确其传播动力的现实基础,需要通过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来考察和检测[1]。技工院校是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技工院校学生也是将来社会建设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对其未来成人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技工院校学生在认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1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研究对象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传播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笔者的教学工作实际,以广东省部分技工院校为考察对象。
2.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查阅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专著书籍和相关文献,并在各大网站上搜索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评述和相关报道,为本文奠定理论研究。问卷调查法: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以广东省部分技工院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从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等城市遴选一批优秀的技工院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3000名技工院校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发放问卷30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940份,回收有效率为98.0%。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表格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分析。
2.2 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接受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也能够非常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影响力。本次调查中,广东省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是保持认可态度的,在他们回答“是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问题时,只有14.6%的学生肯定地表示不需要,而85.4%的学生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是必须的,只是在认可程度上有些差异。总体而言,技工院校学生在整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持认可态度的,认识到其在个人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一认可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 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的统计分析
所谓的认知程度,就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了解多少,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群体中的实际影响力[2]。在本次调查中,很多学生只能够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而能够说出其全部内容的学生占比比较少。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省技工院校中能够完全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学生的占比仅为9.4%,而能够部分说出其内容的学生占比也仅为43.8%,也就是说,多达46.8%的学生无法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见,接近一半的技工院校学生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可,但是在认知程度上亟需提升。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传播途径分析
技工院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有传统手段和互联网手段,传统手段中,通过思政课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占比达到了27.5%,其次为党团支部活动、主题班会和讲座,其占比分别达到了19.6%和13.7%,总体而言,通过传统手段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占比达到了91.5%,而通过新媒体、社交软件、校园网络等互联网手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占比仅为8.5%。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技工院校习惯于采用传统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对于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传播途径没有形成足够重视,正是由于传播方法的单一性,使得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传播策略
3.1通过课堂教育变革奠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出,广东省技工院校学生尽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但是在认知程度上却亟待提升,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时代意义,才能够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作用。课堂教育是技工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要突出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渗透,达到学生理解、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首先,要突出思政课教学,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即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比如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话题,消除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使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生活、个人成长密切相关;思政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善于综合运用如情境教学、任务教学、启发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课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3]。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各学科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时,以学生对职业的憧憬和前途的关注为切入点,渗透爱岗敬业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内容,自然而然地在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间搭建起有效衔接的渠道,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充分条件。再次,技工院校可在充分结合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渗透比例,将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提现到教材中。
3.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广东省技工院校普遍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也是学生接受到的最主要的文化形式之一,也是各种文化和思潮交锋争夺的主战场。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其影响和改造校园文化,最终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首先通过宣传校园文化的各种载体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比如在学校宣传海报、文化走廊上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和解读;在学校教学楼展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章和书法作品等;利用学校广播、校报、班报等大力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和个人,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比如在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入团仪式等这些对全校师生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适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主题活动。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种志愿者活动、艺术文化节活动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中去感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通过互联网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广东省技工院校學生学习和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有待丰富,以构成立体的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体系。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习惯于采用传统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致传播途径缺乏多样性,也使得传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在技工院校学生中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广大技工院校学生的重要力量,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传统的纸质化阅读逐渐转向电子化阅读。在此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互联网对技工院校学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并因势利导,以互联网为渠道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朝向纵深开展,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胡丹鸯,吴海洋,李中.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实践性思考[J].科教文汇, 2015(7):13-14.
[2]齐宪磊,盛艳萍,王庆材,等.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15):26-27.
[3]王在勤.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4(6):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