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类“慢综艺”的叙事解读

2018-12-27李巧玲

声屏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慢综艺真人秀问题

李巧玲

摘要:继户外竞技类真人秀略显疲态之后,各大卫视竞相将综艺转向“慢综艺”。2017年1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率先开辟观察类体验式真人秀的高地,最高在全国网取得6.82%的市场份额。其后,观察类“慢综艺”的播放达到高潮,《亲爱的·客栈》在同类节目中获得最高的收视率。文章从叙事的角度来解读《亲爱的·客栈》这档节目,分析其叙事特征与问题。

关键词:“慢综艺” 真人秀 叙事特征 问题

虽然“慢综艺”一词已经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尚未有明确定义。学界对其的研究也仅从2017年各类“慢综艺”热播开始,且停留在对于“慢综艺”的创新模式的探讨上。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慢综艺”是一个与紧张激烈、整体节奏快的户外竞技真人秀即“快综艺”相对的概念,知名电视人夏青则将其理解为一种形式上的改变,“慢综艺并不是一个新的节目类型,只是综艺节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新的制作理念”,即从任务挑战、游戏对抗转向生活体验、思想观察,强调节目整体节奏的改变。

《亲爱的·客栈》自2017年10月7日接档湖南卫视《中餐厅》,12月23日收官,共计12期节目,分别邀请了王珂刘涛夫妇、纪凌尘阚清子情侣以及单身青年陈翔前往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泸沽湖花20天的时间经营一家当地客栈。导演组用“不介入”的记录手法来再现客栈生活的状态,观察嘉宾们之间的生活、互动及交往过程,从客栈的布置、客人的服务到运营问题的全方位解决,事无巨细都通过镜头一一呈现,还原客栈生活的真实故事。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全网收视夺冠,截止到12月23日第十二期节目,收视再获第一,取得了十二连冠的好成绩,打败了同时期同类型的其他观察类“慢综艺”。因此,以其为个案研究对象能更好地探究观察类“慢综艺”的叙事模式。

背景介绍

类似于《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的竞技类户外真人秀“快综艺”形式已经让观众形成了视觉疲劳,节目难以再找到新的“笑点”与突破口。曾经霸占收视前列的“快综艺”逐渐走下坡路,而同时紧张、浮躁的城市生活让人们压力颇大,每天忙于工作、学习让人们越来越想停下来去休息与享受。“油腻的中年人”与“佛系青年”相关文章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转发以及点赞其实是广大受众对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生活负效应的极大认同,“啤酒加枸杞”“脱发”“中年少女”“佛系追星”等词语频上网络热搜。年轻人一边调侃着自己的养生一边为生活奔波不停,事实上,在社交平台的调侃只是年轻一代的无奈。他们承担着高昂的房价,忍受着领导的批评以及无数个加班的夜晚,身处尴尬的社会阶层让他们备感焦虑,渴望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开始感叹“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却让人怀念。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渴望逃离城市回归田园,而年轻人又是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在这样的情感因素推动之下小清新治愈系的民宿体验观察类“慢综艺”无疑成为一个突破口,让人从紧张刺激的“快综艺”走出来看见了新的节目类型。

叙事特征

一、星素融合构建多重关系。在《亲爱的·客栈》中,主体即客栈的经营者,王珂刘涛夫妇是老板、老板娘的角色,纪凌尘、阚清子、陈翔为客栈员工,每期会增加不同的飞行嘉宾为客栈帮工,参与客栈运营。客人为素人,通过订房提前联系经营者并提出一些要求,经营者要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在这档星素搭配的综艺节目中,既有明星嘉宾经营客栈,又有素人普通人住店消费,节目通过服务式融合串起了多重关系的建构。

明星与素人。明星与素人一方面是客栈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关系,即在客人住店期间,完成接客、办理入住、日常生活满足等各方面的要求。在第一阶段是客栈员工共同服务客人,分工合作完成接待与服务客人;第二阶段是三位员工即阚清子、纪凌尘、陈翔对客人进行一对一服务,每位员工要对接自己服务的客人,满足他们的三餐要求,并陪同旅游;最后一个阶段是三位员工轮流任职大管家,对客栈工作进行分配。三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运营,对客人进行服务。另一方面是客栈经营者与素人之间的平视关系。一般而言明星离素人都比较遥远,难以接触,但是在节目中明星与客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明星的全部状态都展现在素人面前,与素人促膝聊天,了解每位客人的故事,像朋友一样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甚至一起帮客人出谋划策向女友求婚,在客人离开之时还赠与礼物。

明星嘉宾之间。这档节目在叙事中突出CP,从明星选择上就选取了一对夫妻即刘涛、王珂,一对情侣即纪凌尘、阚清子以及单身青年陈翔。首先是结婚十年的夫妻与相处四年的年轻情侣的相处模式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不同年龄段展现的爱情观在节目中也呈现了出来,刘涛、王珂的相敬如宾,纪凌尘、阚清子的吵吵闹闹,使受众看到不一样的恋人相处模式,在默默传递中使观众体悟许多夫妻、伴侣相处之道,增强对生活的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情感的向往。而陈翔单身男青年的人设在这里与两对夫妻与情侣形成鲜明反差,带来极强的对比性,部分受众从他身上看到自己也看到单身群族的缩影。同时,还有嘉宾与嘉宾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的合作过程。从第一期见面互相客气打招呼,到后来一起开玩笑、打闹、游玩,其次是飞行嘉宾加入的节目亮点,飞行嘉宾加入员工阵营,与主要人员一起为客人服务,不同的飞行嘉宾也为节目制造了新鲜感,避免节目主要人员不变带来的疲乏感。

不断变换的素人。客栈每期会接到不同的客人订房,这些客人都是素人。不同的客人给节目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有年轻情侣、金婚夫妻、单身青年、画家、学生等不同身份的素人,会通过他们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呈现一种生活方式。比如画家的淡定寂静、金婚夫妻的携手相伴、学生的朝气以及年轻情侣的一见钟情等。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帶有情感性的标签,自然成为推动每期节目叙事的元素。同时,来自于快节奏现代生活的客人又与慢节奏的湖上客栈生活产生碰撞,客人在客栈中完全是一种休息的状态,将城市生活暂且放到一边,慢下来去享受,让受众在节目中不同变换的素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增强观看的代入感。

二、画面、文字结合增强情感叙事。为了营造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去生活的场景,《亲爱的·客栈》将客栈选在泸沽湖畔。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外的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被誉为“高原明珠”,湖水被青山环抱,一山一水自成一副美画。因此节目组不惜以大量空镜头来呈现其美,画风清新唯美、画面诗意浪漫,任意截取一帧画面都像是从当地剪裁的缩影。《亲爱的·客栈》与同期播放的其他观察类“慢综艺”相比风景空镜头占比较大,较好地呈现了自然风景,也展示了节目的主题标语:“慢下来,去生活”。

此外,节目内容不时出现“治愈系”文案,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文艺审美。比如“我不在意/故事所有的/波澜曲折/只要最后的结果/是你”“湖边湿润的清风与懒懒的船/山间雨后的秋天与矮矮的房/接下来/余生的/每一天/我都希望/有你”等,一般太过“鸡汤”的文案会被年轻群体认为不真实,但是人们一边在吐槽的同时却也不厌其烦的接收“鸡汤”文字。因为“治愈”的内容会让人增强信心与动力,这是促进人继续前进不可缺少的状态,所以这样的“治愈系”文字在浮躁、繁忙的年轻人群体中还是深受欢迎的。唯美的画面与“治愈”的文字增强了节目的感情叙事,容易将受众代入节目之中,引起情感共鸣。

三、动物“加入”增添烟火气息。在各档观察类“慢综艺”中几乎都会有动物的加入,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一起构成一幅悠然画面。比如《向往的生活》里的“三人一狗”,《青春旅社》中被嘉宾们宠爱的柴犬——大虫,在《中餐厅》中没有动物,但特效塑造的“小黄鸭”不时出现在节目中。在《亲爱的·客栈》中也加入了动物进行叙事,隔壁民宿游玛大叔家的狗——糊涂,从嘉宾们第一次看到它便成了客栈的“常客”并不断与它互动。同时,在几期节目中都有鸡在嘉宾房间自由踱步以及下蛋的画面,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成为了节目描述田园生活的一大元素。在各类文艺电影中通常以“一人一狗”增强情感的表达,在这档节目中,通过嘉宾与“糊涂”亲昵以及公鸡与人在同一屋檐下的状态构建人们所追求的质朴田园生活,为客栈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烟火”味,满足观众对“慢”生活所拥有的期待。

存在的问题

国内观察类“慢综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叙事上仍然存在着“快综艺”的影子,主要表现为:叙事结构松散,用情过度导致叙事偏移。

好的节目叙事应该是将观众自然而然的带入,但《亲爱的·客栈》在叙事结构上仍然显得过于急功近利,虽然打着“慢”字招牌,但仍未脱离“快综艺”的一些特点。首先是主人公的身份转换,这档节目于2017年8月3日立项,9月10日开机,仅仅39天的筹备期创造了湖南卫视生产最快的节目记录,这样匆忙的筹备让角色转换的适应过程太过仓促。其次是悬念冲突的设置过于突出,从节目第一期预告片就开始播放陈翔因失恋痛哭的片段,但一直到第五期才将此片段作为正片进行播映,赚足了流量。而又到第十期纪凌尘、阚清子被王珂催婚,话题直击当代年轻人内心,整期节目将阚清子哭泣的画面剪断为几部分插播,吊足观众的胃口,一直贯穿到节目结束才播放最后片段,整体显得叙事结构松散而不协调。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一直领先于其他卫视,但节目后期的特效及花字无意中放大了嘉宾情感,将实际人物不存在的感情以画外文字的方式突出表现,将普通人之间的相处强加情感。比如刘涛为王珂喂了一口饭的画面被加上“只要有你在身旁,粗茶淡饭易清欢”的文字。文案本身写得很好,但加得太过频繁并放大情感就脱离了现实生活与真实状态,甚至在两只鸡在画面中也被加上“老公”“老婆”的花字未免太过牵强,不但不会让观众融入其中反而会感觉不切实际,情感的过度渲染导致了叙事的偏移。

结语

熟悉并把握了叙事理论及叙事规律的影片的创作人,才能把故事讲述得更为生动,更富于变化,更具有意蕴和内涵。国内的观察类“慢综艺”虽推出不久,已經掀起了一阵浪花,直接推动着业态转型。然而综艺节目在拥有高流量的同时,到底怎么做才能让“慢生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启迪观众更多的人生感悟,仍然是目前国内观察类“慢综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注释:殷 俊,刘 瑶:《“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新闻与写作》,2017(11)。

李显杰:《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11)。

猜你喜欢

慢综艺真人秀问题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