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
2018-12-27李大庆
李大庆
摘 要:民族地区院校的大学生通常有着创业意愿较强却认知不足、创业想法较多却倾向不明、创业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却持久力不够等心理状态。VR技术通过“破除、择优、组团、实战”等四种模式助推大学生创业心理养成。在新时期,加强VR创业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结合,拉近创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建立VR创业教育研究中心进行专项研究,有利于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效能感,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
关键词:VR技术 民族院校 大学生创业心理 养成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226-03
1 传统模式下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
民族院校的区位偏远性、大学生的民族性、市场因素的嵌入性以及社会氛围的传统性塑造了民族院校大学生较为独特的创业心理。
第一,创业意愿较强却认知不足。虽然民族地区较为封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学历价值的重要标准。这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然而,许多大学生并不太了解创业知识,不能制作出较为完整的创业方案,充分的预测以及可行性的分析,导致大部分学生从事低端的创业,当面临挫折时因为不能够采取有效应对举措,又会表现出畏难和放弃心理。
第二,创业兴趣浓厚却动力不稳。在民族院校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创业兴趣,比如积极向创业培训教师请教创业问题、敢于投资小型创业项目等。创业兴趣催动下的创业准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原动力。然而,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并且承受失败的能力非常有限,再加上周邊人的态度,促使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不顺时容易自我怀疑,创业情感和动力不稳。
第三,创业想法较多却倾向不明。民族院校的不少大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创业教育之后,通常会有不少创业想法。不过,这些想法可能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现象,如果他们难以抉择,将会导致创业目标不清和创业倾向不明,创业停留在想法多而行动少的层面。一些具有创业知识的大学生“善谋而寡断”,不愿意自己主动去创业,即使自己去创业了,当面临问题时又会表现出患得患失的心态。另外,在大学生具体的创业过程中,团队合作创业的情况要多于单独创业的情况,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传统习惯,创业情感不强烈,创业倾向性不明显,从而很容易促使创业团队趋向瓦解。
第四,创业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却持久力不够。大学生开展团队创业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共同获利来实现个人获利,如果共同获利成效不明显的话,大家还有争取共同获利的冲劲;如果已经有了共同获利,却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与个人付出不相匹配的情况,那么团队就很难维持下去。特别是当创业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大学生长期的“清苦”创业生活渴望得到报偿,从而产生“享福”心理。如果个别队员认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埋怨其他队员的话,那么创业团队就有了破裂的苗头。
2 VR技术特征及其创业心理牵引价值
V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是指利用电脑或者其他智能计算机程序设定一个虚拟现实的三维世界,通过接入设备实现人机互动,人们可以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身临其境式的感受。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沉浸,模拟现实的三维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沉浸感;二是交互,通过外接设备能够实现人与机器的互动,个人既可以输入特定的情境条件来获得机器反馈的结果,又通过机器反馈的结果审视运作过程;三是构想,个人可以把自己的构想通过特定程序输入模拟现实系统,观察构想的实现过程和结果。这三个特征促使VR技术能够有效激活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存量、扩大其创业心理增量、提升其创业心理质量。
首先,激活创业心理存量。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很少有创业心理存量,但是经过高校的创业教育和身边创业者的刺激,他们往往会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创业冲动。通过VR创业系统进行创业尝试,有助于大学生敢于迈出创业第一步,从而感到创业并没有那么难。同时,超仿真的模拟系统给大学生真实的沉浸感,“3DSMAX”可以制作模拟的现实环境,也可以将现实中原有的景物实际图片、人像等制作成有声的活动影像,再用高保真的HIFI音响来匹配,不论显示效果还是声音效果,都足以假乱真,使他们感到自己真的是在创业而不是玩游戏,从而勾起将创业进行下去的欲望。此外,VR创业系统中的创业失败并不会造成大学生的现实损失,这能激起他们不断进行创业尝试的心理。
其次,扩大创业心理增量。一方面,VR创业系统的人机互动程序允许大学生设置并尝试从低级到高级的创业模式,使其在“条件—反馈”过程中摸准创业门道、训练创业能力,当熟能生巧时,创业心理增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扩大。另一方面,VR创业系统允许多个大学生进行团队创业,团队成员在合作创业中的个人心理状态和整个团队的创新力、凝聚力、持久力均能够得到展现,这有助于创业团队总结和归纳出什么样的团队心理才最有利于创业成功,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来规避不良的合作心理,维持和增加良性的团队心理。
最后,提升创业心理质量。VR技术有助于促进知识迁移,把虚拟现实的创业知识、技能转移到现实社会的创业活动中。伴随着在VR创业系统中的不断训练,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心理和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懂得了如何启动创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以及最大化获利。至此,他们不再满足于虚拟现实创业,而希望在现实社会中能够一显身手。可以说,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得到了质的提升。
3 VR技术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路径
虽然VR技术能够较好地助推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但是由于它属于新兴技术,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使其功能发挥有所受限。然而,这些功能受限程度并不是致命性的,而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降低甚至规避的。
3.1 VR技术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效能
第一,技术缺陷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效能受限。一方面,VR技术的硬件设施存在着头盔造成眩晕感、资源数据库不够强大、网络通信带宽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VR技术的软件系统也存在着诸如画面生成障碍、连贯性不够等问题。这就促使VR技术功能大受制约,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的效果因之受到影响。
第二,内容缺损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效能受限。考虑到技术成本问题,一般的VR创业系统含纳的创业信息内容比较少、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不仅缺乏创新性,而且内容更新比较迟缓。可想而知,这种内容缺损的VR创业系统难以达到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的预期效果。
第三,实践缺真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效能受限。虽然VR技术带来的沉浸感、互动性和构想性很强,创业情境非常逼真,但是这些实践情境基本上都是被程序员设定好的,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大学生在进行模拟现实创业实践时把自己置身于了创业氛围之中,当结束创业实践时又回到了非创业的现实社会,这种虚拟现实和真实现实带来的强烈反差会逐渐消解其在虚拟现实创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业心理。
3.2 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的VR技术优化
第一,密切与VR技术公司的合作,适时优化VR创业系统。首先,选择VR技术比较优良的公司进行合作,最大限度地保证VR技术水平和质量,由此减少由于技术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争取与VR技术公司联合开发VR创业系统,把学校和学生的创业培训诉求和VR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开发出更适合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践的创业系统。再次,创业情境是创业活动活跃程度的先决变量,既要尽量丰富创业情境,容纳更多的创业常识、创业政策、创业技巧、创业策略等,为VR创业系统扩容;又要增强各个创业情境之间的衔接点,不能让各个创业情境之间的过渡或者切换显得突兀,流畅的创业情境转换促使模拟现实创业实践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增进沉浸感。最后,需要适时优化VR创业系统,既可以保证大学生在模拟现实创业实践中一直保持新鲜感,又有助于大学生在模拟现实创业实践之后把各种创业情境进行对比,从而强化他们应对不同创业情境的心理准备。事实上,长时间在同一个或者同一类模拟现实创业系统中进行重复实践,不仅不利于创业经验对比和“创业知识转移”,还会带来疲劳感。
第二,把VR创业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合起来,拉近创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创业情境学习过程由关键学习事件和常规学习交替连接而成,其中关键学习事件是创业情境学习与新企业成长的核心机制。”这就要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不能只寄希望于通过VR创业训练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而必须在VR创业训练之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和基本创业理论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开展创业的心理状态和知识储备;同时,在VR创业训练过程中,及时给予创业心理疏导和创业理论指导,使他们在解决创业困难的训练中,坚定创业信念;此外,在VR创业训练之后,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这些来源于大学生亲身模拟实践的经验和理论更具有针对性和亲近感,更容易让大学生内化于心,使他们更有能力和信心去创业。
第三,把VR创业训练与“校企合作”育人、校园创业孵化基地结合起来,延伸创业实践范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一方面,VR创业实践虽然具有很强的沉浸感,能够让大学生感觉到“恍如现实”,但是即便模拟现实程度再高,也不能等同于现实,只有真实的创业实践才是深化创业认知、提升创业能力、型塑创业个性的终极路径;另一方面,大学生在VR创业训练中获得创业知识、创业经验和创业素质,只有在真实的创业实践中才能获得有效检验。考虑到许多大学生既缺乏真实创业的资本,又缺乏足够的风险规避能力,所以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园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真实创业提供平台和机会不失为一项可行选择。在“校企合作”中,大学生可以把有创意的创业项目拿出來与企业进行谈判,争取企业注资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在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创业场所、政策优惠、指导服务等,让大学生进行真实的“微创业”。把VR创业训练和“校企合作”、校园创业孵化基地有效衔接起来,既可以大大缩短从创业理论到创业实践的距离,又可以不断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心理品质。
第四,建立VR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或者研究院,对VR创业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专项研究,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效能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VR技术是新兴的技术,利用VR技术进行大学生模拟现实创业实践更是任重道远,因此需要建立VR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或者研究院,专门研究VR创业教育,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提出相关理论和培养方案,为创业教育助力。事实上,基于VR创业教育实践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宏观指导性,更能够把握住大学生在整个VR创业教育中的心理动态,从而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案和策略促进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庞志华.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2):31.
[2] 张娜.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3] 张久献.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理论探索,2012(22):8.
[4] 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计算机仿真,2005(3):2-3.
[5] 林一,陈靖,刘越,等.基于心智模型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混合式移动导览系统的用户体验设计[J].计算机学报,2015(2):408-422.
[6] 李建荣,孔素真.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3):100.
[7] 刘建德,刘晓琳,张琰,等.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的潜力、进展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