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林下散养管理技术
2018-12-27姚文军
姚文军
摘要:土鸡林下散养在全国较为普遍,尤其是山林、丘陵地带养殖较多;林下散养能为市场提供优质食品蛋白,减少疫病的发生,并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带来额外收益;林下散养一定要注意寄生虫疾病的防治,对鸡的生长周期精确把控,了解食物链的能量传递作用,注意补饲,并学会利用鸡条件反射的本能进行统一管理。
关键词:土鸡;果林;散养;管理技术
土鸡主要是指各地地方性鸡品种,虽然我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主流品种的肉鸡养殖占了绝大比例,但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原因,土鸡市场仍有着较大的需求。林下散养就是常见的土鸡养殖模式之一,下面笔者就此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土鸡特点
土鸡作为地方性鸡品种,经过数百年性状进化,基本已经适应当地气候,故土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适应性特别强,尤其是在抗病能力、抗应激性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方面都优于外来品种。但是土鸡野性较强,笼养不如放养,故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土鸡都是在野外放养的,又叫散养模式。散养模式不但遵循了土鸡先天生理特点,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林地的空间来增加经济收益。
2林下散养的优势
林下散养是很多土鸡养殖者首选的养殖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1提供优质食品蛋白
林下养殖的鸡由于经常自由活动,其体质往往优于笼养鸡,且其日粮中除了人工饲料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环境,虽然和笼养鸡相比出栏时间明显延长,但其肉质和口感具有明显优势,营养价值也高于笼养肉鸡。
2.2不易发生疫病
和舍饲的笼养肉鸡相比,林下环境空气新鲜,流通性好,加上鸡体质普遍偏强,一般不会发生大规模性传染疫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流感等发病率明显降低。
2.3带来额外经济收益
林下养殖土鸡可使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提高,之前的终产品只有植物性的果实,养殖土鸡后就多一份收入,土鸡的活动还会减少果木病虫害的发生,增强土壤肥力。果木的树叶、果实、种子等又可为土鸡的生长提供食物,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林下散养管理技术要点
林下散养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要想成功还需面临很多现实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养殖技术来解决。
3.1寄生虫病防控
林下散养使疫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这里的疫病通常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支原体疾病等,但寄生虫病例外。由于鸡群活动面积大,且土壤地面很适合寄生虫卵的孵化,造成寄生虫病發病率较高,特别是球虫病、蛔虫病、体表虱子病等,一定要定期进行药物驱虫。球虫病常用药物为磺胺氯吡嗪、磺胺喹噁啉、地克珠利、癸氧喹酯等,蛔虫病可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体表虱子病可首选除虫菊酯类药物,如氰戌菊酯等。
3.2生长周期的把控
和笼养鸡相比,毫无疑问林下散养鸡的出栏周期会延长,一是因为活动量大对机体能量产生了消耗;二是土鸡先天料肉比较高,生长速度慢;这些因素都会使饲养周期延长,如果出栏时间的延长在合理范围内,则属正常,但如果出栏时间延长太多,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养殖过程中必须对日增重进行严格把控,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3.3能量传递
林下养殖土鸡本身就是建立了一个小的食物链,果木花草等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得到能量,如果鸡直接进食则这些能量就转化为鸡身体内的化学能;另一种是被虫进食后,虫再被鸡吃,最终又传递到鸡体内,鸡排出的粪便可加强土壤肥力,反过来促进植物的生长。这个食物链在传递过程中能量是有损耗的,不可能100%传递,故鸡的养殖量一定要有个度,饲养数量过大会破坏这个能量传递链,影响果木的生长,而饲养过少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造成损失,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能量分配。
3.4注意补饲
林下养殖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鸡若光靠进食果木花草是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严重影响生长速度,经济上不划算。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饲,果木花草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较高,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较少,故需要补饲玉米、小麦、麸皮、豆粕等能量蛋白类饲料。饲喂前最好将原料粉碎处理,以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补饲过程中注意防止饲料被野鸟抢食。
3.5学会利用条件反射
由于林下散养模式需要场地非常大,鸡群分散,为了能使鸡行为保持统一,我们可利用条件反射进行管理。条件反射是动物的本能,简单来讲就是通过一些信号对鸡群进行训练,常见的信号是声音,如有些鸡场在补饲时通过反复敲击补饲槽的方式可将鸡群召集。利用条件反射使鸡群的采食、饮水、运动、休息等行为得到统一管理,有效促进了生长,鸡个体发育整齐,发病率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