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科技镇长团协作机制构建

2018-12-27宋健康吕赟王后军

科技资讯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产学研

宋健康 吕赟 王后军

摘 要:江苏省首创的科技镇长团模式,打通了技术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资源向基层积聚、激发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从建立高效协同机制、畅通交流协作渠道、积聚科技创新资源、完善科技镇长团内部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着手,在具体实践中,对构建高效的科技镇长团协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思考。

关键词:产学研 科技镇长团 协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119-02

为破解区县科研机构少、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200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科技镇长团工作,10年来,5000多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的专家教授以及业务骨干,奔赴江苏省100多个县市区挂职锻炼,促进了高校科研、人才、技术优势与当地产业、

政策、环境优势的有机融合,为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之路[1]。

以镇江新区为例,第十批科技镇长团共有7名成员,其中6名成员来自高等学校,1名成员来自央企,全部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5名成员拥有高级职称,所学专业和后方资源高度契合镇江新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发向。为有效利用科技镇长团成员的专业特长,充分挖掘派出单位的创新资源,推动镇江新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镇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区组织统战部、科信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组织严密、行之有效的科技镇长团工作机制和协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科技镇长团的工作效能。

1 注重顶层设计,建立高效协同机制

镇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从科技强区、人才兴区的战略高度谋划科技镇长团工作,成立科技镇长团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科技镇长团、组织统战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各部门板块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加强对全区科技镇长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党工委主要领导十分关心科技镇长团工作,多次组织专题调研,指导科技镇长团工作,并亲自带队赴科技镇长团成员后方单位交流对接,有效促进了校地之间的深度对接。同时新区还密切出台了“开新八条”、“两大高地”、“人才安居工程”、“股权激励” 等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为科技镇长团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区各部门、园区板块全力支持科技镇长团工作,通过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科技镇长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2 强化部门合作,畅通交流协作渠道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三驾马车,科技镇长团作为连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纽带,打通了技术转移的最后一公里。为有效利用科技镇长团的智力资源,镇江新区强化部门合作,定期召开科技镇长团工作例会,畅通交流渠道。第十批科技镇长团工作近一年来,协助区组织统战部开展“千人专家新区行”、“圌山人才汇”、“金山英才”、“两大高地”评审等人才工作,协助区科信局开展新材料产业调研、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百企高校行”等活动,走访高校院所40余家。在新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科技镇长团有效建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各种联系,促进了新区产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

3 深化产学研融合,积聚科技创新资源

科技镇长团紧紧围绕新区主导产业,积极对接大院大所,纵深推进创新資源向新区积聚。近一年来,共签订校地合作协议6份、校企合作协议13项、技术查新协议36项、人才合作协议17项,解决实际建设工程问题2项,帮助企业开拓业务1次;申请省重大成果转化1项、完成镇江市重大成果转化1项、完成专利转让1项;建立实习实践基地6家、研究生工作站1家。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科技镇长团紧紧抓住人才工作的“牛鼻子”,坚持需求导向,因势而为,积极引才、用心育才,不断提升发展内涵,提高产学研对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全年走访调研企业400余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0余项,并前往武汉、成都、南京、上海、吉林等重点城市,深入挖掘挂职团员的背后资源,广泛对接大院大所,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同事圈”,积极联系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招才引智、牵线搭桥。全年共引进人才创业企业3家,直接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人,引进镇江市“金山英才计划”15人,邀请企业家、专家来访150余人次。与此同时,科技镇长团抓牢创新平台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构建载体、营造环境,利用扬州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镇江分中心等平台载体,为新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促进力信能源等重点企业和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创新基地,提高合作深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4 加强团队建设,完善科技镇长团内部管理体系

镇江新区第十批科技镇长团组建以来,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专业所长,合理分工,精诚合作,打造出了积极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一是以党建促团建,发挥好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与新区非公企业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参观一大会址等富有特色的支部活动,增强科技镇长团的凝聚力;二是建机制促发展,促进团队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建好机制是保持工作活力的重要保证,镇江新区科技镇长团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架构和合理的分工,团长统筹协调,团员协同配合,打破板块区域的限制,全区一盘棋,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科技服务的覆盖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重宣传常鼓劲,激发团员的工作热情。第十批科技镇长团组建十个月以来,已累计在省科技镇长团微信公众号平台、人才镇江、镇江组工网、新区发布、新区人才等各类媒体刊发新闻稿件50余篇,展现了新区科技镇长团的工作成绩,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讲感情促和谐,增强团员的归属感。第十批科技镇长团7名成员全部来自外地,其中两名还来自省外,新区组织统战部、科信局和园区板块十分关心每一名团员的工作、生活,从生活琐事到衣食住行,为团员解决了后顾之忧,暖了人心,也增强了科技镇长团干事创业的动力和干劲。

科技镇长团肩负着增强地方经济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下沉的重要使命,是打通科研机构和地方经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发挥着校地合作的“双面胶”作用。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镇长团也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围绕江苏“两聚一高”新实践,创新工作机制,培育科技新动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套.江苏县域创新的“科技镇长团”模式[J].决策,2017(7):56-58.

[2] 李炳龙,范明,朱永跃,等.服务社会背景下江苏“科技镇长团”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8):34-37.

[3] 张玉华,范明,杜建国.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7):88-91,140.

猜你喜欢

产学研
基于“政产学研资服”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
让产学研拧成一股绳
加速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三化”策略
苏浙沪三省(市)产学研合作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日本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