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2018-12-27常晓佳李小芬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常晓佳,李小芬,刘 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心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血栓阻断其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出现缺血、坏死所致。该病的发生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除了要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应对其实施护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护理模式。有研究显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其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4-6]。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苏州九龙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系统抽样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8岁,年龄最大的为83岁,其平均年龄为(67.31±5.31)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3例,下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8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7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6岁,年龄最大的为83岁,其平均年龄为(67.27±5.28)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4例,下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9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其临床资料完整;3)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2)其患有严重的肝、肾等其他器官的器质性疾病。

1.2 护理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溶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 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 1)在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仔细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2)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记录对其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测定的结果。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注意保持其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其病房进行消毒、通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遵医嘱加强对其进行抗感染护理。

1.2.2 进行循证护理的方法 1)心内科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采用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法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护士长对循证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内容及护理方法的培训。护士长组织循证护理小组的成员上网查找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病因、致残和致死的原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结合科室的情况、患者的病情及其所患疾病的特点为患者制定循证护理方案。2)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观察其是否出现咳嗽、乏力、腹胀及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的症状,并对其心率、血压、呼吸的频率进行监测。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定期对其腰腹围及体重进行测量,观察其是否出现肢体水肿的症状。患者若出现肢体水肿的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为其使用具有强心、利尿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适当地为其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告知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以改善其水肿的症状。同时,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发生水肿的部位、程度进行观察。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仔细观察其皮肤是否出现压疮、感染等情况。3)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吗啡、洋地黄、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在为患者注射吗啡后,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为患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先将该药稀释后再为患者使用。在为患者静脉推注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严密监测其心率。在为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对其血压进行监测,根据其血压的变化情况为其调整血管扩张剂的给药方式及用药量。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控制其输液量(不超过1000 ml/d)和输液的速度(15~30滴/min),同时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护理措施。4)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禁食、禁饮。根据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告知其禁食、禁饮的时间。禁食、禁饮结束后,告知患者要从食用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食用正常食物,指导其食用清淡、易消化、低糖、低盐及低脂肪的食物,要少食多餐。告知患者在排便时要避免用力过度。在发病的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根据其身体的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5)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需求,给予其人文关怀,疏导其负面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治护效果的评定标准

1)治护后,记录两组患者胸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2)治护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74)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中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四项内容。每项内容的满分为100分。该量表的总分等于四项内容总分的平均值。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3)两组患者的预后包括存活率、再次住院的发生率、进行血管再灌注的成功率及心力衰竭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

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胸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早(P<0.05),其住院的时间较短(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d,±s)

对照组 研究组 t值 P值例数 46 46胸痛症状缓解的时间 2.8±0.2 1.2±0.2 3.48 0.00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 9.69±2.01 6.37±1.82 3.68 0.00住院的时间 16.37±2.34 11.39±2.47 3.88 0.00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GQOL-74量表评分的比较

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GQOL-74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的评分及总分均较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GQOL-74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GQOL-74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对照组 研究组 t值 P值例数 46 46躯体功能 68.31±5.27 82.34±5.31 5.10 0.00心理功能 72.39±4.41 89.34±4.09 7.41 0.00社会功能 71.34±6.17 88.31±6.24 5.27 0.00物质生活 73.19±2.97 87.31±3.01 9.11 0.00总分 74.39±5.39 88.39±5.41 4.98 0.00

2.3 两组患者预后的比较

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存活率、进行血管再灌注的成功率均较高(P<0.05),其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心力衰竭的复发率均较低(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影响其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因持续性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该病患者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将静脉的回心血充分地排出心脏,使其静脉系统内有血液淤积,使其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量不足,从而导致其心脏的循环功能出现障碍。肺淤血和腔静脉淤血是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其易因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降低对治疗的依从性。这导致护理人员难以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影响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7-9]。有研究显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可确保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10]。过去,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常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是一种传统的护理模式。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护理人员主要是按照医嘱对其进行护理,缺乏对其心理状态的了解,易引发护患纠纷[11-13]。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的团队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前,护理人员通过对其所患疾病的特点、病情进行了解,分析以往对该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逐一找到解决这些循证问题的方法,据此为患者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确保可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4-17]。在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作的责任心,使其能够不断完善护理方案,这有利于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8-20]。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稿约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