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办ICME-14是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王建磐教授访谈

2018-12-27张晋宇王建磐

数学教育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会数学教育

李 海,张晋宇,王建磐



承办ICME-14是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王建磐教授访谈

李 海1,2,张晋宇1,王建磐1

(1.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2.河西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是世界数学教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性会议,中国成功申办并承办2020年在上海召开的ICME-14是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大会在中国召开,为更多的中国学者和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了参与世界数学教育研究与交流最高学术会议的机会.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术方面积极准备,通过参与大会报告、常规报告和专题研究组等大会学术活动,展示中国学者的实力,并且通过交流学习国际数学教育研究规范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获得国际数学教育研究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在鼓励和引导年轻学者参与和主导大会活动的过程中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和国际交流储备人才.

中国数学教育;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崛起;契机

1 引言

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是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指导下召开的数学教育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性学术盛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旨在展示全球数学教育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交流全球数学教育问题的各种信息,探讨数学学科最新进展对数学教育发展的启示[1],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每次会议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展示对参会专业人员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015年6月6日,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正式宣布,在中国上海、美国檀香山和澳大利亚悉尼3个竞标城市中,上海市赢得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的主办权[2].通过数代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参加、参与、申办到主办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这一质的跨越,这不仅标志着国际数学教育对中国数学教育发展和水平的认可与肯定,同时也为中国数学教育的崛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作为曾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执行委员会委员(1999—2002)、ICME-14申办委员会主席(2013—2015)、ICMI中国国家代表、ICME-14国际程序委员会(IPC)主席,王建磐教授是ICME-14申办和举办的亲历者和主要组织负责人.为此,王建磐教授就ICME-14的申办过程和中国主办此次大会对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意义接受了访谈.

王建磐教授师从中国著名数学家曹锡华教授,于198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首批自己培养的18名博士之一,是中国最早涉猎代数群与量子群领域的数学家之一,是代数群表示的国内领军人物.作为数学家,除了做数学研究和培养基础数学的博士生之外,他十分关注数学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国际化.从1999年起,在王建磐和顾泠沅的呼吁和积极组织下,建立了中国第一批数学教育博士培养点,培养了数学教育方面的博士.王建磐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2 IMU—ICMI—ICME简介

李: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2020年即将在上海市举办,作为本届大会的国际程序委员会(IPC)主席,您能谈一下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的基本情况吗?

王: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的情况,要从国际数学联盟(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简称IMU)谈起.国际数学联盟(IMU)成立于195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组织,目前共有70个成员国.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数学方面的国际交流;组织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 maticians,简称ICM),以及两届大会之间各种数学方面的国际性专门会议;颁发奖励,主要是菲尔兹(Fields)奖.

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北京召开.中国数学家马志明院士、龙以明院士曾担任过执行委员;马志明院士担任过副主席.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简称ICMI)是国际非政府、非赢利性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与交流的科学组织,成立于1908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数学家大会上.首任主席是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Felix Klein.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ICMI少有活动;1952年ICMI重建后成为国际数学联盟(IMU)的分支组织.目前,ICMI有92个成员国,包括70个IMU成员国和其他以个案申请并得到批准参加的成员国.

ICMI的宗旨是从国际视角推进各类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为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课程设计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数学教师、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数学教育感兴趣者提供交流平台.

过去二十多年以来,中国不断有学者参与到ICMI的组织和活动中,代表着更多中国学者的声音.以下中国学者先后担任ICMI执行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Executive Committee)(见表1).

表1 中国学者担任ICMI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情况[3]

ICMI还有一些附属的研究组和国际或跨国的组织,如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国际研究小组(简称HPM)、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小组(简称PME)、数学建模和应用国际研究小组(简称ICTMA)、国际数学竞赛联盟(简称WFNMC)、国际数学教学研究与改进研究会(简称CIEAEM)等.

ICMI还组织一些专题研究会议,称为ICMI Studies.ICMI还鼓励组织地区性的会议,如“东亚地区数学教育大会”(EARCOME).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 matical Education,简称ICME)是ICMI直接主办的国际会议,是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数学教育的学术大会.

1966年,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 Freudenthal)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时,建议单独为数学教育召开国际性大会.1969年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开始了ICME的历史.ICME每4年召开一次,与国际数学家大会错开两年召开.

ICME的宗旨是:展示全球数学教育的最新进展;交流全球数学教育问题的相关信息;学习作为学科的数学的最新进展并从中获得启示;大会还颁发国际数学教育的最高奖克莱因奖、弗赖登塔尔奖以及卡斯泰尔诺沃奖.

ICME的学术活动由大会的国际程序委员会(Inter- national Programming Committee,简称IPC)负责组织实施,IPC由ICMI EC和大会主席协商后组织,由举办国和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组成.

ICME的学术活动包括: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每个60分钟,一般4~6个;大会团队报告(plenary panel)、圆桌讨论(round table discussion)、调查组(survey team)报告等其它大会活动;国家展示(national presentation),IPC选择做展示的国家;常规报告(regular lecture),每个45分钟,一共数十个;专题研究组(topic study group),一共数十个,会议期间平行举行学术报告;与会者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TSG投稿,经审稿后录用;讨论组(discussion group)、工作坊(workshop)、分享组(sharing group)等,根据需要安排;贴海报(poster),按TSG的分组投稿.

改革开放后,华罗庚、丁石孙、丁尔陞、曹锡华和曾如阜等5位中国数学家1980年参加了在美国伯克利举办的ICME-4,并且华罗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经验”的报告,丁尔陞作了“中国数学教育简介”的报告,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亮相ICME.之后除了ICME-5之外,中国学者参加了包括ICME-6在内的以后历届ICME,并且参会人数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了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实践和研究水平并逐步融入国际数学教育的趋势.

2016年7月在德国汉堡召开的ICME-13上有两件大事值得一提,一是在会前的ICMI会员代表大会(General Assembly,GA)上,中国数学会推荐的候选人徐斌艳在九选五的差额选举中当选下一届ICMI EC成员,这是中国的第五位EC成员,中国大陆第四位EC成员;二是在ICME-13开幕式上,中国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正式被授予弗赖登塔尔奖(2013年度).

ICME大会前后还可以在举办地相近的城市(同一国家或不同国家均可)举办一些专题的学术会议,称为“卫星会议”(satellite conference).

借助ICME平台,一些国家或国家群体还会举办具有其特性的会中会.

在ICME-9(东京,2000)、ICME-11(蒙特雷,2008)和ICME-12(首尔,2012)上,大陆、香港、台湾的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共同举办了3次“全球华人数学教育论坛”.

3 ICME-14申办工作回顾

李:申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您能谈谈ICME-14的申办过程吗?

王: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是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数学教育的学术大会,会议的申办,的确经历了不平凡的过程.

从历史的积淀来说,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悠久的历史文明保存至今的大国,数学及其数学教育积淀深厚.从商朝到清末数千年数学及数学教育的积淀,加上近现代西方数学及其教育的逐步引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正反两方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和“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4]的中国数学教育特色.这一特色表现出的种种现象,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国内的数学教育实践与研究走向了快车道,表现为国内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培养水平的提高,各类数学教育学术活动(包括国际数学教育学术活动)的开展,使得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不仅关注国内数学教育的研究,也通过与海外研究者的互动和交流,在逐步认识世界数学教育先进思想和理论的同时,中国数学教育也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认可和接纳.

2002年北京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ICM),时,在西藏拉萨成功召开了数学教育卫星会议(ICM-2002 Satellite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候任的IMU主席John Ball参加了这个卫星会议.2006年中国申办2012年的ICME-12,虽然没有成功,但借此也积累了很多经验.2006年10月,筹办2008年在墨西哥的ICME-11的中国国家展示(national presentation).经全国同行两年的努力,在2008年墨西哥举办的ICME-11上,中国数学教育“国家展示”准备充分、主题鲜明、资料丰富、形式活泼,赢得了国际同行的称赞[5],取得很大的成功,为后期的申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伴随着中国数学教育从传统到现实的历史沉淀,再到申办、承办国际数学教育学术会议经验的历史积淀,厚积而薄发,申办ICME已经水到渠成、势在必行.

ICME-14的申办,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达申办意向

2013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未来十年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表达了再次申办ICME的愿望.2013年10月,提请中国数学会同意向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正式表达中国申办ICME-14的意向,成立了由我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团队为主要成员的“ICME-14申办委员会”.2013年11月13日,我向ICMI秘书长Abraham Arcavi正式递送了王诗宬理事长签署的中国数学会申办、上海数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承办ICME-14的意向函.

第二阶段:正式申办

经过“ICME-14申办委员会”2013年3月—2014年10月紧张的申办准备工作,2014年11月30日正式递交申办书.

第三阶段:接待考察

2015年5月25日—29日,由ICMI主席Fernaidando Arzarello、副主席Angel Ruiz和办公室主任Lena Koch组成的考察团对上海市申办ICME-14进行了现场考察.ICMI秘书长Abraham Arcavi原定来沪,但因身体原因临时取消行程.

考察团出席了申办答辩会,听取了我的申办汇报和中国数学会、上海市数学会、华东师范大学领导以及相关团体领导的表态,提出问题并听取了答辩,考察了场馆、食宿设施和相关的城市基础建设,会见了上海市领导、上海市教委领导以及上海市普陀区领导.Fernaidando Arzarello主席和Angel Ruiz副主席还出席了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教育研究生论坛,并作了学术报告.

在上海考察结束之后,借ICMI Study之机,ICMI EC于2015年5月30日—6月2日在澳门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上,经过投票,在3个递交申办书的城市(上海、檀香山、悉尼)中决定了2020年ICME-14举办城市是上海.2015年6月6日,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上述投票结果.

第四阶段:签约交接

ICME-14申办委员会向ICMI提交“Final Bid”,它是原标书的修改和补充,吸收了答辩会和考察过程形成的意见,对中国和上海承诺的事项做了更明确的表述.“Final Bid”是协议书的附件,具有法律效应,与ICMI EC讨论并形成“ICME-14,Shanghai,2020”协议书.

经中国数学会理事长袁亚湘签字(2016-06-20),中国ICME-14申办委员会在德国汉堡参加ICME-13期间与ICMI签约(2016-07-29),正式完成ICMI向中国ICME-14申办委员会关于ICME-14会议的移交.

2016年7月29日—31日,经过与ICMI主席和秘书长多次协商,确定了ICME-14国际程序委员会(IPC)的待确认名单,9月17日最后决定了IPC的组成,其中中国成员分别是王建磐(华东师大,IPC主席)、鲍建生(华东师大)、郭玉峰(北京师大)、徐斌艳(华东师大).

2016年7月31日,在德国汉堡召开的ICME-13举行闭幕式,中国数学教育代表团上台做了10分钟的ICME-14的推介与宣传(包括专为这次交接精心制作的6分钟视频),完成了两届大会的交接.

4 ICME-14会标(LOGO)设计的含义

李:每一届ICME会议都有以主办国文化为背景的会标(LOGO),ICME-14的会标(LOGO)已经公布并采用,您能谈谈这个会标(LOGO)的具体含义吗?

王:ICME-14的会标(LOGO)充分结合了会议性质与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基本思想来自河图.河图与洛书一起一般认为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世的太极、八卦、风水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图与洛书包含了数的奇偶分类、“等差”“等和”的排列、幻方等数学内容,本质上是古人对数与数学的朴素的认识.河图也常化成圆形的,如下图鼎的左半部所示.圆形的河图是会标的基础构图.

会标中,位于中心的弦图替代了河图中心的5个点,弦图外的圆圈表示河图中的带10个点的圈.在此圈外侧画了阴(蓝色)、阳(红色)两个外切的左旋悬臂,分别代表河图上的阴数(偶数2、4、6、8)从南方(上方)开始的左旋排列和阳数(奇数1、3、7、9)从北方(下方)开始的左旋排列,但我们只突出画了南方(上方)的阴数2和阳数7的点列.

弦图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给出的勾股定理的一个绝妙证明,现在是中国数学会的徽标.因此,它既表示了中国数学与数学教育的传统,也代表会议主办方中国数学会.两个由螺线组成的悬臂表示中国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也代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姿态.2和7之积是14,表示大会的届数.主画面下方标明“ICME-14”,它下方的“卦”是用中国古代八进制的计数符号写出的八进制数3 744,换算成十进制是2 020,表示开会的年份,从4个“卦”中也可读出2 020的二进制码(0)11111100100.八进制和二进制把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

ICME-14的会标中数学元素无处不在:勾股定理以及偶数、奇数、八进制、二进制既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灿烂,也是现代中小学数学的内容;画面非常几何化,主画面由圆和螺线组成,是中心对称的.螺线的使用也暗示着现代教学理论中的“螺旋上升”的理念.主画面呈“S”型,表示会议举办地在上海(Shanghai),并呈向前的动感,表示我们积极进取的态度.

5 承办ICME-14是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

李:在数学教育的学术水平方面,应当理性地承认,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中国大陆也落后于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虽然中国的数学教育实践已经引起国际的关注,但在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还远远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数学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张奠宙先生倡导的研究方法是“清晰的问题—创新的目的—科学的方法—可靠的证据—周祥的分析—明确的结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必须具备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承办ICME这样最高级别的国际数学教育学术会议,是中国几代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梦想,承办2020年的ICME-14,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王:ICME-14申办成功,让中国学者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同时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了2020年的ICME-14,中国数学教育界的同仁们要同心协力,砥砺前行,做出最大的努力,贡献满满的正能量,办个精彩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让中国承办ICME-14成为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术上的准备.

时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王诗宬院士在2015年5月26日的ICME-14申办答辩会上代表中国数学会发言认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重视数学学科的基础教育;而作为多民族国家,不同的语言、习俗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数学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在这个多样性的大舞台上,在大量实践经验分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成就是独特的,甚至在其他国家很难被复制.

数学教育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近现代的数学教学理论至少可以追溯到大学者王国维翻译日本学者藤泽利喜太郎的《算术条目及教授法》[6].但中国的数学教育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提出及方法论的引入,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的数学教育有自己的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所有理论都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且在国内有很好的分享机制.

鲍建生教授认为,国内有大量非常精彩的数学教学法用中小学老师的名字命名,它们流传很广.早期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的“读议讲练”数学教学法,西南大学数学系陈重穆教授带领中学教师一起实施的GX(高效)数学教学法,顾泠沅先生的青浦经验都在教育界非常有影响,这在其他国家非常少见.

中国拥有令许多发达国家学者羡慕的完备的四级教研体系,有各种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自199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开始了数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至今,全国有十多个博士点,二百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围绕各类数学教育问题展开研究,成果丰硕.更重要是,博士生的培养和海外学成者的归来,为中国建设了一支有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年富力强的研究队伍,成为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坚力量.

目前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建立这样的体系,将是中国数学教育界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国整个数学教育界的努力方向.

在国际数学教育圈子里,中国的话语权与其数学教育大国是不相称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界与世界的交往从零开始,到现在有一定的规模与层次,进步是很大的.但还要看到,进入最高层的几乎没有,进入核心层面的人不多(如ICMI和ICME).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学者通过引进和学习西方的数学教育理论和方法,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现在与世界进行对话的基础.但是,与数学不同的是,数学教育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如何基于中国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建立中国数学教育理论体系与研究规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话语权,进而与世界对话,融入世界学术圈?

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另一个障碍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问题,博士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们在这方面要做更大努力.

第二,在ICME-14上充分展示中国数学教育界的实力.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者参加这一机会难得的盛会,在ICME-14上充分展示中国数学教育界的实力.大会在中国召开,为更多的中国学者和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了参与数学教育最高学术会议的机会,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学习国内外数学教育先进成果与方法,与国内外优秀研究者交流,规范自己研究方法和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机会.

ICME中的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无疑代表着报告人所在国数学教育的最高水平.迄今为止在ICME上做过个人大会报告的中国学者只有华罗庚教授(ICME-4,1980).本届大会将邀请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代表中国做大会报告,向世界介绍和展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

应该争取更多的“常规报告”(regular或invited lecture).“常规报告”的入选在很大程度上靠报告者在学术圈的知名度和研究工作的水平.现在常规报告的人选已经确定,需要常规报告的入选者今后围绕报告主题精心准备.

由于ICME中的大会报告和常规报告人数非常有限,因此中国学者应当尽可能地主导和参与更多的“专题研究组”(Topic Study Group,简称TSG).推荐“专题研究组”的主题,尽可能反应研究的热点,有特色和新意;自荐或推荐专题研究组的共同主席(co-chair).入选的共同主席在今后几年要做很多细致工作、学术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应当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年轻学者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在TSG研究和工作的经历,培养年轻学者,为中国培养和储备能够参与国际数学教育学术活动的未来人才.“专题研究组”(TSG)一共有62个,接受自由投稿.各研究群体应该在开展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和组织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投到相关的TSG去.

最后,会议的筹备与组织也是展示中国数学教育实力的重要因素.如此规模的会议对中国数学教育界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当地组织委员会(LOC)的组成,责任的分担与落实,IPC会议的召开,资助委员会的组建与会议,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等等.还有会议网站的建设与维护,信息发布;参会人员报名、提交论文、审稿、资助申请与注册程序的适时启动;落实会议申办书所列的各种硬件条件,包括会场安排、交通组织、食宿设施落实.

6 结语

中国著名数学家张恭庆院士撰文指出,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世界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7],数学必将成为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之一[8].几代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人员和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中国数学教育的崛起和数学强国之梦.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尽管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努力,中国数学教育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引起了国际数学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中国数学教育还处在走向世界的起步阶段,还不能说中国的数学教育已经崛起了[9].为此,中国数学教育界需要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尤其是从中国的文化基因出发,深刻认识自己优良的数学教育传统,从中提炼出核心理念,并且用国际话语解说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这是中国数学教育真正崛起[9]的必要条件.

中国举办2020年ICME-14,既是中国数学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数学教育界的一件喜事.这是几代中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几代中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中国数学教育界以此为契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挖掘,理性地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育理论,深入研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学教育研究方面的差别与距离,提高中国数学教育及其研究的国际水平,尤其是提高实证研究的水平,提高中国在国际数学教育界的话语权,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数学教育学者,促进各类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都是实现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必由之路.

为此,王建磐教授在访谈的最后认为,现在是时候让国际同行近距离了解和分享中国的数学教育了,中国数学教育学术界也可以借此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学术动态,在交流和学习中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数学教育学科体系,让中国承办ICME-14成为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

[1] 徐斌艳.2016年相聚在第十三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J].中学数学月刊,2015(6):1-3.

[2] 上海获得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主办权[J].中国数学教育,2015(7-8):4-5.

[3] 鲍建生,徐斌艳.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7-8.

[4] 张奠宙.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与国际上相应概念的对照[J].人民教育,2012(2):36-38.

[5] 王建磐.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78.

[6] 代钦.王国维与我国近代数学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70-72.

[7] 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上)[J].紫光阁,2014(8):76-78.

[8] 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下)[J].紫光阁,2014(9):69-71.

[9] 张奠宙.可以说“中国数学教育崛起”吗[J].中学数学月刊,2017(1):1-2.

Hosting ICME-14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Rise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Based o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ANG Jian-pan

LI Hai1, 2, ZHANG Jin-yu1, WANG Jian-pan1

(1.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exi University, Gansu Zhangye 734000,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CME) was the largest and highest level academic conferenc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the world. China successfully bided for and would host ICME-14 in Shanghai in 2020 wa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rise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conference was held in China, provid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scholars and frontline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highest academic conference on world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xchange.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be actively preparing for academics. They should demonstrate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scholars by participating in academic events such as conference reports, regular reports, and topic study groups. An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norms to improve their research level, gain more voice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young scholars to participate in and lead the conference activities, reserve talents for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rise; opportunity

G513.2

A

1004–9894(2018)06–0055–05

李海,张晋宇,王建磐.承办ICME-14是中国数学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机——王建磐教授访谈[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6):55-59.

2018–10–04

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设计(D1058);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A8)

李海(1969—),男,北京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河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周学智、陈隽]

猜你喜欢

大会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WAIC与WIC大会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