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水行万里利万物
2018-12-27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年,同时,也是腾讯成立的第20年。20年前,马化腾对于腾讯的期待也许只是一棵树;20年后,我们蓦然发现,它的力量已经汇成了一条河。
改革派改善民生
11月1日,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播放了一部名为《河流》的主题短片,看完片子,不禁感慨,风格果然很“腾讯”。没有大幕徐徐拉开后20年间的酸甜苦辣,也没有追忆重要的历史片段,就是从华强北那间小小办公室的一次“敲击”,一连串代码就开始汇成数字之河,“河水”越发宽广,流淌进了城市与乡村,连接了过去和未来,它被时代和科技改变,也慢慢改变着科技和时代。
或许是企业文化使然,腾讯一向少打情怀牌,又或许是不凡历程摆在那里,就足够让人感慨一波,无须多言。但是它又有“小心机”,比如配乐用了《伏尔塔瓦河》,即使不了解这曲子的人,光听旋律也能感觉到,20年的心酸艰辛、平和荣耀都在这儿了。
回归开篇提到的,某种程度上说,腾讯并非一开始就有着明显的平台化属性,它早期是一家“产品倾向”的公司,最初的QQ是这样,微信刚开始也是这样,消费端的布局还是这样,以强大的产品抢占流量与市场,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原本,这样的企业更应该也更容易长成一棵树,追求根深叶茂。可是,我们发现,腾讯的自我定位并不是一棵树,而是一条河,确切地说,它是在20年的历程中逐渐变成了一条河,这条河去孕育和覆盖岸边的生态,为什么会这样?
首要原因在于,无论是QQ还是微信,我们将视角立于产品之上会发现,腾讯的优势在于用户,用户的背后是市场,这是创始团队设计之初就明白的。腾讯早期产品做的是“连接”,将用户从点连成线,交织成网,这也是今天消费互联网的基础。所以在今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提出让更多好内容在上面流转是未来的核心,也就是内容消费升级,比如内容精品化、提升平台的力量、让内容成为社交和互动的介质。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用户的背后不仅是市场,还有民生。平心而论,中国的文化与市场不容易培养出谷歌、亚马逊,但是能够生长出腾讯、阿里,前者是“极客改变世界”,后者是“改革派改善民生”。从某种程度来说,作为中国改革者代表的腾讯,改善民生的过程即是改变世界。所以我们在大会上也听到,腾讯将深耕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都具备普惠价值,关乎民生大计。
这和印象中凭借QQ起家,打造社交网络,颠覆交流方式的腾讯不太一样,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个人觉得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出现之后,不仅是交流场景,就连我们的工作场景、生活场景都发生了改变,所以顺着这样的“连接”,腾讯逐渐将业务铺开,深入到了生活、娱乐、文化、工作等“网之所及”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连接一切”。
怎样来覆盖?一是消费端,一是产业端。靠什么来覆盖?视频里说靠“润物”,直白点是靠“灌溉”和“赋能”。“灌溉”主要体现在民生层面,从市场以及人的需求出发,从社交需求搭建社交网络、深入社交场景,并以此进行延伸。从而有了与京东、美团在消费市场的合作,以入口的形式连接人与平台,解决支付、消费等痛点。随着入口覆盖场景的逐渐扩大,我们看到腾讯开始横向延伸至医疗、出行等垂直领域,从目前来看,腾讯涉及的领域众多,打造的生态开放性极强。
结合优势主动求变
腾讯在发挥入口绝对优势的基础上,最有机会将消费端痛点和专业的人、机构连接到一起,比如腾爱医疗解决看病难问题,又比如马化腾在多个场合重点提到的“粤省事”小程序,它打包了广东省“社保、公积金、驾驶证、税务、民政”等一百多项政府民生服务,让线下排长队变成手机动动手,这是腾讯在“事务端”的一次尝试,而且具备全面推广的价值。直到这里我们发现,基于C端市场需求,通过平台连接人、事、物的腾讯,同时也在改善着产业端,就像粤省事的背后是技术的加持与资源的整合,这就是“赋能”的概念。
“赋能”针对的是产业端,这是腾讯与此前业务布局相比的最大转变,也是腾讯做产业互联网的特别之处。为什么会从C端走向B端?因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不在消费端而在产业端。如果说民生针对的是零售、医疗、出行……产业端针对的就是“智慧”这部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方案,让更多企业具备为C端提供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以C2B方式连接全新智慧时代”,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这是腾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的主题。
所以我们看到,腾讯在主动求变,在从产品转向平台后,倡导“生态共建”,提供技术力支持。今年腾讯的组织架构从七大事业群重组为六大事业群,最大的变化,就是整合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前者结合了医疗、出行、教育等产业平台,用腾讯在AI、LBS、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云平台优势,推出了“云启计划”,与合作者打造产业互联网。
比如,在新消费领域和线下商超品牌沃尔玛、永辉合作,就是打通线上线下购买场景,布局智慧零售;在工业领域,腾讯云和华星光电、亿纬锂能合作提高质检能力和良品率以及与富士康合作打造“工业领域操作系统”,让设备、人员、制造等数据上云,并对相关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推行的是智慧制造;再比如金融领域,和中国银行合作,通过大数据和AI进行风险控制,打造的是智慧金融。
腾讯的技术和积累决定了C2B的高度。这两年,数字化是热词,“数字中国”更是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现阶段数字化与智能化是交叉重叠发展的。
小处来说,企业微信试水企业管理、数字化组织转型;大处来说,布局大智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从技术层面促进产业端的提速和数字化变革,腾讯就是通过布局“智慧化”的技术力,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成为马化腾口中的那个“数字化助手”。
二十年一挥间,作为重要的历史节点,对于一家有着足够积累和雄心抱负的企业来说,要重新定位和昭示自己,来自哪里,又去往何方——大河灌溉,根植消费端,大河奔涌,拥抱产业端。腾讯在“河流”意象化之上,提出了既往的总结和未来的规划——“水行万里利万物”,正是润万物生长,才会走向更广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