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人技能提升平台的实践和体会
2018-12-27上海市机电工会
文/上海市机电工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上海机电工业产业要快速跟上先进制造、智慧制造迅猛发展的势头,承担起推动上海制造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在上海电气集团党政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机电工会始终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中心工作,从产业发展对职工技能素质要求出发,创新实践“5+1”素质提升平台,探索建立工人岗位职级评定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工人评价体系建设。
主要做法
聚焦职工素质提升,有效搭建“5+1”平台。深刻认识和深度挖掘李斌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探索创新了以李斌为品牌的“5+1”素质提升平台,使爱岗敬业、钻研技能、岗位成才、争作贡献的工匠精神扎根上海机电。
一是创新李斌技师学院办学模式。2002年,上海机电工会依托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李斌技师学院,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思路和培养途径,形成了“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办学方针,学院成立以来,累计培训各类技能工人15万余人,农民工近3万人。其中,2000多人晋升为初级工,4900多人晋升为中级工,6000多人晋升为高级工,近4000人晋升为技师,200多人晋升为高级技师。
二是建立“3+3+3”培训新模式。2008年,在李斌技师学院推出了“3+3+3”技能工人培训新模式。该模式运行9年多来,共举办培训班19期,开设了23个班级,培训内容涵盖了11个专业工种,592名技能工人接受了全面系统培训,包括农民工69人;经过培训的314名学员获得了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三是形成职工技能晋升机制。在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指导下,自2004年起,在机电系统内每年举办一次“李斌杯”技能大赛,共设152个比赛项目,覆盖121个工种。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4届,有近16000人次参赛,其中50%以上选手通过比赛获得技能等级的晋升,技能大赛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协调的组织运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四是深入开展先进选树工作。自1999年起,上海电气集团和机电工会在职工中开展了选树“李斌式职工”活动;2002年,推出了“李斌式班组”评选;2008年,进一步评选“李斌式职工标兵”和“李斌式班组标杆”,并从中推荐上海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和上海市、全国劳动模范,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掀起了主动学习、岗位成才的热潮。
五是建立首席技师选聘制度。建立了“上海电气首席技师”选聘制度,将生产一线业绩突出的高技能工人聘为“上海电气首席技师”,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同时,进一步发挥首席技师引领带动作用,2007年6月,机电系统第一个由李斌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培育了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其中多个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传授技艺的作用。
六是设立“李斌论坛”学习交流平台。工会在组织职工深入学习李斌精神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建立了“李斌论坛”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举办了“学李斌与技术工人培养”“技术工人与产业发展”“岗位与科技创新”“中国梦·劳动美——弘扬劳模精神,建设技工强国” 等主题论坛,拓展了高技能工人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多年来,“5+1”素质提升平台已成为上海电气职工学习技能、提升素质的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上海电气工人队伍建设上作了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成为技能形成体系的核心工程和基础支撑。
探索建立工人评价体系,开展工人岗位职级评定项目。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思想,一以贯之地全方位促进职工技能提升体系建设,在“5+1”素质提升平台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并协同行政补齐“短板”,破除职业技能评价与薪酬待遇相脱节的壁垒障碍,探索建立了工人岗位职级评价体系。目前,已完成了系统设计方案,并经集团党委会审议通过。按照成熟一家、推进一家的原则,第一批企业开始试点,7月将总结第一批试点企业经验,完成项目验收,并推出第二批项目实施企业。项目构建和实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把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融入方案构思中。上海机电工会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对政策的理解把握与推进落实力度,协同行政确立了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总体改革思路,研究提出了上海电气工人岗位职级评价方案,同步建立职工技能培养、评定、使用、待遇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重点解决薪酬待遇“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问题,使企业能留住工人,职工想当工人,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提出体现制造业技能工人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以HAY(合益)方法论为基础,总结工程技术、管理岗位评估方法经验,以三个维度十七个要素形成职工岗位技能评价体系:知识技能涉及六个评价因素,即工时定额、劳动强度(频次)、技能水平、专业理论(产品知识)、体力、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涉及六个评价因素,即专注程度和时间、使用工具的难易程度、对偏差失误的可容忍性、环境的有害性、暴露的程度和时间、职业道德;责任心涉及五个评价因素,即产品重要性、产品复杂性、组件价值、质量风险、带教成效。各评价因素都赋予相应的分值,量化不同因素对岗位影响的大小,从而更为科学地衡量岗位的重要性。
三是确定技能工人岗位职级收入分配水平。技能工人岗位最高职级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管理层副职相当,通过对技能工人岗位最高职级的确定,形成职工岗位职级序列,明确管理、技术、技能职级图谱的相对位置,重点解决高技能人才收入不到位问题,使技能人才在企业有价值、有地位。
四是制定技能工人晋升评审申报制度与运作程序。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积分卡》等制度,完善技能工人晋升评审申报制度,形成技能工人职业发展管理体系。确立“三个一”的评价方法。工人岗位评估一种方法、工人职级一张图谱、工人岗位职级和相对应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薪酬标准。提出三项基本原则。对于薪酬低于对照标准的“关键岗位、业绩突出”的工人,其薪酬一步到位,其他工人三年逐步到位;薪酬高于对照标准的,严格控制薪酬增幅,确保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对于新进工人,薪酬按照对照标准执行。严格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要求各企业根据薪酬标准进行对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做到兼顾历史,逐步接轨。实施岗位管理。要求各企业依据岗位评价结果,确定非主营业务、非企业职能、非核心产品、非关键岗位等“四非岗位”,设置“单向阀”,严格控制人员总量,减少人员进入,现有职工向主营业务岗位转移或分流安置。
五是工会参与组建强有力的项目领导与执行团队。项目总监由工会主席和人力资源部部长担任,执行总监为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和工会副主席。下设三个工作团队:项目实施团队,由人力资源部专业管理人员组成;外部咨询团队,由HAY(合益)的资深合伙人、高级经理、高级顾问组成;内部专业团队,由李斌技师学院、企业人力资源部组成;基层工作团队,由骨干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工会组成。项目团队建设体现了领导有力、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为项目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实践体会
多年来,上海机电工会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主动作为、积极进取,从李斌工匠精神的引领、学习培训平台的构建到工人评价机制的创新实践,有效地履行了工会“大学校”的职能,探索了企业工会在推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中的做法,实践体会如下:
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加强技能提升工作。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企业发展大局,研究制定工会推动职工技能提升的参与方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技能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和改进组织协调、示范引领、检查评估、评比表彰、宣传推广等,提高了一线职业技能提升参与率和受益度,确保新时期职工技能提升各项任务落实。
必须以服务职工为己任,保障技能提升工作。工会工作要充分体现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独特优势,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注重建立健全联系一线职工长效服务机制,着重推动技能提升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班组,为基层工会和一线职工提供项目式、订单式服务,明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提高服务工作精准度,以服务促进技能提升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必须以突出主责主业为前提,推进技能提升工作。工会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内生需求”,不能“蜻蜓点水”而要“扎实推进”。在推动技能提升工作中,工会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突出主责主业,维护职工应有的利益,只要是企业发展所需并有利于职工技能提升,都应是工会工作职能所在,分内之事,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所作为,使工会工作真正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真正成为职工的“娘家人”。
思考建议
面对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作出新思考、努力新作为。
深入开展工匠精神学习宣传和选树活动。培育一大批以李斌技能大师为代表的大国工匠,激励引导广大职工为实现上海电气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持续建设好、维护好“5+1”平台。用好用活载体,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完善课程设计,积极组织技能比赛活动,提升一线职工普遍技能素质水平。
进一步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发挥高师带徒作用,开展技术攻坚和创新创造活动,鼓励引导基层班组围绕企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新五小”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岗位职级评定项目。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稳妥实施,积极推进,促进技能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为一体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增强广大职工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真正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积极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协调各方,全方位关心技能工人,共同维护职工权益,营造和谐企业氛围,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让职工群众称心满意,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