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经历 彼此滋养
2018-12-27葛莉莉
◇葛莉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依靠班主任完成的,所以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支柱。做了班主任,你就拥有了一种情怀,融入了一个团队,经历了一次成长,收获不计其数。以下是我做班主任期间的感受。
一、做好开学工作,为班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学初,我紧紧围绕班干重组、卫生扫除、班级公约等这些方面把工作做实做细。如果说这是常规类的,那么,在开学初的班会课“让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就是给学生一个奋斗的目标,一个前行的方向。这一系列的工作,让班级很快进入了正轨。
二、做好学生成绩,性格摸底,做好座位的搭配
班级座位一般是家长学生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带班的过程中首先是按照高矮排;然后再男女搭配,防止同性之间上课讲话;接着性格搭配,班级中的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安静,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完善学生们的性格发展,同时促进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融合,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最后再按照优差互补原则,利用优生带动后进生,提高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共同进步,学习上实现了互帮互助:实现座位效果的最优化。但是无论哪一种排座位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总而言之,小座位,大学问。编排座位不能按照某种单一元素,应当周全考虑,协调搭配。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结合具体实际,适时调整,找到一种合适的座位编排方式。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切为了学生。”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常有教师好心反而引起学生反感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转变了班级观念,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了解家长会的内容,也让他们说出对《家庭报告书》填写的建议,让他们解决班级中遇到的卫生和纪律问题等等。学生比以前忙,但是他们的心是快乐的,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他们都带着热情去做,效果比以往大有改观。
四、学会关注后进生,留守儿童
虽然身居县城的学校,但是大部分的学生父母都不在家,在家的一般也不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所以只能靠老师了。有一个女学生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看管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几乎都放弃了。我也想放弃了,可是转念又想还是觉得不能放弃,因为从以前失败的教训中我懂得了,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如果这样的学生谁都不管,到了以后岂不是什么都不会了吗?还是得管。于是我专门从班级中找一个责任心强而又有耐心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她进行帮助,最起码能让她感觉到还有人帮助她。我也会对她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不能因为她从不写家庭作业,我就放弃了她。如果哪天她写作业了,我就会及时表扬她。所以对待学生还要有爱心和耐心,如果一遇到类似的学生你就放弃,这样会使他们越来越差。我们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有可能这样的学生以后会是最有出息的学生。我们要用爱来改变他,而不是用恨来埋怨他,埋怨也改变不了现实。要用教师高度的责任心来浇灌这些花朵。所以学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不要不耐烦,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对待迷路的孩子要有“宗教家”的情怀。正如伟大的思想家泰戈尔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一味的批评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深切的关怀和爱护,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五、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糊涂”
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某个学生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班主任可以用自己严肃的目光或者表情示意,使其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思想经常开小差,可以在这个学生面前多站一会,或者敲敲桌子等,促使他注意听讲,并且积极思考起来。慢慢地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了。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感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魏书生的一句话: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限的乐趣。每一个孩子摆脱无知,都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等待花开的声音,在等待中播撒爱的阳光。
六、家校联盟:打开思维的围墙,向社会要力量
情感教育的追求,人道主义的关怀:千万别小看眼前的每一位孩子!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的学生,也许是明天的老板,校企合作的同盟军,校生存与发展的赞助商,未来经济大潮中的栋梁......
家校联盟,温暖全家人。把有职业特色的家长引入课程共建中,把有热情有时间的家长引入课程保障中,有特殊经验的家长引入项目学习中。每一个身边的重要他人,都是可转化为我所用的资源。
建设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共育团队,带动每一位科任老师,带动每一位家长,以研究共同体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服务于每一个家庭。在陪伴每一位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你一定会听到自己教育生命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