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科学课中怎样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2018-12-27彭慧磊
◇彭慧磊
中年级学生在对比实验方法学习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扶”到“放”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能由不自觉接受知识到自觉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应用知识。
小学科学课主要是使学生经过发现过程获得知识,科学实验是他们要借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儿童表现出的主动参与探究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具体行为。
对比实验在小学中年级科学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对比实验也叫对照实验,它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在中年级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它并能尝试运用到他们的科学探究中去呢?中年级学生的学习是由不自觉接受知识阶段到自觉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应用知识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让每一节对比实验课经过一个“扶”到“放”、由学习到应用的过程。
一、实验前精心准备好,为学生自主探究铺好“路”
(一)精心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实验离不开材料,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在对比实验中。如在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准备底部有小洞的矿泉水瓶和没有小洞、完好的矿泉水瓶各一个。那么当学生把两个瓶子放到水里时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原因,空气跑走后水才能进到瓶子里,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快速获得知识。
(二)实验前要引导学生充分明白为什么要做实验,该怎样做实验。通过创设情境或由生活常识去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并提出来。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是与问题”的理论。一个人的知识生长过程是人类知识生长过程的缩影,学生的学习也从问题开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教师尽量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形成问题。如怎样加快溶解一课,学生从生活的知识着手提出问题“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应该如何招待客人呢?”“客人想喝一杯糖水,你该怎么办?”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该如何快速溶解糖粒?”“怎样解决这问题呢?”等等,为学生大胆假设打下基础。接着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使他们能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假设。因此要给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气氛。故教师要做好“导”和“放”的工作,使学生能研讨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对比试验进行前,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
二、实验中,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以前一个一个实验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仿照做,结果学生做起实验来毫无兴趣,甚至对最基本的知识都是死记硬背的,像“填鸭子”一样,更不要说掌握实验技能了。故教学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那一条道路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一出现运用方法不同或错误结论,教师就急急地点拨引导,根本不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久而久之学生不再爱动脑思考问题,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实验中就应该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辉煌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也就是放开手让学生带着之前研讨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运用有结构性的、丰富多彩的材料去有目的地进行“我想探究”的活动。在学生实验探究中,老师在“放手”的同时,要下到每一个小组,关注他们,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或者适时的提出一些建议或与孩子讨论实验中临时产生的新问题,发挥“导”的作用。如搅拌的速度快与慢,注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等。
三、实验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推理、归纳出结论
完成实验的学生往往认为操作结束就万事大吉,对实验现象不做总结,实验数据不进行分析比较,不能报告和解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果教师不进一步引导好,那就前功尽弃,在学生的脑海里只有“今天真好玩!”,其余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分享,积极地把自己或者自己小组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动员起来,互帮互助,反思在对比实验中的方法、操作和探究态度是否正确,有助于形成思考并提高探究能力。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或者个人大胆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时鼓励他们进行自评。
因此,在中年级对比实验课中,教师要处理好“导”和“放”的关系,要精心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运用具有结构性的材料进行小组研究,及在民主的气氛下大胆地“说”,和别人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老师不要怕学生走弯路、出现错误,要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究,让他们敢说、敢做。同时,教师要在质疑提问上“导”,在学生认识盲区加以引导,在学生认识模糊处着力“导”,在言语表达上“导”,亦即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科学语言去描述探究过程,表达自己小组的探究结论。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适时“导”路,放中有导,导中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