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居家老人医养结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8-12-27许星莹梁惠怡朱海褀杜杏斯
许星莹 梁惠怡 朱海褀 杜杏斯 梁 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广州自1992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140.65万,占户籍人口总量的16.75%,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1〕。若按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估算,广州市约有26万老人行动困难,17.8万生活不能自理,5.6万长期卧床,11.5万不能独自出门,61.6万患有慢性病〔2〕。由此可见,广州市老龄人口不仅总量多、规模大、增长快,还对医疗服务潜在巨大的需求。因此,推进医养结合势在必行〔3〕。本研究探讨广州市居家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并为促进该市医养结合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东漖街辖下的东漖、西塱、芳和、芳村、康乃馨5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选取老年人40~45名,共210名。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居住时间≥6个月;③认知及反应能力正常;④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社区居家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其中男98人,女104人;60~69岁63人,70~79岁85人,80~89岁48人,90岁及以上6人;文化程度:不识字41人,小学62人,初中42人,高中(中专)40人,本科(大专)及以上17人;婚姻状况:已婚且配偶健在143人,离婚3人,丧偶52人,未婚3人,分居1人;离/退休前职业:党政机关公务员9人,事业单位管理技术人员34人,军人1人,私营企业者2人,企业管理技术人员26人,个体经营者6人,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76人,自由职业者13人,农民8人,其他职业者21人,无业人员6人;平均月收入:0~1 999元29人,2 000~3 999元141人,≥4 000元32人;月收入来源(多选):离退休金185人,个人存款及商业养老金7人,子女给予31人,在职工资2人,社会救助7人,其他所得2人;子女情况:无6人,1个59人,2个58人,3个37人,≥4个42人;居住情况:独居16人,与配偶同住67人,与子女同住74人,与孙子与孙女共住44人,其他1人;健康状况:健康48人,高血压82人,糖尿病18人,类风湿32人,冠心病22人,呼吸道疾病11人,消化道疾病9人,耳聋11人,眼部疾病17人,颈椎腰椎病24人,其他55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费力153人,有些困难31人,做不了18人;步行1.5~2.0 km:不费力137人,有些困难33人,做不了32人;使用电话:不费力173人,有些困难22人,做不了7人;上下楼梯:不费力144人,有些困难38人,做不了20人;在室内走动:不费力175人,有些困难23人,做不了4人;洗澡:不费力176人,有些困难21人,做不了5人;洗衣:不费力162人,有些困难26人,做不了14人;做饭:不费力161人,有些困难22人,做不了19人;日常购物:不费力157人,有些困难30人,做不了15人;扫地:不费力161人,有些困难23人,做不了18人;上下床:不费力178人,有些困难19人,做不了5人;上厕所:不费力174人,有些困难23人,做不了5人;穿衣:不费力185人,有些困难14人,做不了3人;吃饭:不费力191人,有些困难9人,做不了2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 受访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94人(46.5%)〕高于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80人(39.6%)〕,且对医疗服务具体项目的需求依次为身体检查〔65人(69.1%)〕、健康咨询30人(31.9%)、健康讲座27人(28.7%)、送医送药上门23人(24.5%)和针灸推拿22人(23.4%)等,对在家由护理员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家庭病床、康复治疗、紧急救助等需求较少。
2.2影响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因素分析 平均月收入对老人医疗护理类需求有显著影响(P=0.043),而是否患病、年龄、自理情况中的做饭、洗衣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小,见表1。
2.3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购买意愿分析 若政府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老人接受该类服务的意愿为42.1%;若老人自行购买该类服务,则只有32.2%的老人表示会考虑购买。对被访老人考虑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进行交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老人考虑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要比非独居的老人高;文化程度越高,考虑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老人越多;患2种及以上疾病老人比没有患病或患1种疾病的老人考虑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要高;老人考虑购买医养结合服务意愿程度也是随着月收入的提高而增大。见表2。
表1 医疗护理类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2 被访老人考虑购买医养结合服务意愿的交互分析〔n(%)〕
3 讨 论
老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已经高于对生活照料的需求,但对家庭病床和康复治疗等深层次的医养结合需求较少,这可能是老人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度不够所致,也可能是老人对当前市场所提供的高层次医养结合服务缺乏信心。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余寿中,有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即“长寿却不健康”〔4〕。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患慢性病的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必然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医疗护理照料服务〔5〕。
影响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平均月收入。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健康水平下降,并逐渐丧失自理能力,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约为全部人口的3.2倍。因此,随着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容易使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产生刚性需求。但这种需求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收入的影响,经济水平越高,购买能力越强;较强的购买能力反过来促进老人的需求,但较弱的购买能力则会削减老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
独居与患病个数、文化程度与平均月收等因素影响着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购买意愿。生命质量与孤独感相关,孤独感越高,生命质量越低〔6〕。因此,独居老人与患多种疾病的老人更需要得到专业的照料与护理。而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医疗保健意识越强;且文化程度越高,离退休前可能拥有较好的职业,收入水平越高,积蓄和退休养老金都比较多〔7〕。因此,文化水平和平均月收对老人购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但是,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老人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龄、失能、患病的老人,他们大部分都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护理甚至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费用〔8〕。本文结果提示政府要强化需方补偿。建议:(1)提高医养结合的认知度,丰富其服务内容。近年来政府陆续引入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但容易出现老人对医养结合了解不足,对该类服务缺乏信心等现象。政府必须加强对医养结合的宣传。此外,还应丰富医养结合的服务内涵〔9〕。但目前医养结合停留在为普通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或者水平、质量较低的医疗服务,缺乏患慢性病、处于重大疾病康复期的老人所需的较专业的医疗服务。因此,建议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料需求评估体系,依据结果及时调整老人的照料等级,从而构建针对性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及内容。(2)强化政府对医养结合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供需方补偿机制。医养结合服务是社会性、综合性服务,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对医养结合资源统筹力度〔10〕。可借鉴日本厚生省下设老健局的模式,设立高一级的统筹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区内养老医疗资源〔11〕。其次,医养结合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保障问题〔12〕。从需方角度出发,我国老人收入低、积蓄少、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因此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被抑制〔13〕。从供方角度出发,由于养老、医疗都属于非营利性服务,所以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积极性不高。因此政府必须做好既补需方,又补供方的工作。(3)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事业,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并发挥市场的作用,只有依靠充分而有序的市场竞争才能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12〕。同时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10〕,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方式多样化的良性竞争格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