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

2018-12-27郭树根陈朱侃黄洪明吴美娟浙江省兰溪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321102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薯结薯大棚

郭树根 陈朱侃 黄洪明 吴美娟 (浙江省兰溪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321102)

卞晓波 张 良 程林润* (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321017)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马铃薯是当地传统的冬春季作物,年播种面积在600 hm2左右。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28号)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兰溪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呈增加的趋势[1-2]。品种改良是获得马铃薯高产和高收益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在省市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兰溪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力度突飞猛进。同时,地膜覆盖栽培和大棚栽培是当前兰溪市采用较多的栽培模式。鉴于此,为探索马铃薯新品种(系)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商品性表现,特开展相关品比试验,以期为马铃薯新品种(系)的后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大棚栽培试验点位于兰溪市兰北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前茬作物为四季豆,土壤pH 4.5,土壤有机质含量35.4 g/kg、速效磷含量257.6 mg/kg、速效钾含量447 mg/kg、全氮含量2.19 g/kg;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点位于兰溪市福阳家庭农场生产基地,前茬作物为小萝卜,土壤pH 5.0,土壤有机质含量26.2 g/kg、速效磷含量60.4 mg/kg、速效钾含量74 mg/kg、全氮含量1.52 g/kg。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共6个,分别为“中薯5号”“希森3号”“兴佳2号”“N108”“N143”“东农303”,以“东农303”为对照。所有品种均采用脱毒种薯,“中薯5号”“N108”“N143”种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希森3号”种薯由希森种业公司提供,“兴佳2号”由内蒙古兴佳种业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与经过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采用大区对比设计,不设重复,大区面积360 m2。

大棚栽培试验中,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系)于2016年12月13日播种,播种株行距为50 cm×21 cm,2017年1月13日覆盖地膜和大棚膜,2月7日破膜放苗,4月11日取样考查,并收获测产;地膜栽培试验中,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系)于2017年1月9日播种,每667 m2种植密度为7 226株,1月19日覆盖地膜,2月15日出苗,2月23日破膜,5月11日取样考查,并收获测产。

大棚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均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150 kg作基肥,覆盖地膜前每667 m2施尿素10 kg作追肥,其他管理同常规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每处理选取10穴,分别考查大薯(≥100 g)、中薯(≥50 g、<100 g)、小薯(<50 g)的个数和重量,且按大区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 量

由表1可知,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对照的产量均为最低,其余马铃薯品种(系)的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均优于“东农303”。在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所差异。在大棚栽培模式下,“希森3号”的产量表现最优,比对照增产36.00%;在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中薯5号”的产量表现最优,比对照增产37.68%。对不同栽培模式而言,同一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产量高于大棚栽培。

表1 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各品种的产量比较

2.2 结薯性状

2.2.1 单株结薯性状

由表2可知,在单株结薯数方面,不同栽培模式下,同一品种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上表现为地膜覆盖栽培的单株结薯数显著多于大棚栽培,这是因为地膜覆盖栽培的种植密度大。同时,不同马铃薯品种间的单株结薯数差异较大,在大棚栽培模式下,单株结薯数除“中薯5号”少于对照外,其余各马铃薯品种(系)的单株结薯数均多于对照,其中以“N143”最多,为6.20个;在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单株结薯数以“中薯5号”最多,为9.80个。

由表2可知,在单薯重方面,不同栽培模式下,同一品种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上表现为地膜覆盖栽培的单薯重低于大棚栽培,这是因为地膜覆盖栽培的种植密度大。在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品种间单薯重表现也存在差异。在大棚栽培模式下,除“N143”的单薯重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其中以“中薯5号”的单薯重最高,为138.44 g;在地膜栽培模式下,单薯重以“兴佳2号”最高,为83.86 g。

2.2.2 薯块性状及比例

由表2可知,大薯、中薯、小薯个数和比例在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品种间表现各不相同。在大棚栽培模式下,就大薯而言,以“希森3号”个数占比最高,“中薯5号”次之,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兴佳2号”“N143”“N108”;就大中薯而言,对照“东农303”因其极早熟的特性,大中薯个数占比最高。在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以“兴佳2号”的大薯个数占比最高,对照品种的大薯个数占比最低,大中薯个数占比也表现同样的规律。因此,在促早栽培模式下,早熟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在早收的情况下,薯块的商品性要优于迟熟型品种。故而在普通栽培模式下,应选用产量高和结大薯的马铃薯品种,以确保较好的产量。

表2 不同栽培模式下各品种的结薯性状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希森3号”“中薯5号”“兴佳2号”的产量均有较好的表现,且单薯重、大薯比例均较高,特别是在地膜栽培试验中,虽然2次受到严重冻害,但仍取得较好的产量。其中,“希森3号”于2015年冬季开始引进并进行试种,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试验中大棚栽培的结薯数、单薯重明显少于地膜栽培,且两种栽培模式中同一品种的结薯数表现不一致,这可能由于地膜栽培试验在2月中旬和3月初遇严重低温冻害,地上部基本冻死,茎叶需重新抽生,地上部生长暂时性受阻,促进地下茎发生,从而导致结薯数增多,而各品种间受冻程度不一或品种特性不同,造成试验间结薯数不一致,最终引起单薯重、大中小薯比例的变化。

猜你喜欢

中薯结薯大棚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低温干旱天气下成都平原马铃薯中薯系列品种比较试验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