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饭那些事 较真的餐桌文化

2018-12-27郭德纲

中外文摘 2018年24期
关键词:指头食指盘子

□ 郭德纲

说人活一世什么最重要?也就吃饭是最重要的,民以食为天,打到天边去也有道理,不管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而吃饭,反正谁也离不开吃。

既然说到吃,我就得先从筷子说起。我瞧外国人拿筷子,看得是可乐至极。因为习惯不同,人家吃饭是习惯拿刀拿叉的,我也见过“准亚洲人”拿刀拿叉吃饭,划伤了舌头跟嘴的。

筷子有两根,两根算是一双。筷子往嘴里入的这头,也就是“筷头”,它是圆的,象征着天;另一头是方的,象征着地。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天圆地方”。

拿筷子也有讲究。用五根指头攥着这两根筷子,就得分成三个部分。拇指跟食指在上头,无名指跟小指头在下边,中指在中间,这叫什么呢?这叫天地人“三才之象”。五根指头拿着两根筷子,还得互相帮忙、相互扶持着,才能吃到东西,这也象征着咱们为人处世,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人若是没有辅助,是成功不了的。

我们常见的筷子有竹子的,有木头的。据说还有拿纯黄金打造的筷子,以及拿银子做的筷子,那就单说了,您钱多,爱怎么糟践那是您的事儿。

筷子拿在手里,筷子的两端要对齐了,不齐不好看。

使用筷子还有很多的忌讳,比如上谁家吃饭去,如果这家不太讲究,把一大把筷子给你扔桌上,显得挺热情。但是你一瞧,扔到桌子上的这些筷子,有长的、有短的、有塑料的、有竹子的,有这有那的。筷子最忌讳的就是有长有短,为什么呢?中国人讲究凡事和美,不喜欢那些不吉利的事情。一大把筷子有长有短在那儿,这叫什么?这叫三长两短。“三长两短”在中国是代表着“死亡”的意思,过去有人死了,得装进棺材里,不像现在,火化了就完了。过去死人装进棺材之后,你就数数那棺材板。前后是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的是三块长木板,这五块木板合在一块儿,做好的棺材刚好就是“三长两短”。

用筷子还是有一些学问的。首先说,不能把筷子头搁在嘴里边,更有甚者还出声音。我跟有些人一块儿吃饭,对方吃得特香,啧啧有声,我也问过,您怎么吃得那么开心?对方告诉我,这样吃饭香,不出声不香,可能这是人家的地域文化。但是我觉得天津和北京,或者是大部分的地区,家里面还是不让吃饭出声的。再说嘬筷头这件事儿,用筷子往嘴里放饭、放菜,这是没问题的,但是用嘴嘬筷头,这不行。还有拿筷子指人家,你想想,拿筷子的时候,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大拇指都在里边,单单食指是伸出来的,食指伸出来老去指对方,这就算骂人了。还有就是敲盆敲碗,不允许。吃饭的时候,孩子要是拿着筷子敲碗,大人必须拦住他。因为过去传说,乞丐要饭的时候,才拿筷子敲他那盘子和碗。另外在饭店里吃饭,你要是敲盘子和碗,这等于在骂厨子。

我曾经跟老先生聊天,听到一个小段子,我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出去吃饭的时候,如果爱吃的菜离得很远,他绝不会去夹,他夹菜永远是夹自己眼前的菜,甚至不能越到盘子另一边去,这是一种素养。还有在盘子里边找东西,比如肉炒的菜,有的人为了找肉丝,用筷子在盘子里来回地翻腾,这个太不像话了!包括夹到菜往嘴里送的时候,哩哩啦啦地洒了满桌子的菜汤,这也不行,东西夹好了,在盘子里边先蘸两下,把汤沥干,尽量别弄得到处都是。

给人家盛米饭,这里边也有讲究。家里来亲戚朋友了,留人家吃饭,客人碗里的米饭吃得差不多了,主人拿起碗给客人去盛米饭,得问人家:“再给您添点儿吗?”不能说:“您还要饭吗?”

这饭盛满的时候,还忌讳把筷子插在饭里头,一个饭碗里边立着筷子,如果家里有那种讲究点儿的老人,非翻脸不可。因为只有供奉死人的香炉里边才插两根香。过去在封建社会,每当有死刑犯要被砍头,他最后那顿饭的米饭就是这么处理的,长休饭,永别酒,盏酒切肉,刽子手把人架出来之后,差人拿给他的米饭,就是一双筷子立在里边,一吃这碗米饭,这人就算是完了。所以说不允许把筷子插在饭里,这是大不敬。

还有您的筷子在桌子上,无意中摆出了一个交叉的十字形,这个也最好避免,为什么呢?这就好比老师在作业本上给你打一叉,代表你错了,还有过去打官司的时候,官老爷给你打一叉。

我小的时候还有一种规矩,就是筷子不能掉到地上。吃着吃着饭,筷子掉地上了,家里的大人就不乐意了,为什么呢?这叫“落地惊神”。为什么会落地惊神呢?祖先逝去之后,都长眠在地下了,一掉筷子,等于惊扰到他们了,吓了祖先一跳,所以说这属于大不孝。那万一不小心把筷子掉了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在把筷子捡起来之后,旁边无论是谁,真真假假地打你一小下,就代表惩罚你了。当然还有更要命的,说筷子掉地下,要赶紧捡起来,还要在地上画个十字,画的顺序还要先东西后南北,那意思就是我不是东西,我不应该这样做,筷子捡起来之后还要说,唉呀,我该死该死。估计现在谁吃饭的时候要这样来一下,这一桌人都不会再跟他来往了。

猜你喜欢

指头食指盘子
放桃子
磨 刀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动动手指头
手指头
“撕”掉的盘子
金盘子溜走了
拇食指巨指症1例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