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2018-12-26李虹霞
李虹霞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阅读赏析文章,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语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的目的。初中语文课本所节选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组精挑细选的,这些文章构思紧密,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和对世界万物的思索成果,这些文章散发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辉,充满着丰富的感情,通过阅读和体会课本中文章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初中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师还是传播美的使者,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美的眼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变迁,不同阶层人的喜怒哀乐,让他们从中感悟到真善美,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建造者和发展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情感;兴趣培养
一、培养中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标的推动和实行,大力发展和推行素质教育,对课堂教育的要求不仅局限在宣读课本文章,教师要把课堂提升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精神的更高层次。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流传和发展了五千年的璀璨瑰宝,是先祖智慧的成果,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语文不仅仅是听说读写,更高层次的语文还包括这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审美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中体会到世间百态,世间沧桑变故,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全新的看法。正确的审美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绚烂绮丽,让学生在困境中能看到一束希望的光,让学生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文情感的培养。现在的电子科技和快销信息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但网络上的信息是不连贯的,只能消费时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可以让学生在快销信息和阅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情感的前提和核心。如果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的话,那无论教师怎样改变教学方式,学生都不会提高对语文的重视和兴趣,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是表达感情、交流想法的一种方式,同时语文还是文化的载体,语文可以让不同的人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和想法。初中学生刚刚具备审美情感和感悟,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性,并且容易被左右,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让学生进行优美文段摘抄工作,让学生在摘抄过程中感受文字组合之中的美。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书籍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到后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限定的书籍,来增加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能力。
三、教师在讲课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审美情感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审美情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也需要积累,教师可以从作者写作风格入手,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积累。每位优秀的作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标志,这是作家生活态度、性格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可以从一篇文章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中推测出是哪一位作家书写的文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成长环境、写作风格,再让学生去阅读和学习课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情感和感悟去阅读文章,对作者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作者意图和注入在文章中的感情。当学生学习完所有文体时,教师可以将所有文体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对不同的文体进行比较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发挥课堂学习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课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僵化。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和赏析时,要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情感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书写的世间百态,为今后的审美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把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强加在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范文中,《背影》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优秀范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感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子,让学生带着相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同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作者流泪的原因,并在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体验情感,培养感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教育理念不再仅仅要求单一的培養学生智力水平,而更倾向于培养学生道德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无疑能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供源泉。
参考文献:
[1]张胜华.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34期.
[2]张瑞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