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12-26罗懋英
罗懋英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这门课程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所以,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多的现代化、信息化还有创新加入了其中,使青少年们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但是现在部分课堂还是存在一定弊端,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我国的应试考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学习的目地是什么,只是一味地应付考试,处于思维僵化阶段。这时需要老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寻找出符合自身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
关键词:创新能力;自主能力;课堂效率
一、创新教育方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校的有用资源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资源,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单纯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的电脑房或者电子阅览室观看一下关于苏州园林的讲解和图片、短视频等,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不仅仅只停留在文章表层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情感发展。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时,可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这些在进行“回炉再造”,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例如“清风明月偷我心”一句中的“偷”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就为其填入了很多选项,并表现出了不同含义,例如“乱”、“鉴”、“照”、“印”等,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美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了更强的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不断地为学生进行灌输,主导着学生每一步的学习,然而这种方式只是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作用。新的教学观念是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课上可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就是每一个小组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小组活动的引导者,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分组时应注意: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状况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都能有学习成绩较好、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要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小组的活跃性;随后,就是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然后,就是教师选择小组成员对文章进行分析或者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看小组学习的效果如何;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检验学生小组学习效果,然后对小组进行调整,以达到小组合作的最佳效果。
三、定制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定制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目标,让学生产生优越感。初中语文有很多文言文,但理解难度都不大,学生可以先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做课文深度剖析。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背诵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一步步完成,那么学生在课下也会自主学习课文了,以此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一般来说,字词的学习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內容,传统课堂教学在这方面较为枯燥,当前学生手里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所以,可以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前知道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能充分准备好学习内容,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准备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教师的精心巧妙的设计,选择合理教学策略,帮学生有效实现预期的规划目标。通过自主式课堂教学,教师应承担起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指导工作,应该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思考,探究出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一般性规律,以便能有效保障学生开展高效的自主设计学习,通过相关的顶习、练习、课内评价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学习,不仅要求“学会”,而且还应“会学”,切实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丁多钦.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学周刊,2017,(15):117-118.
[2]李月霞.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5):110.
[3]曾慧.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