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刍议

2018-12-26宋春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宋春艳

摘 要:童话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内容的教学特点,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利用童话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话教学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诸多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童话体文章,如《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美丽的公鸡》、《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童话作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该说,童话是儿童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势必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童话课文的特点

充满丰富的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小壁虎借尾巴》就是向学生介绍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和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如果文章沒有幻想,仅仅对生活作真实的描写,读起来必然索然无味。作者运用幻想手法,虚构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童话中的幻想虚构不是胡编乱造,有现实生活作依据。壁虎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功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所以这个童话才具有科学的价值。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壁虎借尾巴》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童话故事大多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头有尾,十分完整。不少童话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反复的手法,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稍加变动反复出现。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反复出现了三次“借”,三次对话,但每次“借”的地方、对象不同,所要介绍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也不同。

二、品读童话文本

童话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表现形式,童话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是特别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教师在创设了童话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境后,还要求语文教师,认真的体味,审视童话,用文学的视觉来审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童话的各部情节细细阅读。力求让学生认识,经典情节在整体结构中的价值所在。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的情节(面前出现了温暖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对童话进行分支理解,引导学生逐个把握认识经典情节,然后教会学生整体把握童话故事的脉络。从童话阅读教学实践证明了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故事情节,是紧密联系的串联起来构成童话故事内容的整体的“骨架”,就是文章的脉络。教师要注重这些重点情节的教学,引领学生用心揣摩体会,童话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章节,也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以提高学生阅读童话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了童话内容的经典情节以后,教师接下来就是引领学生们,立足于童话故事的整体,来通篇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在及其发展的方向。

三、体会童话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他们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只能读到童话的表层含义,那么他们怎样才能读出经典的童话中内含的丰富的寓意呢?

首先,教师可以用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其次,教师在将学生引入童话情境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读,读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它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思考。只有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体会到童话的语言美。通过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语调,《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凶狠等,达到语言、情感与思想相互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感悟童话思想性

童趣横生的童话深深地吸引着儿童,我们可以引导儿童通过多种形式来阅读,如默读,朗读。朗读可以在读中发展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习惯养成后,久而久之儿童的语言词汇得到积累丰富,儿童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长期与文字相濡以沫接触的过程中儿童的语感能力也会渐强。

以一篇传统的童话《狐狸和乌鸦》为例,可教的内容很多,教师在完成字词教学、理解课文、朗读训练、故事复述等任务后,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并进行表演;为童话故事进行续写;评评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等活动。尤其是评评故事人物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狐狸狡猾(贬)或聪明(褒)做出评价,还可做出乌鸦的不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事物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五、结语

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甜蜜生活的醇浆,是引领智慧的女神,是熠熠生辉的梦想,是美好希望的火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在那个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奇妙境界中,使学生发现真善美,辨别假恶丑。

小学生语文童话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利用童话去教育儿童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能从各种方面来锻炼小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现实的了解、思考和判断。学生的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以童话作为突破口,融入小学生的心灵深处来教育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也应该多反思教学的方法,多去了解学生,让学生的童年多一些快乐,多一份童心,从而丰富童话教学,让语文教学变的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孔月.浅议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23):359-360.

[2]荀玉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研究[J].华夏教师,2018(08):70.

[3]沈黎红.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3):31-32.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