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贫困户脱贫的靠山

2018-12-26王锋张革风

金融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额商行发电

王锋 张革风

“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句话,在陕西秦岭腹地凤县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被叫得最响,也是他们对政府和群众的郑重承诺。沐浴着新的一年春日的阳光,我们对该行的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一番实地走访。

凤县农商行于2016年由原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该行在长期为农服务中,始终发挥着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形成了一心为农的“背篓银行”精神。脱贫攻坚伊始,风县农商行便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成立了以县总行副行长张蓉建为队长、秦岭、黄牛铺支行两名行长为队员的扶贫驻村工作队,为河口镇岩湾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抽调21名职工参与“三联两包”帮扶工作,进驻风县偏远的黄牛铺镇长滩坝村包村,与该村34户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

在联村包扶的同时,县总行还在落实支持资金,创新贷款品牌,实现多层次、专业化、规模化的营销模式,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发力。先后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光伏扶贫贷贷款实施细则》、《关于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及《凤县农商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据凤县农商行提供的统计数据,止2017年末,该行为全县3383户、9346人建立了贫困户经济档案,对1966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153户,3236万元,存量户数672户,2212万元,其中:2017年新发放700户,2357万元,扶贫审贷获贷率20. 69%,高于省定896标准的12. 69%,扶贫贷款累放及存量均占县域金融机构的绝对总额,该行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7年度脱贫攻坚社会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在凤县这样一个,山大沟深,人口散居,镇村所处环境各异,贫困人口情况千差万别的山区.要实现2020年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目标,金融扶贫的关健是要做好‘精准发力,在注重扶志和“造血式”扶贫上做文章。”采访中,风县农商行行长何泽宇如是说。

“光伏扶贫贷”助力“造血式”扶贫

凤县的贫困户中,不少家庭因病、残和缺乏劳动力致贫,而光伏发电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资源的充足性等特点,即一次性投资,收益25年,且发电当季即可见效的优势,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2016年11月,凤县农商行便率先推出“光伏扶贫贷”金融新产品。按照此项贷款的细则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享受政府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以外,还需再增加贷款的,利率实行优惠,按6.5‰执行,贷款在6万元以内的原则上采用信用方式等。2017年,风县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对光伏扶贫作出进一步细化。

“光伏扶贫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贫户人口和群众发展光伏发电的积极性。风县黄牛咀村有24户贫困户,其中,因病、因残、无劳动力的家庭占到了大多数。村党支部在县上的优惠政策激励下,在全县率先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按照“户贷、户用、户还”的原则,在农商行48万元“光伏扶贫贷”的支持下,为全村贫困户共安装光伏发电板45组,总装机容量300千瓦,村集体和贫困户分别拥有其中21组、24组发电板的收益,除去偿还银行债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收益3200多元。工程已于去年6月底正式投入运营。留凤关镇三岔村47岁的张顺顺,全家4口人,没有一个健全的劳力,多年来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支行人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向其介绍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使张顺顺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采访中,他高兴的告诉我们,他家的光伏发电设备一直发电正常,他每季也能收到光伏公司支付的900元,仅光伏发电一年就能增收3600元。截至记者发稿,风县农商银行共发放“光伏扶贫贷”105户、368万余元:全县400余户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1.5多兆瓦。

因户施策做贫困户脱贫的靠山

坚持将 金融扶贫的工作深入到户,不仅让贫困户知道“5321”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做到“能货”和“会贷”,并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办结;更注重在因户施策,使扶贫小额信贷用到刀刃上,几乎是凤县农商行各支行的又一共同特点。

唐藏支行所在的唐藏镇李家庄村马三虎家缺技术、无资金,支行人员便主动和村两委会取得联系,根据马三虎家庭的特殊情况和房屋着落的位置,决定支持其靠发展养鸡脱贫,不仅为其及时发放了2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还经常邀约相关技术人员深入马三虎家,探讨养鸡的方式和传授防疫措施,并积极帮助其畅通销售渠道,使其在不长时间就销售获利1万多元,使其靠养殖脱贫的信心倍增。当得知马三虎需要扩大养殖规模,支行人员经调查了解后,在授信额度内,再次为其办理了3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并帮其联系鸡和鸡蛋的销路。马三虎激动地说:“金山银山,农商行真是咱贫困户的靠山!”

年过半百的曹家庄村贫困户曹吉良家,妻子患有严重的疾病,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全家的生计全靠曹吉良一个人。该户种植的2亩苹果在套袋期急需资金时,支行提前便与该村第一书记到其家中和果园实际调查,为其发放信用借款2万元,使其共套袋3万多个并被客商全部预订,仅套袋苹果,就使曹吉良比上年多收入2万元。

重在扶志,让贫困户靠创业脱贫

平木镇上河村大部分散居的村民,早已经搬到了移民新村内,可该村邓林强家,由于女儿患有病毒性角膜炎,需长期治疗,每年高昂的费用使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因没有搬出去的启动资金,全家仍留在偏僻的小山沟的老屋内。平木支行的员工与驻村人员和村干部,便一次次不辞辛劳地步行到邓林强家,向其宣传县上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鼓起靠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并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为邓林强发放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邓林强利用这笔资金和手中积攒的钱修建了猪舍20间,养殖种猪40头;依托政府支持购买了中蜂20箱,使其特色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采访中,邓林强高兴地告诉我们,如今他家共种植柴胡3亩,养土猪40头,养殖土蜂20箱,种植蔬菜2亩。仅这些项目获得的政府补助算下来一年就有16900元,出栏的30头土猪收入6万元,再加上蔬菜、柴胡、猪苓、山茱萸等,全年收入就达到9.6万元,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增收好几倍,一举摘掉了貧困户的帽子。

坪坎镇坪坎村丹桂沟,43岁的王忠华家,父母亲都身患残疾,又与84岁的外祖母共同生活,是村上的建挡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中,坪坎支行与村干部,根据王忠华家处在一个草木葱郁的月牙型山弯,四周的花椒、白皮松林田,恰似天然的绿色屏障的实际,组织他与20多个贫困户到邻近的河口镇石鸭子村的野外养殖场参观,鼓励他办一个野外养殖场,并为其发放了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使他于2017年3月初创建了自己的养殖场——凤县鑫荣生态家庭农场。当年7月,坪坎支行又根据其农场规模及相关政策,将其贷款提升到5万元,使其实现了脱贫梦。

猜你喜欢

小额商行发电
“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扶贫小额信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还款
会发电的“大风车”
2018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
谈新常态下中小城商行投融资机制转型创新
舒兰农商行为永吉农商行捐赠救灾物资
永吉农商行完善薪酬制度 提高员工收入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