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创”升级版
2018-12-26周辉
周辉
【关键词】优化生态 创新创业 “双创”升级版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创新创业是改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是释放民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活力之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创业,“双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然形态。产业发展不但要形成“双创”模式,更要打造“双创”升级版,要从人才、技术、制度、资本、资源上体现“双创”,同时更要将产业元素进行整合,形成多主体联动、制度完善、创业环境优化的新创业生态。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制约因素
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难以发挥“双创”效果。科研院校是创新创业重要的技术产生源头和创新原发动力。由于有的科研院校研究忽视成果转化后的市场价值开发,导致产业和研发机构间缺乏合作协同机制,使研发与成果市场转化缺乏有序衔接。同时有的科研院校内部对科研成果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新科技发明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产品形成生产力。虽然我国每年专利申请审批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并不多。同时我国也缺少专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这些都限定了科研成果转化,难以满足创新创业发展需求。
各类企业缺乏协同创新发展。企业是“双创”生态系统主体之一,也是创新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过度依赖模仿和引进,各类企业间缺乏合作没有形成创新合力。一些企业对掌握的创新技术有溢出风险担忧,加之对企业联合的不信任,难以形成协同创新意识。
创新激励不足、培养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决定着技术创新能力,要想打造“双创”升级版,需要更高端的高技术人才技术支持。为此,需要对“双创”所需人才进行能力升级,加大人才、技术引进、提升人才技能素质,以更好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智力潜能。一些企业在获得创新技术同时,不注重科研人员劳动付出,承诺的奖励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实,给科技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我国的人才培养长期存在体制不健全问题,导致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现象,间接导致年轻人才为了获得成绩不得不减少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在企业人才培育上,有的企业缺乏前瞻长远意识,缺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资源意识不强,对创新创业人才资金投入不高。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比有着很大差距。我国企业建设上往往更喜欢引进技术和人才,忽视自身人才培养,而在人才引进上由于缺乏准确定位,经常出现人才技术不匹配、人才用不好留不住现象,造成企业资源严重浪费。
“双创”生态系统中制度、知识产权、创业环境不完善。制度就是体现人类行为的规则,是“双创”生态系统建设重要的发展保障,可有效激发创作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在创新创业中制定的相关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产业间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司法对于有些操作隐蔽的侵权行为难以维权举证,同时我国产权监管和执法部门属于不同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再加之我国对侵权行为法律制定不严,惩处力度不足,侵权人的违法获利和处罚金不成比例,不能有效威慑犯罪分子,损害了创业者信心。创新创业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助推,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环境仍存在部分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和既得利益与企业家开展突击式行动等面子工程,缺乏对“双创”发展作详细的规划和相应的政府扶持计划。同时政府对创业文化在宣传上不足,导致社会普遍对创业者采取观望态度,以创业成败评判创业,对创业者缺乏耐心和包容。由于创业涉及社会许多行业,对其审核准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审核过程手续复杂、管理过多,加大了创新创业活动难度。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对策
发挥创新源头教育作用,协调合作促进成果产业化。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是“双创”生态系统创新源头,可为“双创”升级输送源源不断的创业资源。无论是美国硅谷还是其他发达国家产业,都離不开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技术支持。为此,要充分发挥这些高校科研单位创新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对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明确成果转化后产品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归属,要给予发明者更多自主决策权,从而激发主创人员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同时,要密切“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间跨领域技术信息交流,给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企业创新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双赢。企业与科研院校间的合作要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机制,要清晰划分各方责任权利与义务需求,以严谨的制度方案推动科技成果以有价资本进入企业,成为项目投资股份。政府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产业示范研发基地,鼓励企业牵头出资利用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开发新项目、新产品。同时要重视科研中介作用,要为科技中介机构提供政策支持等,以提升其服务水平,使其更有效地为企业“双创”做好技术转化、协调沟通工作。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各类型企业协同创新。要发挥大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品牌、市场等方面优势,联合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壮大。同时鼓励有实力企业内部人员大胆使用新技术推动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发现创新人才和创新项目,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实现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自主实现创新的独立企业已达上万家,这些创业创新成功的企业项目涵盖教育、游戏、金融、传媒等诸多领域,创新内容给这些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也让一些创新企业成为同行业佼佼者。创业企业的成功会在同行业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引导同行业发展,同时在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企业要增加内部研发投入力度,就要从自身做起,以创新能力争抢未来企业发展话语权和制高点,用实力引领行业发展。要积极与其他同行业者进行创业联合,鼓励开放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新技术引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主搭建信息共享互动平台,实现与合作同行业者在创新上保持同步。同时将产业链延伸到其他相关中小企业中,加强与之合作交流力度,并对这些与产业环节相关的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技术、人才上的扶持。“双创”产业升级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空间。打造“双创”升级版,通过多方主体合作协同,在竞争中不断演化,使人才、技术、企业间实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双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创建富有成效的人才创业激励机制。科技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为保持人才对创新创业发展兴趣,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创新研发人员贡献,将股权、分红等现实奖励落实到人,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得的创业机制,以此调动每个参与创新创业者积极性。要加大股权奖励份额,有利于研发人员增进对企业认同,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将研发人员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形成企业主人翁思想。目前国内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每年都会以股权作为奖励形式激励员工,国外知名大企业如微软、苹果也以多种股权形式回馈创新人才,这种奖励馈赠可有效提高研发人员创新创业热情,使企业自身产业不断在创新创业中升级,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生存环境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注: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GLD0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迎秋、吕风勇、毛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责编/贾娜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