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的创新体系
2018-12-26肖亚非
肖亚非
摘要人才管理在任何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推进,传统的企业人资管理体系创新迫在眉睫。本文概述了人资管理的现状,从人员合理配置、人员系统培训、人员规范考核三个主要方面对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体系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 人资管理 创新体系
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因素。在企业结构现代化改革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一方面是为了使老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成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阻碍,另一方便面是为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体系,为企业对待和分析人才问题提供可靠依据,优化管理体制,培养更多对岗人才,使人才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中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本思想为原则,进行人才招聘、选拔、培训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扩充、合理配置以期满足企业内部发展的需求,实现企业目标。在当今竞争白日化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创新意识的竞争,是创造力之间的比拼,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力资源,才能为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科学合理的人资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人员配置不合理
人员数量、岗位配置建立在企业生产规模、经营范围的基础上。企业类型上,县级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以技术人才作为生产力支撑,但在人员招聘上并没有将技术作为第一要点,缺乏创新型人才;并且人员岗位配置的更新周期偏长,特别是有些非技术岗位、辅助性的在职人员基本没有变动,长期保持稳定。直接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冗余、缺乏活力、与新型结构化脱轨。
(二)人员培训不全面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国家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它可以走多远,企业的竞争从成本、规模变成了——人才。在招入优质人员之后,企业必须建立完善、专业、规范的人才培训机制,使内部人员及时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技术、信息,不断充电,保持创新活力,特别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电力企业。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大部分县级电力企业缺乏规范化的人才培训机制,即使制定了也没有照实实施,大多是表面功夫,违背了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的创新体系
(一)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促进人资合理配置
县级电力企业人资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如何改善的问题首当其冲。上文已经提出许多县级电力企业目前存在的問题:技术人员多但缺乏新鲜血液,非技术人员少但更换周期长缺乏活力。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摒弃传统的人才招聘制度,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县级企业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原因,人员分布范围小,裙带关系习以为常,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因素,导致某些真正有实力、吃苦耐劳的人才就此错过。建立人资管理的创新体系需要在人才选拔方便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以技术考核为第一要点,在人才的福利待遇、权利义务的要求上保持一直,杜绝特殊情况。从长远上看,采用竞争方式选拔人才,优胜劣汰,能为企业引进有干劲、有潜力、有学习能力的人才,扩充企业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在其位,谋其职。电力企业以技术岗位为第一大需求,不同的技术环节对人员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人才选拔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软实力,还应该注重“专才”的选拔。注重人才匹配,只有符合岗位标准的优秀人才,才能为企业生产做出实际贡献,从业人员也可以在这个对口岗位上发挥长处,实现价值。在职人员满意度提高反馈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的岗位配置达到最优化,企业生产高效运转,也有益于企业一员工之间的良性互通,共同发展。
(二)注重人员培训,建立考核机制
电力企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后,提高综合素质、保持专业素养,除了有利于员工本身发展外,也能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企业,保持企业生产的活力,保持企业科研创新的能力。
针对不同岗位建立规范详细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知识教学、前沿行业信息普及,最后通过考核的形式保证培训机制的顺利、有效实施。对于新人职员工,除了上岗前的企业培训外,建立导师制度,老员工一新员工学习模式,定期进行抽查考核,老员工与新员工互评等。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具体培训内容均不相同,采取同一岗位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不仅能使新员工迅速融入岗位氛围,提高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还有利于调动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节约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成本等。通过完善人资管理创新体系,进一步让在职人员有归属感,将企业的发展当做切身利益。明白权利和职责所在,怀着使命感奋斗进取,将企业的法华镇路与个人发展视为一体,真正做到企业发展造福员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县级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电网的一部分,使命感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创新刻不容缓。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坚持人才一岗位匹配,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使电力企人资管理成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