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26陈亚莉
陈亚莉
摘要国有企业已经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以及“走出去”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企业的外派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外籍员工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的境外经营环境,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法律体系,亟需大力探索海外党建工作新思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优势,助推企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走出去”。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走出去 海外党建
一、加强海外企业党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实施“走出去”、“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国有企业都要承担更重大使命,发挥更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海外党建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国有企业在海外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任务越重量、目标越高,就越需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开辟海外党建的新思路,发挥出海外党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职责作用,让党建工作助推企业更好更陕地“走出去”,做优做强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当前海外党建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境外业务发展起步早,在党建工作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包括中石油在海外坚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铁集团在海外以“我是中国人”激励员工。但是,随着近年来国企“走出去”的加速,整体上看,国企的海外党建工作普遍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制约海外党建工作有效推进。
1.海外单位的党组织形式难以健全。在海外业务的推进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外派队伍都比较精干,派出的人员不一定都是党员,外派人员流动较频繁,难以长期稳定。一些境外单位党员人数达不到3人,按照党章规定,支部都不能成立。一些境外单位满足了人员要求成立了党支部,但因所处环境的政治因素、客观条件制约,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一些境外单位既使党员人数较多,有条件成立党委,但要按照国内企业党委的组成方式建立组织、设置机构、“交叉任职”、发挥应有作用,可能面临政治环境、经营环境不允许的问题。
2.国内企业党组织的运作方式在海外单位难以执行。在国内,国有企业党委班子有比较规范的运作机制、“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以及党建考核体系等,但是境外单位的管理团队中经常包含外籍管理人员,导致党的集体领导方式与国际化管理方式出现矛盾,“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也面临挑战。此外,在国内实施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也不能适用于多种国籍夹杂在一起的海外企业员工队伍。有的外籍员工数量多的企业,可能还要适应当地法律要求,应对“西方式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存在。
3.海外企业的党建内容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海外企业一般都会从本部派出员工,外派的员工一旦到了海外,特别是到了条件较为艰苦的国家,往往产生不安全感、思乡恋家情绪、新环境下的畏难情绪等。加之受到海外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影响,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明显高于国内,而且人员流动性大也影响了海外新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质保量,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4.海外单位的监督工作难以开展。海外企业难以独立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对企业领导人员和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也不能照搬国内的做法,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机制都缺乏成熟的经验。特别是,海外经营活动自由度相对较大,容易出现简化管理流程、执行过程欠规范等行为,更加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探寻保驾护航的现实路径。
5.海外党建工作存在潜在的政治法律风险。国有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政治环境千差万别,文化形态各异。一些国家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不允许本国境内的外国公司存有政党组织;即使部分国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对政党活动也设置了诸多限制与障碍,组织活动开展难;甚至面临当地政府干预、工会监督、社区冲突等问题。因此,海外党建工作如果风险意识不强,稍有不慎,容易引发争议或阻碍企业的海外发展。
三、新时期加强海外企业党建的思路
党的十九大《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海外党建面临的困难,核心就是贯彻落实《党章》规定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这是新时期海外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工作出发点。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探索推进海外党建工作科学对策。
1.上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是海外企业党建的基础。海外企业远离国内总部,海外党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运作机制,都需要上级组织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开展海外党建工作,首先要按照党的工作“四同步”原则,尽量做到工作同步谋划、机构同步设置、人员同步配备、工作同步开展,才能保证海外党建工作有依托,有基础条件作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上级精神传达、党建理论学习、党员教育管理等能及时开展;保证党员队伍得到有效管理,在外派人员中保持一支穿插到不同层次员工的核心队伍;管好了党员也能带动非党员的外派员工,团结队伍。
2.海外企业干部和员工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与国内党建工作相比,干部队伍建设是海外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考察选拔外派干部时,一定要把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坚决选择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有担当精神的干部委以重任。海外企业党建工作也要把当地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外派人员中选拔干部一定要遵守“好干部”标准,发挥出海外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引领海外各级党组织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即使在外籍员工中选拔任用管理崗位人员,也要制定德、能、勤、绩、廉的标准,确保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3.建立有效的决策制度体系是党建融入管理的重要措施。海外企业受当地法律法规或商业制度影响,如果无法通过党委会决策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制约。可以在企业经营班子的人员组成中设置重要派出人员,委以贯彻党委决策意见的责任,或在决策制度中纳入重要事项的关键把关程序,通过执行制度实施管理思想。企业党委也可以制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通过党委对清单所列事项的前置审议,再由党委委员或参与决策的党员加以落实,确保党的要求和旨意得到贯彻。
4.加强文化融合是海外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良的企业文化,党的思想建设的很多内容、方法和措施,都是企业文化建設最有效的手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优良的企业文化会随着业务一并传输,但也会面临与海外新地域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或冲突的问题。像吃苦耐劳、勤奋、责任心、比学先进、勤俭节约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本能早已是企业文化建设无需强调的元素,在一些地域却成为令管理者最为棘手的难题。这些恰好是党建可以做工作的领域。可以通过党员和中方外派员工传帮带、组织技能竞赛、表彰和鼓励先进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加以强化。要积极探索和推进跨文化管理,找准中外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和载体,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助力企业经营和管理。
5.加强组织监督是海外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规范了企业领导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各级领导人员廉洁从业,防止腐败。海外企业也不能例外,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企业领导人员忠诚、干净、担当,才能保证海外经营合法合规,海外资产经营安全高效。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海外党建的纪检监察思路,核心是在制度设计、程序制订以及机构和人员配备上体现出组织监督的力量,保证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关键节点。
由于海外环境复杂,与国内差异较大,在推进海外企业党建工作中还需关注下述事项。首先,要积极关注员工的利益诉求,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尽可能为员工排忧解难。在海外,党组织是员工可以信赖的最可靠力量,一些在国内不需要关心的事情在外都可能成为问题,例如员工的结婚生子、父母生病、家庭困难、个人安全、后勤保障等,都需要党组织及时了解并予以关怀。其次,要保持和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沟通。海外经营经常面临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打交道,通过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联系,不仅可以得到日常的工作支持,还可以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方针新变化、新要求、新措施,确保以党的政策为指导,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海外党建工作,避免走弯路。再次,海外党建活动的形式要结合海外实际,重视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政治影响、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差异,以避免引起误解,一般不宜公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