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分析视角下隔代抚养的不利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12-26张静
摘 要 本文以祖辈为分析视角,从隔代抚养的有关定义入手,梳理归纳隔代抚养的成因和类型,以当下存在的现象和情况为依据,阐述隔代抚养对祖辈身心健康、婚姻质量、社交活动三个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祖辈 隔代 抚养
作者简介:张静,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老年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066
祖辈在抚养后代和家庭福利方面的贡献,是得到全世界公认的。在美国,40%的祖父母每年为有工作的子女提供至少50个小时来帮助照料孙子女 ;在欧洲,40%-60%的祖父母至少会偶尔照料孙子女 ; 在中国,祖父母参与照料孙子女的比例高达58%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外)祖父母甚至成了留守儿童的代理父母。越来越多的(外)祖父母参与照顾孙子女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隔代抚养的成因和类型是什么?隔代抚养会给祖辈造成哪些不利影响?笔者将做尝试性的探索,并针对相关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隔代抚养的相关概述
隔代抚养已成为新世纪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就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国最早涉及隔代抚养的是1993年上官木子发表在《父母必读》上面的一篇文章,而后有关隔代抚养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笔者通过阅读和整理前人的研究,对隔代抚养的定义、成因和类型进行了归纳。
(一)隔代抚养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未形成有关隔代抚养的统一界定。美国的凯利和克罗普夫认为,在美国,隔代抚养是指由于儿童的亲生父母无能力或不愿意抚养子女,由(外)祖父母、其他亲属或朋友来代替抚养的情况。我国的学者,王国为认为,隔代抚养是指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抚养孙辈的方式; 郭筱琳认为,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母共同抚养但以祖辈为主,并且这种状况持续半年以上。 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本文将隔代抚养的定义界定为:父母由于工作的需要,无法持续地履行亲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由(外)祖父母为孙子女提供诸如情感支持、经济扶持和生活照顾的抚养方式。
(二)隔代抚养的成因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隔代抚养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通过梳理国内的相关研究,笔者发现隔代抚养之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文化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祖辈参与家庭建设的传统,祖辈认为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男主内,女主外”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和男性一样走上工作岗位,再加上我国儿童托管机构的不健全,照顾儿童的责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祖辈身上;三是代际交换模型的解释,从经济视角来看,理性的(外)祖父母会出于交换目的而向子女提供照顾孙子女的支持和帮助,期望在他们需要照顾的时候能得到子女的回报。
(三)隔代抚养的类型
隔代抚养的分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将隔代抚养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隔代抚养中祖辈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卢乐珍将隔代抚养分为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种;顾芬芬把隔代教育分为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理解型四种。根据祖辈承担照料者类型的不同,有的学者将隔代抚养分为祖父母有监护权的抚养方式、祖父母与孙子女同住的抚养方式以及祖父母只在日间提供照料的抚养方式。根据父母履行亲职的时间与程度的不同,孙尉等人将隔代抚养分为:一是工作日由(外)祖父母抚养照顾,周末由父母接回家里照顾;二是一直由(外)祖父母抚养照顾,父母一周多次去探望;三是(外)祖父母、父母、孙子女三代一起居住,由父母和(外)祖父母共同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
二、隔代抚养对祖辈的不利影响
以往的研究大多以儿童为研究视角,考察隔代抚养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隔代抚养对亲职关系造成的影响,对比隔代抚养与非隔代抚养的差异与利弊等,鲜少以祖辈的视角为分析框架。不管是出于亲缘选择,还是社会文化规范,亦或是代际交换考虑,祖辈帮助照顾孙子女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祖辈生理年龄的增大和心理需求的变化,隔代抚养势必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隔代抚养会给祖辈的身心造成压力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中国社会是亲缘社会,是一个很看重血缘关系的社会,所以中国的(外)祖父母大多数会主动亲近隔代的孙子女。再加上认为照顾孙子女是天职的社会期待和老人认为通过照顾孙子女对家庭贡献最大的自我期待,很多(外)祖父母会主动承担照顾孙子女的责任,但是由于全家对孩子成长和成才的过度关注和较高期望,给隔代抚养中的(外)祖父母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由于(外)祖父母们年龄较大而各方面身体机能有所下降的事实,在孙子女顽皮捣蛋或者感冒发热时,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和看管他们,从而会担心自己照顾不周并产生“老了不中用”的悲觀心理;另一方面,作为代理父母的(外)祖父母会不同程度的担心孙子女会不会被不良少年带坏、会不会发生意外伤害等问题,这种不安在精神方面显示为焦虑、抑郁和急躁,以及身体上的高血压和心脏病(Burton,1992)。不管是“老了不中用”的悲观心理,还是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压力,都会对(外)祖父母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二)隔代抚养会对祖辈的婚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所说的隔代抚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孙子女居住在(外)祖父母的家里,由(外)祖父母提供生活照料、经济帮助和情感支持;一种是(外)祖父母居住在子女的家里,为孙子女提供生活照料、经济帮助和情感支持。前一种情况,(外)祖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都将大量精力放在孙子女身上,导致夫妻双方矛盾增多,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维护婚姻,从而降低了婚姻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温克勒发现代理父母中,三分之一的祖父母的婚姻满意感降低。 后一种情况,由于节节攀升的房价,很多家庭都没有多余的钱购买足够大的房子,所以很多时候是(外)祖母居住在子女家里,帮助照顾孙子女,(外)祖父则一个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夫妻双方时时“分居”,不能共同生活,这不利于(外)祖父母之间情感的对话和交流,长此以往必会使祖辈的婚姻质量下降。
(三)隔代抚养会降低祖辈参与社交活动的频率
谢晓玲(2011)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美国的中国移民里,华人祖辈通常为了照顾孙辈,缩小了自己的社交圈。 笔者的母亲已退休2年,经常出去旅游。有一次我问母亲:“你怎么这么任性,每次说走就走”。母亲说:“等你结婚有孩子了,我不得天天给你看孩子啊,哪还有时间出去”。母亲的话道出了目前很多(外)祖父母参与社交活动的次数减少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要照看孙辈,参与社交活动的时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活动不方便携带孙子女参加,从而错失参与的机会。(外)祖父母经常会为了照顾孙子女而缩小自己的社交圈子,很多以往的兴趣爱好也抛诸脑后。欧洲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在志愿活动、教育培训、体育锻炼等上面投入的时间显著减少,该项研究还发现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中女性社交活动减少的比例高于男性,原因可能是女性在照料孙辈中承担主要责任。
三、建议及对策
綜合学者对积极老龄化所下的定义,其主要涉及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层面。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儿童接受隔代抚养,(外)祖父母参与照料孙子女的比例也高达58%。(外)祖父母广泛地参与隔代抚养,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婚姻质量、亲子感情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威胁着(外)自父母的健康。笔者针对隔代抚养对(外)祖父母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来说有益的建议。
(一)减轻祖辈压力,关注祖辈的身心健康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是隔代抚养取代不了的。以父母为主的亲子教育,不仅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有利于减少隔代抚养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外)祖父母由于溺爱孙子女,导致孙子女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这时候如果父母经常在子女身边的话,就可以循序渐进的纠正他们。亲子教育的有利方面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外)祖父母的压力。被祖辈抚养的孙子女,把祖辈当做第一任老师,祖辈保持健康、良好的身心状态对于改善隔代教育之弊端格外重要,所以要关注祖辈的身心健康。澳洲一项针对祖辈隔代抚养的有效干预措施中,诸如培训祖辈更有效抚养孙辈的方式、提高祖辈与父辈沟通的技巧、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内疚、烦扰等,值得我们借鉴。
(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祖辈与父辈要达成共识
祖辈和父辈都很爱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所谓殊途同归,但有时候殊途未必能同归。俗话说“隔代亲”,大多数祖辈都会宠爱自己的孙子女,希望事事代劳,而父母则更希望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人格,因此育儿理念不同导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研究表明,祖辈与父辈之间的教育冲突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对于儿童人格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如果祖辈与父辈能定期针对孩子的成长情况、学业问题、行为表达以及需求等,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应对策略上达成一致,更能够给孙辈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隔代抚养家庭帮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夫妻在生育后继续双双投入工作,因而无法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照顾。现阶段,我国儿童托管机构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请保姆带孩子又常有“保姆虐待孩子”、“杭州保姆纵火案”等类似新闻的曝光,权衡之下,由(外)祖父母来照顾孩子是最让父母放心的,所以有抚养压力从父辈向祖辈倾斜的趋势。对于隔代抚养家庭,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亲属抚养协助计划”和“祖孙共居家庭住宅”等政策和措施,给予隔代抚养家庭一定支持和扶助,让祖孙三代共享家庭的欢乐。此外,笔者认为政府还可以出台“亲子假”的相关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为夫妻双方都在工作岗位上的隔代家庭放“亲子假”,这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能让“整天围着孩子转”的(外)祖父母有时间和机会参与社交活动,从而促进(外)祖父母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谐。
注释:
HUGHES M E,WAITE L J,LAPIERRE T A,LUO Y.All in the Family:The Impact of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on GrandparentsHealth.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7,62(2) .
ATTIAS-DONFUT C,OGG J,WOLFF FC.European Patterns of Intergenerational Financial and Time Transfers.European Journal of Aging,2005,2(3).
KO PC,HANK K.Grandparents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in China and Korea:Findings from CHARLS and KLoSA.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4,69(4).
王国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究会文集.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郭筱琳.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一年追踪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6).1072-1076.
Minkler M.,Roe K.,Robertson Beckley R.Raising grandchildren from crack-cocaine households:Effects on family and friendship ties of African-American women.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1994 (64).20-28.
Xiexiaoling.Grandparenting in Chinese Immigrant Families. Marriage Family Rev.2011,47(6).383-396.
刘靖.对隔代抚养家庭儿童亲子关系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