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维立体的文化活动打造到多位一体的文化空间创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的实践与启示
2018-12-26马吟雪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上海200083
马吟雪 严 丹(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83)
引 言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015年底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增加了“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这一定位。[2]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基地,在提供信息交流、传承大学文化、进行治学育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都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文化引领作用。
当前,与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阅读推广、素质教育、文化传播、主题活动、艺术展览等多个方面,而将文化活动与空间再造相结合的研究尚不多见。如何在图书馆现有空间内,发挥全方位的空间功能,打造出多位一体的文化空间,适应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真正把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的现状
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文化活动的打造已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各种文化展览、阅读推广等形式的活动更是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图书馆服务中的创新方向。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立足于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根据其不同的馆藏特色与服务重点,展开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探索与尝试。
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依托本馆自身馆藏资源、紧扣本校优势学科特色,联合学校各部门展开文化展览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每年校庆之际,均会推出馆藏珍品展览,展出馆藏的古籍以及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针对“海洋节”“航运物流节”开展了“海洋航权史图片展”;同济大学图书馆推出同济人著作展、缤纷华夏等文化展示活动,同时还设立专门的同济博物馆,开展了敦煌壁画艺术展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专业化展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近现代文学丰富馆藏开展“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英国文学在中国”及“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等系列活动。
2013年,由同济大学图书馆牵头,上海高校图书馆成立了非正式的馆际合作组织“上海高校展览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目前成员馆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含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等10所机构。该联盟在高校图书馆文化展览中深入合作,及时分享展览信息,互换展览资源,抱团对外谈判,共同制作展览等,有效解决了各高校在独立开展文化展览活动方面所遇到的资源短缺、特色单一等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化,丰富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收到了良好成效。[3]
从当前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来看,大多以文化展览为主,一般采取图片展、图书展、实物展等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从传统的藏书、借阅、学习逐渐向展览、博物等方向拓展。近5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展览活动的开展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同时也遇到了空间需求上的挑战。本文在分享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多维立体的文化活动打造经验的同时,总结图书馆在空间利用和改造上的迫切需求,并进一步提出创建多位一体的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对策与建议。
2 上外“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的实践
2.1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活动简介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围绕着学校“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打造优质人文环境、营造高雅艺术氛围、提升读者全球化视野为宗旨,联合领馆教育处、学校党委宣传部、各专业院系部门等,打造了“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特色品牌活动。自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走近印度”“走近法国”“走近英伦”“走近波斯”“走近匈牙利”“走近波兰”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该活动是一种创新型、多维立体的全方位读者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的设施条件和综合性人才等优势构建的多维度、多层面的阅读推广和文化展示方式,它将简单的二维阅读转换为多元形象的知识传播渠道,将枯燥无味的被动灌输方式转换为立体生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使读者主动接触文化主题,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和观展兴趣。
图书馆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人才的综合优势,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演出,融合读者阅读、馆员互动等各种形式为一体,围绕一个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系列活动。一方面使在校师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对于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明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在中国文明转型的大背景下,探索中国与国外各类优秀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2.2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的活动形式
在活动策划和具体开展过程中,图书馆主要采取“立体阅读”模式的理念,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与交流形式来实现与读者的互动。活动包含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入手来全面展现各国文化,推动读者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各类讲座及展览、展映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来,具体见表1。
表1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的活动形式
通过视觉影像、珍本图书、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电影展映、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对象国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等风貌。视觉影像板块主要与对象国的使领馆合作,通过自然风光、城市掠影、艺术结晶、中外交流、风土人情及历史回眸等板块,为观者展现异国风情和文化故事。珍本图书板块则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多语种馆藏资源,根据每次主题精选珍稀版本图书进行展出,使读者自由地享受书籍带来的厚重、宁静与智慧,从珍本展中激活他们原本就蕴藏在心中的阅读情怀,激发师生进一步从书籍中探索和获知更深层次知识与信息的兴趣与热情。在主题报告与学术研讨板块中,邀请专家、学者针对活动对象国进行中外关系、外国文学等与学校学科专业相关的主题开展讲座报告,拉近学生与相关专家学者的距离,同时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互动交流,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沟通与研讨。电影展映与文化体验板块,则精选对象国的经典电影进行放映,同时开展诸如诗歌朗诵、影视配音、美食品鉴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以激发青年人学习外国语言的热情,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推动中外文化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3 多维立体文化活动开展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已经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一项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深受师生喜爱,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特征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特色,打造了自身的校园文化项目品牌。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活动的打造,发挥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引发了学生对图书馆及图书馆资源、功能和服务的关注,加强了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图书馆从以书籍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进行了探索实践。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探索和实践这一品牌项目的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
3.1 围绕文化季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形成模块和体系
运用丰富多样的交流互动形式来开展各类活动,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模块和一套完善的系统,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框架体系至关重要,也是打造一项品牌活动的关键。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活动的视觉影像、珍本图书、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电影展映、文化体验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不同类型活动的开展,对于激发读者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积极性、吸引读者更多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活动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对象国文化特色引入新的活动
在基本形成每一季文化活动模块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每次主题活动对象国的文化特色,不断增加和开创一些新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在“走近波斯”文化季推出了全新的波斯手工艺品展,将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波斯手工艺精品在图书馆进行展览;同时又举办伊朗美食品鉴会,引发了广大师生的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
3.3 积极开拓校外合作,发挥使领馆优势,引进高层次文化展品
在历年的“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了诸多校外机构尤其是对象国使领馆的支持。如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法国南部朗格多克-鲁西荣大区之家等,他们提供了优质的展品和文化体验资源,显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交流优势,充分发挥了高层次文化资源的共享。
3.4 加强馆际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共享文化展览资源
2016年,上外 “世界文明之旅——走近伊朗”展览先后走出校园,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展出。随后又将同济大学图书馆引进的“非洲雕塑艺术作品展”邀请入校,近40件展品来自非洲10余个国家的博物馆,充分展示了非洲雕塑艺术及文化特色,为广大读者揭开了非洲的神秘面纱。“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了馆际合作,共享了优质资源,降低了活动成本,广受师生好评。
3.5 进一步推进校内各机构间的协同,加强文化活动的宣传
活动的举办也离不开图书馆与学校各相关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对外合作交流处的大力帮助下,使得活动得以顺利组织和推进,并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和推广,实现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和宣传部也充分利用微信推送在活动前期进行全面宣传和分享,使得更广大的师生可以了解到活动的具体安排,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了文化季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世界文明之旅活动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创建和中外文化交流,并在读书主题引导、阅读兴趣培养、各国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的图书馆与读者的双向互动与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引领了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评价与反馈。
4 图书馆空间功能对多种形式文化活动的制约
随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要求提升,图书馆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空间功能的个性化需求逐步加强,原有图书馆空间对新形式的文化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近些年来开展的“世界文明之旅”文化季活动的实践来看,虽然通过因地制宜从而尽量满足活动形式与空间功能的匹配,但仍存在诸多空间利用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4.1 缺乏举办活动开幕式的独立空间
图书馆现有空间无法满足开展大型系列活动的开幕式和文艺展演的要求。作为大型活动的开幕式一般对于场地、参与人数、设备要求较高,一般的报告厅、会议厅场地较小,而在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大厅举行此类开幕式或表演又会对周边需要安静的学习空间产生噪音影响,妨碍学生的正常阅览和学习。
4.2 图书馆空间的隔音效果普遍较差
区域的位置决定着空间使用的效果,读者学习空间与交流空间既要隔离又要相对连贯。但在现有图书馆空间设计上,图书馆此两类空间往往采用玻璃墙进行分隔,隔音效果普遍较差,使得在交流空间举行研讨或小型讲座等活动时,对周边需要安静的读者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
4.3 缺少专业的展品展示区及陈列柜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还不具备专业的布展设施,往往根据临时的展览活动需求及展览规模,在馆内现有空间内因地制宜寻找相应的展览地点,并根据需要、展品珍贵程度、财力大小选择租用陈列柜。但这在展览的呈现效果及专业度上都显得不足,展柜等配置不能与展品良好地匹配,无法营造较为专业化的观展体验。
4.4 开放式空间存在展览的安全隐患
在高校图书馆现有空间不具备专业展览配备的制约下,为了使展览惠及更多读者,图书馆只能选择在开放式空间内进行展出,而开放性对于展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尤其是较为珍贵的文物展、集邮展等文化展览的展品,其在展出期间需要配置专门的安保人员进行监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均比较大。
4.5 缺少专业影院配置影响展映效果
在电影展映活动中,高校图书馆因馆内空间不具备专业影院配置,往往临时借用相应的会议室或教室进行展映,电影放映效果较差,观影者体验不佳,参与人数因此也逐步减少,吸引力不足。图书馆在此类专业化功能空间打造上还需相应的投入和改造。
5 多位一体的文化空间创建的启示
图书馆打造多维立体文化活动的创新实践,对于图书馆在空间功能上的拓展与融合提出了新要求,为图书馆在空间改造上的定位提供了启示。图书馆空间需要融合展览馆、艺术馆、电影院、研讨室、会议室的各项功能,创建多位一体的文化空间,从而适应各类形式文化活动开展的需求。
5.1 灵活利用现有空间,适应多种形式活动的功能需求,实现“一地多用”
吴建中在2017年6月22日“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转型”研讨会上指出,当前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最新理念之一是注重资源融合。即资源无处不在,信息是资源,人是资源,空间也可以成为资源。[4]除了传统的藏书阅览空间功能外,还应具有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创客空间、社交空间、研究空间、文化空间、休闲空间等功能。[5]如何在现有物理空间中,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开展活动,需要图书馆人在传统单一的图书馆空间中灵活利用,尽力发掘,实现多样化功能的重组。
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注重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复合性,根据各种类型文化活动的空间功能需求,充分利用馆内各种设施伸缩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模块组合,来实现空间的多功能化,即“一地多用”。具体现有空间与可适应的活动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现有空间与活动形式的匹配
5.2 针对特定类型活动的专业化需求,创建专属文化空间,力争“一地一用”
随着图书馆服务不断拓展,文化活动逐渐丰富,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也需要不断与之相适应,从传统藏书、借阅空间发展到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又发展到社交空间、新技术体验空间、创客空间等[6],现在还需要着力打造文化展览与活动空间。虽然当前很多图书馆在现有空间条件下通过灵活组配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发挥空间特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但终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各种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活动效果与读者体验,在空间创建时应当充分考虑功能模块分区,针对特定活动形式的需求设置专属功能空间,不断优化图书馆空间环境氛围,增强图书馆空间的“场所”功能,从而实现图书馆文化空间的专业化,实现图书馆空间的“人气”回归[7]。
对于图书馆专属空间的创建,可以根据文化活动的类型来设置。如可以利用图书馆交通空间,在走廊、过道等进行一些摄影展和艺术画展,使其成为具有一定专属性质的文化走廊和艺术画廊,吸引更多读者驻足、欣赏。[8]还可以融合展览馆的功能设置专门的陈列室,配置专业的展柜等,用于开设特定主题的文化展览,包括古籍善本、珍本图书,以及艺术品实物展、集邮展等,确保展览的专业性和展品的安全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播。此外,还可以设置专业影院,打造专属影视欣赏空间,通过专业银幕和电影放映设备提升参与者的观影体验感受,增强互动效果,吸引师生前来图书馆的电影院观影。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新建图书馆设置了专业的电影院,甚至可播放3D乃至4D电影,可以极大提升观影体验,有效吸引读者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特定需要开展的文化活动类型,对图书馆空间进行整体规划与合理改造,创建专属文化空间,实现“一地一用”,才能更加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表3汇总了根据不同文化活动需求配置的专属文化空间的类型与特征。
表3 图书馆需创设的专属活动空间类型
5.3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与新媒体优势,开发虚拟文化空间,实现“一地万用”
吴建中在《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中指出,“图书馆是虚拟与实体高度融合的交流空间;图书馆应有效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推进虚拟与实体空间的高度融合,使图书馆成为温馨亲和、信息通畅的知识交流空间;读者不仅可以在这里获取知识、交流信息,而且还可以从这里连接到全国乃至全球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9]。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图书馆也应开拓网上虚拟文化空间,使得各类文化展览和活动可以跳出现实空间束缚,在网络平台上发挥更大空间。
虚拟网络空间功能主要体现在以图书馆网站、校园网论坛以及各类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以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为服务载体,以数字化资源、在线化服务、自助化操作为基本要求,方便、快捷、全天候地为用户提供图书馆服务。[10]图书馆可以充分使用网上平台,营造舒适、灵动、智能的图书馆网络空间,提供友好、便捷、交互的虚拟平台和全方位服务,把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乃至文化展览通过网络搬到虚拟文化空间中,打造网上文化展厅、网上阅读空间等。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常设“网上展厅”栏目,内容包括视频展播、主题展览、清华艺廊以及历次服务宣传月的相关展览,同时推出了虚拟导览系统,3D全景技术应用更是使得读者对图书馆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对大学文化环境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导览作用[11]。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主页上也常设了“网上展厅”栏目,目前将“世界文明之旅:走近英国珍本书展”活动展出图片原原本本挂在网上,读者通过展厅不仅可以感受到前面举办的文化活动氛围,也为图书馆留下了珍贵的活动印记,从而打破图书馆物理空间乃至时间的限制,创建了图书馆多位一体的网上文化空间,实现“一地万用”。
6 结 语
高校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大学精神的守护者”“大学师生的精神家园”,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的职能,并且随着读者多元化需求的驱动,图书馆的功能已从原来收藏、借阅图书的文献资源中心,逐渐转变为读者学习、互动、交流、休闲、社交的多功能场所。图书馆已逐步触碰到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的边界。
在高校图书馆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多维立体的文化活动时,对于图书馆在空间功能上的拓展与融合提出了新要求,为图书馆在空间改造上的定位提供了启示,即吸收展览馆、艺术馆、电影院、研讨室、会议室的各项功能,并努力开拓网上平台,创建多位一体的文化空间,以利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到图书馆文化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