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城阳镇日山村驻村扶贫实践与思考
2018-12-26刘晓菲罗旭辉
甘 芸,刘晓菲,罗旭辉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13)
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稳定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中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的重要举措。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脱贫实效性不足,群众主体功能发挥不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1]。下派干部(第一书记)实施驻村扶贫则是将外部资源导入与调动群众建设乡村积极性有机统一,进而激发乡村发展驱动力的重要形式[2-3],第一书记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领导力的提升[4]。为响应福建省委《关于选派第二批干部驻村蹲点的通知》,(闽委办[2016]43号),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的实施。2016年11月4日,受福建省委组织部和党委的安排,笔者被派往福安市城阳镇日山村进行为期1年的驻村扶贫工作。通过1年驻村扶贫工作实践,分析日山村农业生态环境、劳动力、农业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推进实事工程、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1 基本状况
城阳镇日山村地处福安市城郊东部山区,距离城关18 km,海拔100~300 m,全村土地面积133.3 hm2(其中水田43.3 hm2,旱地23.3 hm2,茶园6.6 hm2,果园6.8 hm2,林地53.3 hm2)。日山村下辖4个自然村196户、970人(其中少数民族110人)。五保户10户、低保户10户、精准扶贫户5户。在村劳动力占总人口数10.4%,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总人口数52.1%。残疾、低保人员、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总计38人(表1)。全村参与养老保险人数130人,参与医疗保险人数753人,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各10户享受政府救助金(表2)。
表1 日山村人员基本情况
表2 日山村社会保障情况
2 发展优势潜力
2.1 旅游资源丰富
城阳镇日山村是一块红色土地,列入革命老根据地。“二三”革命时期,马立峰、叶飞、曾志、陈挺等革命先辈曾在日山的高山、马厝下、杨厝里、柘园山、官洋岗、门里等地领导革命,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村里有深厚的红色革命底蕴,村后山里有悬崖山洞,是当年红军的藏身之处,是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2.2 立地条件好
日山村靠近国道,是化蛟乡村旅游点的延伸。适宜作为学生春游、秋游活动场所,平均海拔200 m,地势平坦,早晚温差大,夏季清凉,年平均温度20℃左右,是理想的夏季旅游避暑之地。同时耕地集中,相对平整,水源丰富,独立水系,无工业、农业污染。耕地土壤有机质丰富,pH值6.5,可作为农业绿色生产基地。
3 存在问题
3.1 村“两委”及党员文化程度不高
2016年初日山村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选出村两委5人,男性4名,女性1名,均为初中文化,平均年龄49.2岁(表3)。全村党员总数19人,男性18名,女性1名;在村16人,外出3人;35岁以下1名,60岁以上3名。党员的文化程度均初中及以下,文化素质不高,后备队伍缺乏。
表3 日山村“两委”成员情况
3.2 无村财收入,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方式[5]。村财没有收入来源,都是依靠镇政府补助。全村没有学校,有1个诊所,是为照料老人方便就医而设立,医疗设施简陋。
3.3 劳动力资源匮乏,农业发展成本高
日山村离镇区较远,大部分年青人都外出打工或在镇里建房或购房方便小孩读书,留村多数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家,在村劳动力100人左右,乡村发展雇用劳动力达200元·d-1,农业发展成本高。
4 发展对策与措施
4.1 借力引客流
经过调研与村两委讨论,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村。日山村山脚下的化蛟村于2016年入选美丽山村,投资100万元建设,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通过延伸化蛟-日山旅游线路,带动日山村的旅游业的发展。如在2016年12月25日举办了首届“化蛟杯”山地自行车爬坡比赛,和首届红糖文化旅游节,依托化蛟村的资源来发展日山村经济,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2 筑巢引外资
依托日山村耕地集中,相对平整,水源丰富,独立水系,无工业农业污染的土地优势,盘活土地,引进外援。2016年12月吸引浙江商人成立牧野农业公司投资农业开发建设,面积20 hm2,计划种植中草药8 hm2,林下种植食用菌3.33 hm2,甘蔗种植3.33 hm2,创办糖类加工厂1座。
4.3 挂钩引技术
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物化性技术需求和操作性的技术需求[6]。充分发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人才优势,与项目合作建基地,适时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强集中管理,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种植百香果、中药材、绿色蔬菜等,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同时培训新农人,努力实现小产业的发展。
5 帮扶成效
5.1 改善村容村貌
农村休闲旅游,村容村貌是关键。村委一方面通过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河岸整治工程项目资金,列入一事一议项目,省财政下拨经费45万元,2017年8月开工,目前已经完工。同时发动群众,整治村卫生管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5.2 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扩宽公路至6.5 m,并进行硬化,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基础。
5.3 打造特色产业
日山村是省级贫困村,产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无村财收入,发展特色农产品成为日山村当务之急。百香果耐储运,效益高,已经成为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短平快项目。但也存在规模激增所带来的销售困扰。经过多方考察,日山村引种百香果新品种“黄金百香果”,果型大、甜度高,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引导特色农产品开发,取得一定成效。引种百香果得到了市领导肯定,也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根据市场需求,走特色农业路子,切实带动贫困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