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12-26黄彩芹
黄彩芹
百色市右江区龙川小学 广西百色 533000
一、单一问题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单一问题结构的应用题最突出的就是四则运算题目。
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对题目的呈现方式进行有效设计,尤其是在四则运算意义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完成教学过程,确保能应用生动且形象的物品进行教学,并且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其内化知识的水平。例如,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再现或者是学具操作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应用题解答奠定基础。
(一)教学案例一——加法
图1
结合图片教师就能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利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说出图片中都有什么,学生会说出有“4只小老虎和2只大老虎”,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数一数图片中共有几只老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得出“2+4=6”的结论,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的意义和应用方式。教师借助这种方式就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且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内化加法的相关教学重点。
要想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确保能合理性应用在题目处理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了解到加法是求解总数的基础方式,也能借助图片编写一些数学小故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正是在逐步深度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初步形成应用题的解答模式[1]。
(二)教学案例二——减法
减法是在加法学习后进行的,此时学生已经了解加法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建立对比分析和教学机制,确保学生能自觉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区别以及联系。
例如,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图2:
图2
学生能有效应用加法进行计算,此时,教师将图2进行转换,变为图3:
图3
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后可知,因为条件和问题的修改都是在原题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学生很容易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且得出“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对应“总数-部分数=部分数”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减法知识的内化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减法的关键就在于能有效结合图文联系以及观察相应情况判定减法的意义,并且有效建立相应的数学认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二、两步综合问题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两步综合应用题也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但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却较为关键[2]。
(一)建立系统化知识结构
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有效补充应用题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知识点应用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对教育教学思考习惯予以关注,确保能引导学生掌握思想方法,并且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且思维能力的强化提供保障。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将应用题进行归类,并且确保能有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主题化教学。
(二)完善教学策略
在进行两步问题结构应用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性教学策略进行思维程度的训练,并且有效夯实知识点,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经验以及能力的认知度,也为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保证学生能在进一步应用合分关系解答应用题。也就是说,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合理性设置应用题中的相关问题和相关知识点连接结构,保证学生能在提高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内化知识的水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