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白色污染制造者
——碧蛾蜡蝉和青蛾蜡蝉

2018-12-26张新孙晓玲肖强

中国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絮状物蜡质若虫

张新,孙晓玲,肖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蜡蝉是茶园中常见的一类害虫,种类较多,危害总体有限,但蜡蝉的幼虫常在茶树枝干或叶片上分泌白色蜡质絮状物,造成白色污染,影响树势和园相。碧蛾蜡蝉和青蛾蜡蝉是茶园中两种蜡蝉类害虫。碧蛾蜡蝉又称茶蛾蜡蝉,属于半翅目、蛾蜡蝉科、碧蛾蜡蝉属。青蛾蜡蝉又称褐缘蛾蜡蝉,属于半翅目、蛾蜡蝉科、缘蛾蜡蝉属。它们均以成、若虫吸食茶树茎的汁液,导致新梢生长迟缓;雌成虫产卵于茶枝上,形成纵向刻痕,造成翌年茶树抽梢率降低;若虫固定取食后,在四周分泌白色蜡质絮状物,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成、若虫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

一、形态特征

碧蛾蜡蝉和青蛾蜡蝉的为害方式较为相近,在生产上也常混杂发生,但在虫体形态上仍存在较大差异(表1)。

表1 碧蛾蜡蝉、青蛾蜡蝉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碧蛾蜡蝉成虫体长6~8 mm,翅展18~21 mm(图1)。前翅粉绿色,顶角钝,臀角成直角,翅脉红褐色。额长大于宽,具中脊。唇基色稍深;喙短粗,伸达中足基节处。复眼黑褐色,单眼黄色。前胸背板短,前缘中部呈弧形突出达复眼前沿,后缘弧形凹入,有淡褐色纵带2条;中胸背板长,中域平坦,具互相平行的纵脊3条及淡褐色纵带2条。腹部淡黄褐色,被白粉。前翅宽阔,外缘平直,翅脉黄色,翅面散布多条横脉。后翅灰白色,翅脉淡黄褐色。足胫节和跗节色略深。卵乳白色,近圆锥形,长约1.3 mm,一侧中部至末端有一鱼鳍状突起。若虫扁平,长形,全体淡绿色,覆白色蜡质絮状物;腹末截形,附1束白绢状长蜡丝。

青蛾蜡蝉成虫体长5~6 mm,展翅15~17 mm,全体黄绿色(图2)。前翅臀角较锐,前缘、后缘与外缘熟褐色,后缘离臀角1/3处有一深褐色斑块。卵淡绿色,短香蕉形,长约1.3 mm。若虫绿色,胸背有4条赤褐色纵纹,腹末有2束白色蜡质长毛。

图1 碧蛾蜡蝉成虫

图2 青蛾蜡蝉成虫

二、发生特点

碧蛾蜡蝉和青蛾蜡蝉在我国多数茶园均有发生,生活习性与发生特点较为相似。

碧蛾蜡蝉在浙江和湖南年发生1代,在福建和江西年发生1~2代,在广西年发生2代。以卵或成虫越冬。若虫共4龄,幼龄期常群聚吸食茶树茎的汁液,喜潮湿荫蔽,畏阳光,受惊吓时会瞬间弹跳飞行,在爬行时会在嫩枝上留下大量白色絮状物(图3)。成虫具假死性,受到拍打会侧着体躯于茶树叶片或地面不动;静时呈屋脊状,能弹跳飞翔;羽化1个月后开始交尾产卵,每雌产卵2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茶丛中下部新梢皮层下,或叶柄、叶背组织内,外面留有黑褐色梭形伤痕(图4)。

青蛾蜡蝉在长江中下游茶区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各虫态发生期较碧蛾蜡蝉约迟10 d。生活习性与碧蛾蜡蝉接近,但若虫分泌的白色蜡质絮状物较碧蛾蜡蝉少,胸背无絮状物覆盖。

图3 碧蛾蜡蝉若虫

图4 碧蛾蜡蝉产卵为害状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春季修剪,冬季清园,剪除带有卵块的茶树枝条。

2.色板诱杀

成虫盛发期,可在田间悬挂黄色粘板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主要结合茶园其他害虫的防治进行兼治。特别严重时可采用10%联苯菊酯水乳剂2 000~3 000倍液,或15%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或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 000倍液等在若虫盛孵期施药。

猜你喜欢

絮状物蜡质若虫
大麦表皮蜡质组分及晶体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油田生产流程絮状物治理探究与实践
一块毛石的价值
旗叶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的抗旱性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奶茶无奶
加氢处理光亮油中絮状物的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