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2018-12-26明星
《2017年中关村早期投资行业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近日,由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组编的《2017年中关村早期投资行业研究报告》在京正式发布。这是该联盟作为国内最大天使投资行业组织连续第五年发布的行业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早期投资行业在2017年募集基金数增加15%,披露募集金额增加17.5。自去年以来,北京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投资机构将侧重点转向了早期投资,而早期投资资金向共享经济、区块链、新零售、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集中转移。
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徐勇介绍说,这份报告重点分析了从2017年为起始点的早期投资行业发展趋势,数据采集来自清科研究中心、IT桔子、浦发硅谷银行等多家机构等公开数据,以及天使指数团队从50家投资机构定向采集的数据。
报告数据指出,共享经济从火热陷入停滞,新零售成为实体行业的新风口,区块链被视为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后的又一个“风口”,资本市场青睐有加。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开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投资机构在去年向区块链领域共投入资金12.71亿元,进行了100次投资。
徐勇表示,区块链一时不可逆的趋势,对其的投资开始走向同实体经济的结合,而相应的技术难点和发展困境有待突破。目前,早期投资机构“头部效应”越发明显,领头的机构占据更多投资项目,资金和规模更多更大。随着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持续高温,企业估值水涨船高,一部分早期机构也开始了国际化布局。
据介绍,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由国内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共同发起,于2015年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致力于整合天使投资相关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截至目前,该联盟发起机构和个人会员近200家,是中国规模最大等天使投资组织,成员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占全国天使投资总额的50%。
中关村丰台园领跑南城 高铁自动驾驶等技术取得突破
近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第三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将启动。第三阶段城南行动计划拟在城南地区构建“一轴、两廊、两带、多点”的城市服务功能组织架构。
中关村丰台园位于“两带”中的南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将积极对接三城一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应急救援等产业。2017年,中关村丰台园总收入5104.4亿元,同比增长15.9%,人均产出、地均产出均居示范区前列。目前,中关村丰台园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企业分布最多、规模效益最显著、研发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日益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产业聚集地。目前已聚集以中国通号、中国中铁、交控科技为龙头的重点企业133家,涵盖从设计勘察、通信信号到智能控制、运营服务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形成了以“一个创新型集群、一个国家级试点、两个国家级基地”和“两个市级基地”为特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作为中关村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中关村丰台园的独特优势除了轨道交通产业,还有军民融合产业。近年来,中关村提出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丰台园作为中关村三大集聚区之一,现有军民融合重点企业92家。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集团名下有近50家企业入驻园区,涉及国家多项航天项目,军民两用技术交易活跃,是国家航空航天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
下一步,中关村丰台园将抓住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深入实施北京市发展高精尖“10+3”系列政策,建设集技术研发、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于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中关村科技企业孵化器超200家
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曙光超级计算机,到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平台,中关村在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的同时,也在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7.4万件,获专利授权4.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8万件,全年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652件。企业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115项,其中国际标准229项。
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的展示厅内,集中展示着一批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企业的创新成果。“在人脸识别领域,中关村企业的一些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级水平。”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的产品在内,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不仅在迎宾、打卡等基本的日常工作、服务领域,同时还可用于医院、地铁等复杂环境,以及海关、金融等关键性行业。由于处理速度快、运算量大,并且准确率高,来自高科技企业的人脸识别产品在安防领域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一期自2017年6月1日正式运营以来,目前已迎来16家前沿技术企业进驻。入驻该中心的企业均是通过“全球选拔、公开路演”选拔出来的前沿技术企业,目前已有51家前沿技术企业入选,这些前沿技术企业平均成立约3年,总估值已超千亿元。中心则将在资金、宣传、展示、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数据同时显示,活跃在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00多家,同时还包括1490多家创投机构、500多家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目前,中关村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其中国高新企业1.3万家,上市公司32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18家,独角兽企业近70家。2018年1月至5月,中关村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89家。2018年第一季度,中关村示范区内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584起,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的23.03%,成为全球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助力智慧水务
7月16日,在“中关村智慧水务暨海绵城市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会”上,百余项中关村水务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亮相,助力首都水务建设创新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陈文奇在致辞中表示,中关村聚集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污水污泥处理、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雨水利用、水质检测和水务信息化建设等水务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一大批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在北京市水务领域重点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本次对接会旨在推动首都水务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搭建中关村水务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与应用单位供需对接平台,对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执行院长龚道孝指出,水环境系统治理是“十三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重点发展任务,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河排水防涝是城市水环境系统治理的核心,呈现出“系统方案、技术集成、智慧监管、长效机制”的治理特点。应当通过规划引领、技术规范、机制创新等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新技术新产品重要作用,重点解决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项目推介环节,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参会企业代表围绕北京市水务建设需求介绍了水务建设中污泥处理、水质监测、城市排水系统、入湖河道系统、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等技术解决方案。此外,45家中关村水务领域企业参加了现场展示活动,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水质监测、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百余项新技术新产品亮相。
近年来,国家相继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治水理念不断升华,治水兴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将立足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紧抓北京市水务建设发展的机遇,深入开展水务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