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文化环境与科技创新
2018-12-26总编辑卫汉青
总编辑 卫汉青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展现的是文化。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的繁荣。”
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时,许多人也常说,企业做大靠实力,做强靠品牌,做久靠文化。
以上都是对文化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精辟之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中关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样本和缩影,已成为国内外人士的共识。
中关村是如何走来的?中关村的创新发展靠的是什么?当然,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阳光春风,但是中关村所在海淀区的文化环境的“沃土水源”也是一个很大因素。
近一、二十年来,人们将海淀区的文化归纳为“红、兰、皇、法、中”五个支流。“红”是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从雍正末年曹雪芹移居西山,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曹雪芹辞世,他在海淀西山地区生活了近30年,遗迹传说星罗棋布。“兰”是纳兰性德文化。纳兰性德是清代第一词人,王国维曾有“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极高评价。加之其多才多艺,出身贵族,却生性淡泊,专好结交布衣之人,虽英年早逝,但光彩照人。近年来,海内外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迷会”和“纳兰热”。纳兰性德长期居住生活在海淀,死后埋葬在上庄皂甲屯。他留下的不仅仅是“纳兰词”,也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皇”是“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文化。海淀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代帝王在此兴建离宫别苑,清代康熙朝起历200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并带动形成了上百处王公贵宦的私家宅园。200多年居住在海淀镇的“样式雷”家族,更是圆明园、颐和园等宏伟建筑的设计者。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法”是指20世纪初,法国友好人士铎尔孟、贝熙业、圣·琼·佩斯等,活跃居住于海淀西山一带,与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民国名人,创办中法大学,推送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冼星海等学子赴法勤工俭学,做了许多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事情。“中”是中关村文化。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在中关村一带规划建立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学城和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大学城,以及改革开放后崛起并惊艳于世界的中关村。2001年,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将中关村评选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马寅初、冰心、茅以升、周培源、赵忠尧、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陈春先、柳传志、王选、俞敏洪、李彦宏、雷军等,这些中关村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知识英雄,无疑是肩起共和国春天的青松翠竹。
由此不难看出,中关村之所以能够在海淀诞生,的确是得天独厚,源远流长。科技创新与文化环境相辅相成,紧密相联。
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世界,更能说明问题。文化艺术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涌现了许多文化、科技大师。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从而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由此带动了1760年爆发于英国、持续近百年的欧洲工业革命。此后的欧洲,社会飞速进步向着工业化迈进,诞生了瓦特、牛顿等科技巨匠,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美国硅谷之所以形成于旧金山,也非偶然。1848年,旧金山发现金矿,在淘金热中迅速发展。随着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落户于此,这成为185位诺贝尔奖得主、22位菲尔兹奖得主、52位图灵奖得主的诞生之地,总量位居全美第一。20世纪起,旧金山也一直是美国嬉皮士文化、雅皮士文化、近代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中心。这里也是联合国的诞生地,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于金门大桥旁。正是旧金山文化、科技的丰厚沃土,孕育出了世界科技史上划时代的硅谷。
本期杂志“封面故事”《蜕变——脉脉创始人林凡,一个程序员的成长记》一组文章,记述了林凡和他的脉脉的成长故事。脉脉作为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家独角兽创业公司,做的也是互联网平台的人际职场文化,我们从林凡和脉脉的身上,似乎能看到美国硅谷脸谱网扎克伯格的身影。他们无疑都是时代骄子,是将文化与科技溶于一池做得风生水起的弄潮儿。
“经济”版《凭“隐形翅膀”闯入大世界》,“科技”版《张晓东:让科技创新融入“一带一路”》、《联想:不忘初心,创新前行》、《吴健民:探知癌症“进化”路径,改善癌症治疗难题》、《卫鑫:用人工智能算法,开启人类健康新篇章》、《静探其路——记探路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联合创始人王静》、《卡洛斯·戈恩:商业赛道上的疾速“超人”》,“教育”版《胡乐平:木笔屋的墨玉兰》,“文化”版《广安之行》、《探访史铁生旧居和他的“清平湾”》、《曹雪芹与北京西山》、《探秘魅力丁村》等文章,枝枝叶叶,当然都连接着文化与科技的根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伴相辅成长。
10月是金秋季节,我们期待着共和国未来更多的文化、科技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