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2018-12-26包福萍
包福萍
(广东省广州石化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引言
新课程理念是制约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因素,是推动课程改革、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和精神动力。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为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标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学生是独立独特和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与权利的主体。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还必须服务于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有着独立自主的空间,个人能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去支配学习,从而形成学习主人翁的主体意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不仅有助于主体意识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把握特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实教,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愉悦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班级里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通过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
2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思想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一般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等等。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等量代换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应得以重视。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
3 重视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人生观的发展
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要用数学家探索数学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精神;以我国两千年来的伟大的数学成就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对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教学是没有要求的,但这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很有用的。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于思考钻研等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观念指导下,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将发生改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发展转变,从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作为新课课程改革时期的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相吻合,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师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3]杜家栋, 张丽玲:《论数学的本质》
[4]李正根:《数学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