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2018-12-26伍九霖
伍九霖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1120)
引言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发展迅速,但其安全运营的管理系统研究并有达到一个相对应的成熟高度。所谓城市轨道交通,指的是城市中以固定的轨道和线路为依托的交通运输方式,现在普遍的概念体现为轻轨、地铁等公共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的概念也渐渐的扩大至公共交通的范畴,而对于其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究,部分企业及部门还保持着观点性水平,加上轨道交通规模发展较快,没有进行系统实施。笔者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情况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已有的城市轨道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几点完善和优化建议,致力于分层式管理和统一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此推动城市交通安全稳定发展,进而提高市民出行生活水平。
1 轨道交通运营中安全管理模式类型
从总体的管理模式上来划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可分为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多体化管理模式。其中,一体化管理指的是轨道交通运营的主体主要为单个法人或单位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多体化模式则是指多个主体共同投资,分门别类的对各轨道线路进行运营管理。而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则可划分为多个管理模式,例如垄断式、竞争式。通常情况下,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通常采用单条线路一体化管理,总体线路采用多体化管理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管理方式上的弹性变动,根据不同的城市情况,以及不同的线路情况,进行符合现状的个性化管理,顺应城市的不同发展需求,提高总体管理水平。
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人为因素
由于管理型任务的执行者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而只要是人进行的作业,就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误差性,往往不到位的人为管理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工作者的思想或具体的操作能力不到位,不合理,都会产生对应的问题,其次,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技术能力,应急能力以及乘客自身的安全意识都是相互影响整体安全管理能力的[1]。
2.2 设备因素
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上,主要的操作者是人,而主要的操作对象为相应的运输设备,由于轨道交通网络的日益壮大,分支、延长线路、换乘中转站的增加,整体设备的复杂程度也就相应上升,因此设备隐患就成为了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涉及到运营的成本投入,部分单位为提高净利润,不惜强行压低管理成本,为后期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潜在隐患。自然环境因素指的是城市内部自然影响因素,如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部分穿江、穿湖地铁的抗压建设,以及凹地站台雨期的防涝排水能力,都是安全运营的直接影响因素[2]。
2.4 资金因素
通常情况下,资金投入分为生产直接投入和为维护生产的安全投入两个方面,两者都是为了能够确保工作的稳定运营,由于较安全投入而言,生产投入的收益更加直观和明显,容易被既得利益方所接受,所以往往会相对重视生产上的资金投入而不重视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具有隐形性,运营方时刻不能忽视安全成本的投入,为盲目提高效益而可以降低安全投入更是不可取的。
2.5 综合因素
安全性问题的产生绝不是单方面的爆发,多数情况下都是多方问题的集中和无法避免的矛盾冲突导致,这些影响因素通常集人为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于一体,综合的安全问题通常以直接的安全事故体现出来,对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处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最好的举措就是在日常运营中严谨管理结构,对每一个潜在或显性问题进行处理,防范于未然。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具体应对措施
3.1 优化管理设计体系
在设计运营体系和线路建设之初,就应当加强体系中规划、设计、建设三阶段的整体衔接,纵观近年来的轨道安全事故,大多数的运营期安全问题,寻根问底都能够追溯到项目的设计规划之初,例如在某地铁换乘大站在建设之初并没有具体参考三条线路所带来的人流数量大小,导致客流量长期居高不下,节假日经常人流拥挤,产生相应的擦碰事故,严重则引发踩踏事件。又例如某地铁在建成之初为小站规划,后受新建线路影响需要扩建为换乘站,而原本的楼梯宽度、闸机数量设计在大小和宽度方面都难以适应突然加大的客流量,投入使用的首日就产生了拥挤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在时间周期上应当前移,在设计之初就参与后期的安全管理设计。
3.2 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安全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安全问题,据近年来数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所发生的事故中,国内由乘客因素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占比高达25%,在国外地铁运营中居然高达37%[3]。例如,去年九月份某市乘客处于好奇心理,按下了自动扶梯上的紧急停梯开关,导致梯上乘客摔伤。乘客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应当掌握对应的安全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发生事故时该做什么,都应该由管理方想方设法的传达给乘客,乘客安全意识强,上下车次按次序站位,不擅自触碰紧急开关闸门,火灾情况能调用灭火消防设备,都对运营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至于管理的主体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需要清楚自身责任,起到该有的管理作用。
4 体系构想
本构想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体系,致力于延伸安全管理体系的影响范围,其中具体包括运营前预防体系、运营中保障体系、事故应急体系三大部分。
(1)运营前预防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设计规划和建设阶段,具体有土建安全,机电装修等基础建设,以及信号收发、安全门、电线搭建、车辆进站系统的监督建设关节。
(2)运营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体系内运营和乘客安全管理两部分,管理者内部构建应该建立对应的、严密的、权责清晰的工作制度、检修值班制度等,只有在内部安全的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对乘客的安全管理,对乘客管理方面主要有乘客分流,人员引导疏散,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等,做到让乘客熟知对应的安全事项,文明乘车,熟知使用常识的乘客群体,能够有效的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3)事故应急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应急运营管理办法和外部管理办法。内部应急需要运营单位建立应急预案制度,对在册员工进行培训演练,应急装备、应急队的建设,技术专家及公关团队都是很有必要的。外部应急管理主要为在突发重大情况时,承运方对政府部门单位,如公安、消防、医院等单位的合作协调能力,寻求支援的速度等等。
5 结束语
安全管理和一般管理不同,有着长期性和全方位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运营安全管理需要在长期的运营建设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不断的实践,进而达到体系内部的自我进化和完善。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配置专业人员,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以及安全政策规章,最后再因“城市”制宜的建设符合实际运营安全需要的体系制度,才能有效的促进运营安全工作的展开。
[1]崔立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彭玲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应急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张红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 2017,30(01): 110-113.
[4]赵珍祥.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 (7): 79-79.
[5]林健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研究[J].山西建筑, 2015,41(21): 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