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教育唤醒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方式分析
2018-12-26
(东营市化工学校,山东东营,257400)
前言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感恩情怀与感恩意识,是一种以构建心理状态为目的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能够切实改善传统教育中缺少的情感教育问题,对推动思政教育而言也有很大的意义。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传统价值观的崩塌已经是社会十分突出的问题。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在利益关系下发生了扭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偏执,甚至很多青年人对父母都缺少应有的尊重与理解。所以感恩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在培养与输送高素质、高品格的中职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是在改善社会风貌,营造良好社会气息的重要工作。
1 中职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体现与原因
1.1 体现
从学生的家庭角度来看,很多中职学生并不能体谅自己父母的辛劳,为了同学之间盲目的攀比,无节制向自己的父母所取钱财,并没有考虑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许多中职学生都有着不尽孝道、感情麻木、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问题[1]。如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回到家中并不会主动帮助家人劳务,而农村家庭孩子的父母为了支付这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甚至是盲目攀比购买球鞋、手机、潮牌等物品的消费不得不早起晚归的下地干活。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师与学校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很多学生却并不认为学校与老师的付出是爱,是包容。学生认为老师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学校的付出是因为交了学费。上述现象令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感到心寒。
1.2 原因
经济、文化有着微妙的关系,有时候文化能够带动经济,而经济有时候虽然能够催生文化,帮助文化进一步传播,但更多的时候却会改变文化的体系。究其原因源自于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创造更富裕的生活,遗忘了自己本来的信仰与诚信。此外在一些西方腐朽价值观冲击之下,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在中职院校开始横行[2]。越来越多的中职生陷入了奢侈生活、物质享受、追求利益的问题,忽视了感恩意识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被蒙上了功利化色彩。这些不良的气息一旦在中职院校生根,便会很快发芽与传播。
2 中职感恩教育开展路径
2.1 树立感恩教育理念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感恩文化都是相对来说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体现着我国文化的精髓与精神思想。但传统感恩又与专制统治、臣民文化、等级制度有很大关系,这显然与现代民主意识与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对此新时期感恩理念与感恩教育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核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择感恩文化,使中职生了解到如何报恩,什么是感恩。在此基础上培育具有向上、健康、文明、正义风气的中职生[3]。
2.2 营造感恩教育环境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要素中均能体现感恩教育,而这些感恩教育的推动和落实往往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从社会现状来看,知恩不报、不孝敬父母、不热爱学习、不尊敬长辈都是常见的问题。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一些被救助者的恩将仇报让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十分心寒。而我们知道中职学生未来将成为社会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中职学生对社会的补充在社会风气的改变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所以中职院校必须要将感恩意识作为必修的教育课程,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2.3 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
道德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教育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将一无所有的人改造成德行、品性、智力兼备的优质人才。事实上感恩教育是建立在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之上的教育工作,所以感恩教育应纳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以此来培养具有报恩、感恩、知恩、识恩一时的学生。如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思政课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感染学生。另外学校也可以举办文艺晚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优秀的感恩意识。
结语:感恩教育的开展与落实,不仅需要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同时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庭都是感恩教育的检验点、落实点。学校应当与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教师应当以自己为榜样,以优秀的师德面貌感染与鼓舞学生。作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感恩问题,我们必须联合起每一个可以用到的力量,共同形成感恩意识与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感激,这是文明社会理应拥有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