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发展视角下幼儿园自选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26徐霞婷
文 徐霞婷
一、启动新思路——自创主题、尊重生活
了解可以让我们通过幼儿的视角来认识他眼中的世界,并得知如何帮助与引导他们。
(一)了解需求,鼓励幼儿自创主题
在以往游戏中,教师常常为幼儿精心安排好游戏内容:抱娃娃的围坐在娃娃家,玩泥塑的在陶吧区动手,下棋的在益智区落子……乍一看,似乎一切都有条不紊,可是教师却很少倾听幼儿心中的游戏主题设想是怎样的,更莫论过问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在游戏活动创设之前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关注热点,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以满足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例如,大班的幼儿正在进行着“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幼儿游戏时想要自己开店创业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新的游戏主题诞生了:以承包铺位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开店、招工、自负盈亏。这游戏锻炼了幼儿计划思考、合作交往、管理经济、表达沟通、创新发展等多方面能力。因为是幼儿自主萌发的主题,他们充满着兴趣,并拓展出自己的空间,发展着自己的步调。
(二)顺应需求,尊重幼儿生活经验
实践中我们发现,各年龄段游戏开展时会出现主题基本雷同、情节原地踏步、规则三年不变的情况。这样千篇一律的游戏现状体现不出幼儿游戏的阶段发展、个体需求和时代发展在个体身上的融合,幼儿也始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被游戏”。因此,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兴趣点,顺应需求,设置适合幼儿的自选游戏。
例如,我们为小班幼儿设计了“羊村和狼堡”这一主题游戏,并根据动画片中的角色特点,设置了“懒羊羊美食店”“美羊羊美容院”“沸羊羊健身房”“喜羊羊智慧屋”等。又如,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我们和幼儿一起创设了“学生食堂”“医务室”“阅览室”等,在“阅览室”里,根据大班幼儿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为图书编码、制作借书证、商定图书管理规则等。这样的游戏主题创设,能反映幼儿近期的经验及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时代的发展,自然地反映出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融入新要诀——适宜环境、多维材料
自选游戏的环境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投放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提供的材料虽多,但缺乏目的性、层次性和刺激性。幼儿往往随意选择较多材料,却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或是材料的难易程度与幼儿的操作能力不匹配,或不便于操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为幼儿创设的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是否忽略了环境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因此,精心提供适合幼儿的适宜环境和多维材料是游戏发展的新要诀。
(一)关注幼儿差异,注重材料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阶段特点,所以投放的材料也应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速度进行选择,逐步达到发展目标。对于同一目标内容,材料的难度也应有层次和递进差异,以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要和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我们建议在小班“娃娃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这样可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在中班“娃娃家”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玩多种主题的游戏,让幼儿有多个选择机会,促进其交往技能的发展;而大班的“娃娃家”游戏,则可以提供可变性强、种类多、数量少的材料,满足其创造力发展的需求。
(二)关注幼儿体验,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
材料的设计贵在巧,而不在繁。在设计游戏材料时,我们应从幼儿的兴趣、理解能力、材料的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有的材料操作方式简单明了,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也有些材料不知道怎样玩,幼儿就容易放弃或用其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活动。如“有趣的转动”活动后,教师在科学区提供各种可转动的易操作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转动的现象与原理,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关注幼儿发展,注重材料的动态性
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游戏材料也应根据其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我们要对游戏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等进行分析,找到变化点并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索,对游戏材料进行反复组合、加工和创新,从而使这些材料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被地挖掘,并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其次,动态性的材料投放也要做出调整和补充。如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1和许多”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随着学习的深入,可投放有利于培养多维度思维的材料,让幼儿循序渐进地获得发展。
三、把握新动脉——智慧指导、有效评价
研究表明:当成人过多地参与游戏,他们往往会掌控游戏情节发展的走向,幼儿就会在一个低水平上进行游戏或对游戏失去兴趣;当成人仅是游戏的旁观者时,成人就成了游戏的决定者,同样会造成另一个极端的无效;只有当成人成为共同游戏者或通过提出建议、提供材料来丰富游戏时,他们的参与才最有效。
(一)重视游戏规划,灵活把握预设和生成
游戏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强教师开展游戏的目的意识,并加强指导行为。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学内容、时间环境等因素对游戏进行预设规划,在游戏生成的过程中动态跟进环境与材料的阶段性投放与更换。需要强调的是,在自选游戏中,幼儿有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纯粹由教师凭想象制定,而是根据幼儿游戏中的兴趣需要、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发展趋向不断生成新的计划,这样,游戏的开展才能避免盲目性和导演性。
(二)重视偶发事件,即时调整常规与随机
游戏中的偶发事件不容轻视,它有时是一个创新点,有时带动游戏深入,有时引发一场讨论……当游戏出现新主题或幼儿萌发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恰当、适时的材料提供能燃起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当我们希望增加同伴交往机会时,不妨减少材料,促使幼儿面对挫折,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抓住不同偶发事件,并以此为契机,将常规指导与随机指导相结合,有效组织游戏并进行深入开 展。
(三)重视游戏评价,主体与主导适时释放
游戏评价是提升游戏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观察,科学运用价值判断,选取能拓展幼儿游戏经验的讲评内容。对幼儿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哪些游戏行为值得共享。而教师要通过幼儿视角在游戏中敏锐地捕捉闪光点,聚焦矛盾点,诠释未知点。
捕捉闪光点,将游戏中无意产生的创意、有价值的设想与行为加以“固定”并“放大”。如在“小学生体验馆”主题游戏中,为“小课堂”设计了课程表;“美味餐 厅”宣传了新菜肴;“小剧院”的主持人变换了主持风格;“我们的校园”中新建了升国旗平台……传递这些游戏中的精彩片段,就能使之成为所有幼儿竞相学习的经验。
聚焦矛盾点,和幼儿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小学里有三位老师,但都教美术课!”“我都能看到视力表中1.5的图案了,可医生还要给我看0.3、0.1的图案!”“他每天做主持人,就是不让我做!”这样的矛盾数不胜数,聚焦这些纷争并将其作为分享交流的内容,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更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诠释未知点,抓住幼儿的未知点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例如,“娃娃家的妈妈可以请人代为照顾宝宝吗?”“我的校园里可以建造游泳馆吗?”“好朋友来乘公共汽车,可以不买票吗?”解答这些问题能真正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需要明确的是,所拓展的新经验是幼儿目前游戏情节发展所必需的,同时又是本阶段大多数幼儿能够理解与掌握的。
幼儿的自选游戏蕴涵着深远的教育价值,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构建着坚实的成长扶梯。我们尝试在幼儿发展视角下、在自选游戏践行中启动新思路、融入新要诀、把握新动脉,对幼儿自选游戏进行重新审视和再思考,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多元表现,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