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研究共同体,促进幼儿园均衡发展

2018-12-26王惠萍

好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愿景共同体成员

文 王惠萍

自2013年起,常州市武进区全面启动了“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工程,笔者连续五年担任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借助《‘回归童心’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研究项目,带领十五名成员(包括园长、副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等)创建研究共同体,成员遍布我区十几所幼儿园,且以农村幼儿园为主。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发展及其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教学与美国未来国家委员会在2005年6月推出《导入学习共同体》,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不是个体化,而是应依托学习共同体。关于共同体的阐述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学习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等。共同体,即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也可以理解为为了共同的目标结成的集体。为此,我们以“回归童心”幼儿园整合课程研究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创建研究共同体,以幼儿园课程为出发点,探索全方位的幼儿园课程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一、培育适宜研究共同体成长的土壤

(一)着力建立共同愿景

工作室以“回归童心”“基于园本”和“游戏精神”为基本理念,以“幼儿园课程建设”为基本研究领域,以“有效整合”作为研究内容,以“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为整合课程研究的抓手,以多层面资源整合为开拓途径,使工作室成为学术交流、互动提高的研究共同体,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阶梯,成为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成长摇篮,成为引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同时,使工作室成为“探索幼儿园整合课程实施途径”的实践窗口,引领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改革,推动区域幼儿园的均衡发展。

在愿景建设中,我们首先在幼儿园发展规划、文化建设规划和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从幼儿园的课程愿景出发,建立共同愿景;其次是引导、指导工作室成员建立与园所共同愿景相一致的部室团队愿景和个人愿景,从而建立起“个人——团队——幼儿园”三个层次的愿景体系;最后,进一步确立各层级的奋斗目标以及这一目标包含的意义和价值观。然后,通过对团队愿景的诠释和反复的宣传、沟通,使集体成员对于主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了解,激励团队成员将个人目标升华到团队目标,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共同整合发展目标

在工作室目标的基础上,各园代表有效整合幼儿园课程目标,依托“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园本化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基于儿童的立场和视角,正确把握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理念,明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路,探索出一套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全面梳理和提炼出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整合”的途径和策略,使幼儿园课程建设真正服务于幼儿,回归幼儿的心灵需要。

整合各园教师发展目标,在研究共同体的基础上拓展研究对象和内容,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特长,力争用3年时间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从而带动和影响所有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三)促进园际对话交流

传统幼儿园的研究学习以个体为主,在目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幼儿园的各项发展除了依靠专家的指导以外,更需要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工作室展开团体内、个人间的交往与对话,和进行团体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求研究共同体中的成员:(1)树立开放的心态,坦诚相待,共同发展;(2)多向同行学习,不耻下问,积极请教。(3)结成学习对子,借鉴他人,完善自己。(4)园间充分沟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这个团体中的成员均是各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在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团体中的对话交流第一时间作用于各幼儿园的发展。

二、优化研究共同体运行的互助方式

幼儿园的发展需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撑,需要课程领导力的推动和引领。通过整合课程研究共同体成立专业小组,并以此来促进骨干教师的发展。我们根据每个人、每个园发展的不同目标,设立了互助小组、子课题研究小组、专家共建小组等。用多种方式促进团体成员在实践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和研究,有效促进了每个人、每所园的成长和发展。

(一)研究互助小组

成立研究互助小组,让每位成员分析自身教育教学基础,拟定发展规划,提出适切的解决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科研成果、影响与辐射、七级阶梯中升级、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等。具体措施为:一是发挥集体合力,借助个体在教学经验、研究专长、性格气质上的不相同,共同研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的重难点,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为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搭建较为固定的“平台”,增强互动频率;二是增强园际互动,借助各幼儿园在课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上的不同,取长补短。通过扩大研究平台等举措,吸纳各成员单位更多的管理人员及优秀教师到互助小组中来。

(二)子课题研究小组

教育科研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作室各成员水平及擅长的研究方向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强化群体意识,体现人人参与:一是成立相关子课题。大家或三两结合,或自主申报,或以片区为单位,分解子课题。各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实践与反思。二是适当分解任务。将总任务分解到各小组、各学年,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重心、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子课题研究更具操作性。鼓励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承担一块研究内容,抓住每个小点,挖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建立跨课题联盟机制。因大家都在同一研究共同体中,随着各子课题研究的深入,要定期开展跨课题联盟活动,邀请不同课题组的教师参与研究,共同寻找突破的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视野融合的联盟使各组之间的感情更融洽,研究更高效。

(三)同伴与专家共建的行动小组

专业引领是促进共同体成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形式,为了避免同一水平线上的重复,我们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相互发展:一是对外邀请专家。高校专家和省、市教研员等专家举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并到成员单位开展现场专题指导等活动,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二是开展理论学习。要求工作室成员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采用讲座、读书札记等形式,定期开展与研究项目相关的理论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为全体成员的持续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外出观摩学习。定时组织成员外出观摩学习,汲取先进的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经验,提升课程建设理念和实施水平。

三、辐射研究共同体的研究成果

共同体研究成员来自十五所不同的幼儿园,且农村幼儿园占60%。《‘回归童心’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研究共有四个项目,分别指向幼儿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教师发展等方面,后期将通过多种策略辐射其研究成果,促进区域内幼儿园的均衡发展。

(一)基于现场开展实践研究

以幼儿一日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摩、专题研讨、主题沙龙、心得交流等形式,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诊断性和阶段性评价,并予以发展性的指导。共同体成员单位轮流提供研究现场,使其成为促使更多教师参与研究的一个研究场。

(二)借助政策创设交流平台

借助本区教育部门对工作室的规范管理及补助政策,加强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鼓励成员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提倡百家争鸣、互补提高。定期、定人举行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现场观摩会等。及时组织成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得失。每位成员每年至少在区域范围或园际之间做一次专题讲座,每位成员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级或以上等级发表或获奖。

(三)依托项目形成专题材料

以共同体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对幼儿园课程建设从“生活化、游戏化、园本化”“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策略”“促进幼儿园教师课程研究能力”等相关专题进行研究,并及时形成图文并茂的过程材料,做好资料的整理、积累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整合课程的案例,形成资源库,为进一步的区域推广做好准备。

(四)多元途径建立辐射通道

一是建立工作室网站,通过网络为共同体成员的专题研究提供支持,及时分享个人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管理经验、科研成果和成长故事,努力使网站成为每个工作室成员的发展加油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二是建立微信共享平台,定期推送阶段研究成果,分享研究故事,促进和带动园内其他教师的成长。

为创建研究共同体,我们建立了相关评价机制,发现、学习同伴的成功及闪光之处,在研究中反思自身,在分享中体会乐趣。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在幼儿园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创建研究共同体,能很好地促进强者更强,鼓励弱者迎头跟上。有时不一定需要专家,相互间的影响和互动,对各园教师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对各园课程的梳理工作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全面提升幼儿园管理者及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研究共同体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我们对它的认识,对这种团体的建立和实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地区教育部门搭建平台,给予更多的政策推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不断探索有效途径,拓展研究内容,寻求创新,让研究共同体成为课程研究的孵化地、教师拔节的生命场和区域辐射的动力源。

猜你喜欢

愿景共同体成员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